□ 劉帥
案例一:
孫某的妻子意外去世后,經他人介紹,與自稱單身的王某認識,兩人于2008年在邢臺市橋東區民政局登記結婚。2016年7月21日,孫某在家里翻找銀行卡時,發現了王某藏匿的其于2012年5月24日與馮某在邢臺市橋西區民政局辦理的離婚證。后經詢問,孫某才得知,二人在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時,王某與馮某尚未離婚,仍然存在婚姻關系。孫某將王某訴至邢臺市橋東區人民法院,認為王某故意隱瞞與馮某之間的婚姻關系,以欺騙的方式與自己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并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請求法院依法判定二人婚姻無效。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王某在原有婚姻關系未解除的情況下與原告孫某登記結婚,重婚持續4年之久,其情形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關于確認婚姻無效的法定情形,于是依法確認孫某與王某的婚姻為無效婚姻。
案例二:
李某和張某于2014年3月相識于網絡,4月5日兩人相約見面。見面后,李某向張某提出領取結婚證書,并稱如果張某不同意就會散布謠言,破壞其名譽。張某當時系在校大學生,涉世未深,因擔心名譽受損,便同李某領取了結婚證。張某對李某了解極少,與李某領取結婚證實質上是受其脅迫造成。后張某到贊皇縣人民法院請求撤銷二人的婚姻關系。
本案中,被告李某利用散布謠言、敗壞名譽為脅迫手段,使原告張某同意領取了結婚證,對此,原、被告陳述一致,法院予以確認。該情形符合相關法律關于可撤銷婚姻的規定,依照相關法律,法院判決撤銷張某與李某的婚姻關系。
說法
案件一與案件二的事實清楚,運用法律正確,不存在任何爭議焦點。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是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二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婚姻分為合法婚姻、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婚姻。
無效婚姻是指因欠缺婚姻的成立條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齡的。可撤銷婚姻,是指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或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無效婚姻是當事人因違反結婚的禁止性規定而形成的婚姻。而可撤銷婚姻是婚姻當事人違反了“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這一原則而形成的婚姻。
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時效不同。宣告無效婚姻是絕對無效,只要符合宣告無效婚姻的幾種情形即無效,不因時間的經過而消滅;而可撤銷婚姻是相對無效,它有時間限制,因時間的經過而消滅,即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前者為自始當然無效,后者則需經訴訟程序,從宣告撤銷起喪失婚姻的效力。
二者的請求權人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七條規定: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未達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以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與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第二款規定:因受脅迫而請求撤銷婚姻的,只能是受脅迫一方的婚姻關系當事人本人。
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雙方當事人在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應當推定為雙方共有財產,如有證據證明其為個人所有的,認定為其個人財產。雙方共同購置的財產按民法中的一般共有財產進行合理分割,雙方各自所欠債務,由雙方負連帶責任,予以償還,處理時運用相關民事法規。
綜上,婚姻關系到個人終身幸福,也關系到子女、家庭和社會的利益,因此,婚姻家庭的締結應當是嚴肅認真的,必須運用法定的條件和程序規范人們的結婚行為,以保證婚姻關系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