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注意新車磨合期的保養,新車各零件的加工表面雖符合加工精度要求,但與磨合好的相比,還是比較粗糙的,組裝的空隙較小,各接觸面不平、零件此時處于高速磨損階段。運動時磨擦脫落的金屬屑較多,致使摩托車的零件表面溫度較高,潤滑效果較差,為了減少零件初期的磨損速度,延長使用壽命,所以摩托車都有個磨合期,一般為1500km。
摩托車說明書上一般都有磨合期的使用說明,除了按說明書使用外,還要遵守如下幾方面的規則:
1、不能長時間使用一個擋位或一種車速行駛。
2、盡量不用高速行駛,特別是長時間高速行駛,時速一般不要超過60km/h;
3、應避免油門全開,開啟度最多3/4;
4、不要讓發動機在超大負荷中行駛,避免造成發動機過熱;
5、新車行駛800km后,應及時更換機油,并清洗或更換機油濾芯。
同時,據我的經驗,完整的磨合期推遲到3000km。因為3000km后,各零部件才磨合成熟,磨損率最小,摩托車就像進入了青年階段的人,可以穩步發展,在1500至3000km,雖然零件的磨損率比前期降了許多,但仍是磨損率較大的不成熟期,正如人的少年時期,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因此還不能太放松對他的呵護,還應以磨合早期的心態去關心它的成長。
正常行駛期摩托車的保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定期更換原裝機油
發動機是摩托車的心臟,機油則是發動機的血液。機油的作用不僅僅 是在各運動件的摩擦表面形成潤滑油膜(用液體間的摩擦代替固體間的滑動和滾動摩擦)進行潤滑,減少機件的摩擦阻力,而且還起到清洗、冷卻、防腐,密封等作用。
機油使用久后會發生變質,因為未燃燒的汽油會從活塞環的間隙中流到曲軸箱內,使機油變稀,氧化;機油會清洗機件磨損后的金屬屑及燃燒后形成的積碳,使機油變臟;變質的機油會破壞潤滑作用,加快發動機的磨損。
機油的不足,品質的低劣等都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使用性能及壽命,特別是采用上頂置凸輪軸式配氣機構的摩托車,因上頂置式配氣機構的凸輪軸的位置較高,它的潤滑效果是完全依賴機油泵泵出的機油來實現的,缸頭部位的機油又會迅速回流變速箱,因此要求有更可靠良好的潤滑系統來保證,必須定期更換新鮮的機油。
一般踏板車更換機油的周期行程1000km,騎式車2000km,更換時應注意如下方面:
1、更換機油要在發動機的熱態下進行,因在熱態下,發動機曲軸箱內的臟機油流動性好,能從油孔中更好地流出。最好踏動啟動踏桿幾次,排盡殘油。必要時,可加入新鮮機油沖洗。
2、更換機油時,要清洗更換機油濾(芯)網,有條件的可用壓縮空氣吹干。
3、換入新鮮機油,使機油在上下限之間,啟動5分鐘,停機15分鐘后重新檢查機油液位。
4、最好使用原裝機油,這樣更有保證,買不到原裝機油的話,建議使用同樣級別,同粘度的大品牌機油。
5、切不可貪圖便宜而選擇品質低劣的機油,這樣的機油會使零件早期磨損,發動機內產生油泥,嚴重的時候會堵塞油道,引起發動機損壞。
鑒于機油品質對摩托車的影響之大,現將我們對機油品質的初步辨別方法介紹如下:
1、外觀檢查。檢查包裝上的字跡是否清晰,有無標明出產地,密封錫膜有無開啟過。
2、檢查透明度。打開包裝后,純正機油會飄出淡淡的香味,機油會清徹透底。若品質較差的則會有一種異味。
3、純度檢查。用手指粘上機油,輕柔中若有阻滯感,說明機油內含微小雜質,非純品。
4、粘度檢查。用兩上手指,粘上幾滴機油進行“拉線試驗”。一般純正機油(如粘度為100W/40的機油)在兩手指間擔出的線超過10mm都還不易斷開。再滴幾滴機油到手掌心,摩擦機油直到發熱時,再作“拉線試驗”。若前后變化不大,說明機油品質較好。
5、使用中,特別是使用有所懷疑的機油,一定要密切留意機油粘度是否變化,機油量是否減少,機器的聲音是否變大,并視情況迅速處理。
二、車在上路前要充分預熱
這是一個需要耐心卻對車的保養相當有利的方法。一般摩托車在停留三小時左右,發動機各零件間的機油絕大部分已經流出,經油道返回曲軸箱,零件間的接觸表面上的存油很少。假如此車未預熱便立即出發,零件間便形成了干摩擦過程,造成他們的急劇磨損,又因起步行車時,負荷急劇增大,更加大了干摩擦的力度。而且零件的干摩擦時間越長,負荷越大,零件磨損得就越快。因此要有給車預熱的過程。
預熱就是車在啟動后,利用怠速或稍高于怠速的轉速,發動機在沒有負荷的情況下運轉,使機油在行車前充分地供應給各運動部件間,形成了保護膜,使機油作用發揮起來,這未起步先保護的過程,將會大大減少發動機的磨損。
預熱的時間是根據氣溫及潤滑油到達各潤滑點的時間長短來選擇的。因為氣溫越低,機油粘度越大,機油流通性越差,預熱時間就需要越長。一般夏天為1-2分鐘,寒冬為3-5分鐘。
需要預熱的車可以降低油耗。
化油器調整的相對最佳狀態是:怠速在熱車時,發動機轉速最低且不會熄火,較急加減油門,發動機轉速均能迅速且平順地相應動作,但在冷車啟動時,都會因轉速低而熄火,免強行車則有“加油性能差”或“供油不足”的現象,但怠速一定要調整到標準的。
摩托車是否省油,與燃油的霧化程度密切相關.霧化得越好,燃燒得就越充分,油耗就越小。預熱后的燃燒室溫度較高,進入燃燒室的可燃性混合氣利用其揮發性得到進一步的霧化,使燃油發揮出更高的效率。而在未預熱的發動機中,是幾乎沒有這種“進一步霧化”的效果的。因此,不需預熱即可正常行駛的摩托車,其化油器的混合比濃度是調整得比較大的。當發動機熱后,混合氣又變得太濃,造成油耗偏大。
化油器調整到最佳狀態時,冷車的混合氣較衡,摩托車便還不能立即正常行駛,表現出加油性能差的現象,當車預熱后,燃燒室溫度上升,汽油揮發性增強,其霧化效果加強,此時車就再現為正常。這樣相對那些不需預熱便可行駛的車來說,便在低一檔的油耗基礎上,因此會省油一些。
這種狀態同時可以提醒車手要預熱車輛,既燃燒了耐心,又起到了保養車輛的保險作用。
三、定期清洗空氣濾清器
空氣濾清器的作用是對進入化油器及汽缸的空氣中的水分、灰塵及微小顆粒雜質進行過濾,以減少汽缸內運動件的磨損。
空氣濾清器若長時間不清理,車一般仍能啟動行駛,表面看來不影響車的性能,但被濾芯吸附的灰塵、雜質多了,時間長了便會造成濾芯內濾孔堵塞影響進氣量,引起混合比加濃,功率下降,油耗增多,有的小雜質還會被迫吸入發動機內,加快了汽缸內運動件的磨損,縮短機體壽命。
海綿濾芯可以用清水加洗潔精洗滌,然后過濾干凈后用壓縮空氣或自然風等吹干,不能貪圖方便用汽油來清洗,不然會加快濾孔的擴張,降低濾清度。清洗空濾器后,濾芯可以均勻地噴上少許機油,用手擠干,這既可增加濾清度,也能使氣體所到之處的機件多一分潤滑(特別是化油器柱塞)。
若發現濾芯的濾孔變大,必須盡快更換同類型濾芯,不然會降低濾清度,加快機件的磨損。
濾紙空濾,不能清洗,只能用壓縮空氣吹,注意從里面向外吹,確實臟了只能更換。
四、視車況清洗化油器
化油器是燃油霧化分配的場所,我并不贊成定期清洗保養方法,而主張根據車的行駛狀況來決定,因為:
1、化油器的清洗無非是把堵住油道及量孔的雜質清理干凈,而它們有堵塞的話,將直接影響整車的性能,并會通過加速性能不好、怠速不穩定等故障表現出來,且不會造成對機體壽命等的影響。
2、化油器的污染源寄存于汽油,要通過放油開關上的濾網和濾杯的雙重過濾,進入化油器后,還要經過浮子室的沉淀,才會進入分配量孔。因此,一般使用10000km都不會影響,直到感到加油性能不好時才清洗。當然,經常在灰塵大的路面上行駛時,就應另當別論,視情況加大清洗的頻率。
3、化油器拆卸多了,會影響其內部及周邊連接的密封性,影響汽油霧化的效果,造成油耗增大。
〕
因此我主張在使用中,當感覺到加速性能較差等情況之時,才考慮清洗化油器,以免吃力不討好。清洗時,主要是化油器內部油道及量孔,清洗后要檢查燃油混合比。
五、養成良好的駕車習慣
1、勿養成猛加油門的操作習慣
我有不少朋友以前喜歡在啟動后迅速地加一加油門,這樣很不好!(1)啟動時,零件間處在干摩擦狀況,在猛加油門時,發動時轉速突然升得很高,更加快了磨損。
?。?)猛加油門時,化油器的主噴油針迅速地往上提,主噴油嘴中噴出較多的燃油,加速泵也相應噴出燃油,使混合氣加濃,并且有大量汽油還沒有充分霧化就吸入汽缸,沖掉壁上的潤滑油,使汽缸套與活塞的磨損加劇。這也是這種不良習慣影響最大的地方。
?。?)猛加猛收油門時,曲軸、連桿、離合器等傳動機構受到沖擊力很大,會引起劇烈撞擊,甚到造成活塞偏磨,連桿彎曲等故障。
(4)猛加猛收油門時,發動機轉速突變,會引起發動機的其他附件的迅速損傷。
2、養成低擋啟步,避免最高擋啟步的習慣。
一般125ml的摩托車都可以在最高擋起步,但并不代表高擋起步就好。因為變速器的結構設計是每個擋位對應有一定的速度范圍,這樣匹配駕駛利于車的保養,經常用高擋起步會加速離合器和變速箱內齒輪的撞擊和磨損。
3、養成握離合果斷,放離合柔順的手法。
4、中速行駛利于摩托車保養。
發動機中速運轉是摩托車設計的理想狀態,是各種性能的基本指標(如經濟油耗)的測量條件。從潤滑條件、散熱效果、空氣阻力、制動效果等試驗都說明摩托車在中速行駛時的好處多,既安全、又省油,也利于車的保養。
---------------------------------------
日常保養注意事項
1)新車磨合期為2000公里。新車1000公里內,時速不宜超過50公里/小時;2000公里內,時速不宜超過80公里/小時。只要不超過推薦的使用時速,盡可能掛入各檔磨合,使摩托車磨合到最佳狀態。
2)行駛前或重新啟動發動機時,應有充分的怠速預熱時間,以使機油流到發動機所有潤滑部位。
3)機油的更換:摩托車的機油有著潤滑、冷卻、密封、清潔、防銹等作用,它相當于發動機的血液,作用非常重大。發動機沒了機油或機油質量低劣,很快就會造成內部各零件燒損,大大減短發動機的壽命。因此,保持適量的機油量與使用純正機油事關重大。
要經常檢查機油的油量。將摩托車在平地上擺正,用油尺量機油量,量時不要擰上油尺,如油量低于油尺的下限水平,則應注入推薦使用的機油,加注到上限位置為止。
新車首次更換機油為行駛1000-1200公里,以后每行駛2000-3000公里更換一次。
注意:二、四行程發動機機油不可互替;注入的機油量因機種而異,以油尺為準;加入的機油油量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在油尺的上下限之間。
注完機油后,啟動發動機,使其在怠速下運轉10分鐘,然后將發動機熄火,車身保持正直,此時機油油量要達到油尺的上下限之間位置,并無漏油現象。
4)空氣濾清器的清潔:空濾器是把進入發動機氣缸的空氣進行過濾,因此空濾器的濾芯很容易變臟,如不及時清潔,會造成進氣不足、混合氣過濃,從而引起發動機功率下降、油耗增多,時間長了還會造成燒機油。因此,空濾器一定要及時清潔,特別是灰塵大的地方。
5)齒輪油:每行駛4000公里更換一次。機油、齒輪油請使用專用機油和齒輪油。
6)怠速調整:不同的車型有不同的怠速。具體數值參看各車型的使用手冊或維修手冊。常有一種誤解,以為怠速越低越好,既省油聲音又好聽。事實上,怠速太低,會造成缸頭部分潤滑不足而超正常磨損。因為缸頭部分的潤滑油是*機油泵壓上去的,而機油泵是*發動機來帶動的,若怠速太低,則機油泵的壓力不夠,造成上到缸頭部分的潤滑油量不夠而磨損加劇。
7)蓄電池:摩托車蓄電池的設計壽命通常是2-3年,但若使用不當,則會很快電量不足、壽命縮短。
主要不當使用有:啟動太頻繁;剎車開關調得太緊、拖剎車行駛而剎車燈常亮;外加電器設備如防盜器等;長期放置;蓄電池加水太多、電池水不純;等等。
除使用不當以外,蓄電池本身質量、調壓整流器等也是蓄電池故障的重要原因。
注意:免維護蓄電池不能再加電池水。
8)有關調整數據:剎車的自由行程:手剎10-20mm,腳剎20-30cmm;油門把手的自由間隙:2-6mm;離合器的自由行程10-20mm;鏈條的松弛度:15mm。
2、摩托車每行駛1000公里后,除每日例行保養外,還需進行一級保養。其內容如下:
1)檢查調整離合器、制動器及油門轉把的自由行程,并清洗潤滑鋼索。
2)清洗化油器,空氣濾清器及油箱開關。
3)檢查調整發動機怠速、火花塞電極間隙及工作狀況,清除火花塞積炭,保證點火正常,使發動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4)清除蓄電池接線柱上的氧化物,檢查接線是否松動,并在極柱上抹上油脂,檢查電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必要時應補注蒸餾水。
5)檢查全車電纜線接頭有無松動現象,接觸是否良好。
6)檢查全車外露件的螺母和螺栓,如有松動應立即緊固。
7)鏈傳動的摩托車,應檢查鏈條下垂度,并加以調整,鏈傳動非全鏈罩的摩托車應先卸下鏈條清洗。
8)皮帶傳動的摩托車,應拆下皮帶輪進行清洗,并加注潤滑脂。
9)四沖程汽油機的摩托車,應查氣門間隙并加以調整。
10)四沖程汽油機的摩托車,還應清洗油底殼潤滑油濾網。
為什么要對車輛進行定期維護保養:
摩托車是機械運動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各零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機械磨損,緊固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松動,電氣件、橡膠件會產生老化。只用不養,天長地久必然導致積勞成疾,待到“大病”到來,再想使摩托車恢復往日的風采,免不了“開膛破肚”、“換心、換肺”的大修,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付出高昂的費用。只有通過定期的保養,才可及早發現和排除和各故障隱患,始終使摩托車處于最佳狀態,發揮最好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好車還需好的保養”。
保養不及時或非專業保養:使發動機零部件加劇磨損,造成發動機異響和零部件損壞,更換發動機,帶來較大經濟損失。
保養不徹底,更換機油、機油濾芯,但沒有更換機油濾網,濾網粘一層污物,使供油不暢、潤滑不良,造成發動機凸輪搖臂磨損。
一、為什么必須磨合?
按常規,摩托車發動機出廠前只進行簡短的臺架磨合,其主要目的是檢查各部分機件的裝配質量是否存在缺陷,以及是否有漏油、漏氣、漏水(指水冷車型)等現象,其調整也是在空載低轉速工況下進行的。這樣,發動機摩擦副的幾何形狀,必然存在著微觀和宏觀上的誤差。如不經磨合就以大負荷、高轉速運行,會因接觸表面壓力增高而引起溫度急劇上升,致使機件的磨損加劇。這樣不但油耗偏大,甚至會造成接觸表面的熔化或卡缸等故障。所以說,盡管磨合期較為短暫,但它對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摩托車的磨合期一般為1000~1500km;在新車的初期磨合中,應控制油門在50%以內,不得猛加油門或使發動機突然高速運轉。一定要按照各型車輛使用說明書的規定的車速進行磨合。
二、預熱曖車低檔起步:
發動機由靜止到運動狀態,需要克服機件較大的扭力和阻力,方可進入正常運行。為使發動權順利起動,應在不打開點火開關的情況下,預先蹈動起動踏桿數次,以消除發動機運動部件的停滯阻力。發動機起動后,應使其怠速運轉數分鐘進行預熱,待發動機溫度升高才能掛檔起步。(正常的預熱時間,冬季一般不少于10~15分鐘;其它季節通常不少干3~5分鐘)。這是因為發動機剛起動時,氣缸內的潤滑油膜還沒有完全形成,摩擦副之間難免存在一些泄漏點。如未經預熱就強行起步行駛,不但使氣缸、活塞等零件處于干摩擦狀態,加快機件的磨損,還會使燃料消耗大大增加。試驗證明:發動機若從5℃(指曲軸箱機油溫度)啟動升溫至50℃時需耗油100mL,若預熱到20℃后再起步,升溫至50℃時僅耗油55mL,預熱比不預熱節油45mL。有些人為起步方便,常采用二檔起步(或二檔以上),這個習慣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應是一檔起步,待發動機曖機片刻,曲軸轉速達3000r/m以上時,再換入二檔,每次換檔前都應使發動機保持在最佳區域后再進入中、高檔運行。這樣可以使發動機運動講得到充分的預熱,鋁合金零件膨脹到最佳狀態,發動機燃燒室密封良好,可燃混合氣得到最佳發揮和利用。因此,燃料消耗也最小。
三、油門緩加中速運行:
有些人喜歡在行駛中猛加速和猛減速,客觀上這一加一減油門對駕駛者心理上有一種興奮感,但這種X作方法會使油耗猛增并影響車輛使用壽命。駕駛員都知道,在猛加油門后車輛雖有加速感,但要達到穩定的車速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油耗大增,是穩定車速的2倍以上。試驗表明,每轟一次油門,少則耗油5~10mL,多則20~30mL。另外,車輛起步后,若采用急加速和緩加速的兩種方法,將車速提高到60km/h分別需要10秒和15秒的時間,雖然緩加速的時間長一些,但卻可節油8~10rnL。發動機的油耗曲線是魚鉤狀,中等轉速為低油耗區。但如果低于此轉速區,可燃混合氣流速降低,使得混合不均勻、燃燒不完全,油耗就會上升;而轉速高于此范圍時,為了達到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化油器將供給較濃的混合氣;油耗則相對增加。實踐證明,只有在穩定的車速的摩托車才最省油、磨損最小。因為車輛在這一速域內,既不吃力,又不再增速,噪聲明顯變小、車速相對平穩,這是發動機的最佳配合區。有經驗的駕駛員常說“扶著油門走”就是這個道理。需要指出的是,每種車型的使用說明書都標注有經濟車速的區域,但每輛車的這一最佳區域均不相同,應在實踐中摸索,以便找出最佳的節油速域。
四、巧用檔位正確分離:
經驗表明,同一車速下高檔比低檔對應的發動機曲軸轉速低,功率利用率高,燃油消耗量小。同一發動機曲軸轉速下,單位時間內高檔行駛的里程最多,燃料最節約。譬如:125排量車,當車速為50km/h時,用五檔比四檔節油10%,用五檔比三檔節油17%,用五檔比二檔節油53%。由此可見,檔位使用恰當與否,對摩托車油耗有很大的影響。在爬坡或道路狀況較差時,應恰當地選擇檔位,并能及時地換檔,使車速與發動機所產生的功率相對應。實踐證明,在同一檔位下摩托車上坡時,若油門開度較小比較省油。若加大油門必須提高一個檔位,油耗則相應增加。因此,上坡時,應以低檔位小油門開度為好。在運用磨托車動力慣性沖坡時,注意高檔不硬撐、低檔不猛沖,同時應避免用大功率轉速??傊?,在交通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量采用高檔行駛。在避免脫檔的前提下高檔應盡量拖后,換檔的過渡時間要適當縮短,使車輛速度下降幅度小,功率損失小,轟空油門的次數減少,這樣每加減一次檔都能節油。行駛中的車輛在變檔時,(主要指跨式車)要*離合器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正確使用離合器對節油十分重要。帶檔位的摩托車在剛剛起步時,離合器手柄要慢慢放開,在行駛過程中變檔增、減速時,X作離合器要快,中途放開時,不必太慢,使其平穩結合,防止結合沖擊或過多使用半聯動,否則極易使發動機熄火和換檔中發任竄動沖擊。據資料介紹,起步時熄火要多耗油10~15mL,發生沖擊竄動比正常起步多耗油5~10mL。當車輛在平路上轉彎井下坡前,應快通使其分離或帶檔提前減速滑行,當車輛行駛至轉彎處時,可適當松開離合器把手,利用發動機參與制動來降低車速,以減少車輛轉彎時的離心力,避免其過多傾斜,這比轉彎后再松開離合器把手相比,顯得更安全、平順,燃油消耗也相對變小
五、適時保養謹慎制動:
(1)適當降低浮子室的油面高度;
(2)降低主油針位置,以減小燃油通過時的截面積;
?。?)根據季節適當調整怠速混合氣。一般冬季稍濃一點,夏季則偏稀一點。要使摩托車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平時必須注意維護保養好車輛。摩托車每行駛2000~3000km需定時檢查火花塞的點火性能,其火花應呈藍白色。若為暗紅色或火花不連續,應進一步檢查高壓包和電子點火器、觸發線圈等電氣系統并酌情調整和更換?;鸹ㄈ姌O間隙要適中,電極和熱室內若有積炭,應將其清除干凈,以免引發火花塞斷火從而導致油耗偏高。同時要注意火花塞的熱值選擇要適宜。車速低、環境溫度低可選熱值低一檔的(以各型摩托車使用說明書定型的熱值為準),若單缸機火花塞工作不正常,油耗將增加20%。雙缸機火花塞都不正常,油耗則會增加50%,所以說,定期檢查火花塞的工作情況對降低油耗大為重要。摩托車在不同環境下行駛,灰塵、異物會逐漸堵塞空濾器。試驗證明,濾芯堵塞后發動機油耗將增加5~10%。所以用戶應根據車輛運行區域實際情況,適時保養空氣濾清器。摩托車在行駛中如遇特殊情況必然使用制動裝置。制動減速或停車意味著車輛動能的減小和轉化,制動和停車的次數與油耗成正比,不必要的制動和停車無疑會增加燃油消耗。據測定,摩托車在平坦道路上行駛時使用制動,讓車輛由50km/h車速降至30km/h,消耗燃油25mL,這與平路等速行駛油耗15mL相比多耗油10mL,可見制動的次數越多浪費的燃油就越多,磨損也增加。試驗表明,摩托車在砂石路面上一次緊急制動(時速為60km/h),可使輪胎磨損1毫米左右,相當于正常行駛3000公里的磨損,油耗將增加10%左右。另外,摩托車緊急制動時還容易造成側滑,引發交通事故。因此需謹慎X作。
六、車胎胎壓適中合理滑行:
摩托車前后輪胎氣壓應適中(各型號摩托車說明書均有胎壓規定),若胎壓過低時,輪胎變形增加,滾動阻力增大;如胎壓過高時,輪胎與地面附著力減小,輪胎打滑同樣會導致油耗增加。經驗證明,輪胎氣壓低于或高于標準氣壓30%時,油耗將增加12%以上,尤其在夏季,胎壓過高還有爆胎的危險。由于滑行只需消耗很少的燃料,也是摩托車節油的X作方法之一。當摩托車在平坦或在下坡度較小的道路上,以經濟時速行駛時,可采用暫時多消耗燃料來提高車速的辦法,利用加速時儲存的動能使車輛滑行,此時慣性在發揮作用。由于滑行時發動機處于怠速工況,可節省一部分燃料。但是滑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并不是滑行必節油,而是要結合實際使用得當,否則不但不能節油反而費油。譬如,滑行速度降得太低,在加速所需的時間增加,此時消耗的燃料則大于滑行中所消耗的燃料。若加速過高,發動機相當的功率便全消耗在克服空氣阻力上,反而得不償失。因此,為了使加速滑行受到良好的節油效果,應具備以下條件:道路平坦、坡度應不大于2%,發動機的功率利用率在50%以下,加速終了時的車速不超過經濟車速上限的10%,滑行終了時的車速不低于經濟車速下限的10%。這樣反復變更車速;不但可以使摩托車的動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利用,發動機各部分零件也經常處于“承載”和“卸載”的變化之中,零件不會過熱,磨損也較小,無形中延長了機件的使用壽命。同時,燃油消耗也是最低的。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如發生以下情況耗油量將會明顯增多,望駕乘者予以高度重視:
1、進行緊急加速或緊急制動;
2、載荷過大時(搭乘2入或載有大量貨物);
3、多數情況下采用低速行駛(低于該車型經濟時速);
4、上坡時(尤其是10度以上陡坡時);
5、行駛在砂土軟質路面上或坑洼凹凸的松散路面上;
6、頻繁制動、起動;
7、輪胎氣壓低于規定值的30%以上
8、逆風行駛(5級以上大風):
9、環境溫度低于0℃或高于35℃;
10、大氣壓力低于96kPa。
摩托車保養注意事項用戶在摩托車維修好過后,不要急于離開,應向維修人員了解一些摩托車的維修保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