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立醫院,一般排號看病的人比較多,平均分配到每個人身上時間并不多。
加之一些聞所未聞的醫學詞匯,聽的是云里霧里,腦海里充滿了問號,讓醫生和患者雙方都覺得自己沒怎么發揮好。
其實這情有可原,醫生用至少5年以上融會貫通的詞語,讓患者幾分鐘內就完全理解,是不太現實的。
因此為了能提高門診溝通的效率和患者收獲的有價值信息量,今天我們來普及一下那些乍一聽令人迷惑的詞語。
髖關節篇
髖關節是股骨頭和髖臼構成的球窩關節,也就是耳熟能詳的胯骨軸子,也有人叫大胯。其大致位置如圖所示。
1. 股骨頭
如圖所示,像球一樣待在窩里的物體,就是股骨頭,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包括網上咨詢時有人寫下虎骨頭,我們也都聯想到了。
2. 髖臼
股骨頭應該居住的那個窩,就叫做髖臼,有時候為了形象生動,部分醫生也會叫它“碗兒”。正常情況下,股骨頭是安穩地待在髖臼里的。
髖關節位置及結構的示意
3. 盂唇
盂其實就是類似碗的一種器皿,而盂唇指的就是髖臼緣上的纖維組織(如圖中綠色所示)。
如果說髖臼是股骨頭的小窩,那么盂唇就是股骨頭的床墊,起到緩沖的作用,有了它在窩里待得才舒服。一般骨骼發育不良或運動不當容易引起盂唇的損傷。
4. 撞擊綜合征
每次在門診提到這個名詞,不少人都會納悶,自己也沒撞哪里,怎么就有撞擊綜合征了。
事實它由自身解剖結構發育或者位置不良,導致的結構碰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征。
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征示意圖
5.髖臼發育不良
主要特點就是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不夠,股骨頭在窩里居住的不穩定,容易向外跑。
髖臼發育不良示意圖
6.大粗隆
也稱作大轉子。老是聽醫生講這個詞匯,有些患者在描述時會說成大龍骨,就是如下圖所示的這個部位,它的外側有個滑囊,反復摩擦或碰撞會發炎。
股骨大粗隆示意圖
7.骨關節炎
現在大部分因髖部疼痛就診的人,首先擔心的是股骨頭壞死,對骨關節炎的關注較少,它是由關節老化磨損退變引起的,而大家常常提到的“骨刺”“增生”就是骨關節炎的典型表現。
膝關節篇
1.軟骨
軟骨說通俗點,就是脆骨,主要覆蓋在關節面上,起到營養緩沖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軟骨通常會有一定的磨損,所以有些嚴重膝骨關節炎的患者,經常會聽到醫生說,軟骨磨沒了,骨頭磨骨頭了。
2.半月板
它是膝關節之間的軟墊,主要起到緩沖的作用,一般扭傷或劇烈運動后,膝關節疼痛,且伴有絞索卡住的癥狀,需要懷疑半月板的損傷。
內外側半月板示意圖
3.交叉韌帶
顧名思義,是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兩者在膝關節中交叉排布,它們主要限制膝關節的前后方向的運動。
前后交叉韌帶示意圖
(左:正面觀;右:背面觀)
4.側副韌帶
內側的我們叫它內側副韌帶,外側的叫外側副韌帶,它們主要限制膝關節左右方向的活動。
內外側副韌帶示意圖
5.髕骨
它就是膝關節伸直時最突出的那塊骨頭,像一個蓋子,用手還能推動它。
髕骨是咱們膝關節伸直和回彎的一個支點,戰國時期孫臏失去髕骨等一套結構,導致無法行走,足以見得這個結構重要而且脆弱。
髕骨示意圖
6.游離體
它也被俗稱為關節鼠,因為它能在關節內亂竄,并且某一時候可能就卡在關節間隙里,讓膝關節沒法屈伸活動。部分能在X線片上看到,部分看不到。
7.腘窩
膝關節后面的窩就是腘窩,比較常見的疾病就是腘窩囊腫,表現為膝關節后面鼓出個包。
腘窩及腘窩囊腫示意圖
8. 滑膜炎
這個詞匯被使用的比較廣泛,膝關節里面是有滑膜的,好多膝關節的疾病或損失都可能伴隨著滑膜炎,所以單純滑膜炎的話,可能并無大礙。
好了,列舉了這么多詞匯和圖片,目的是幫助大家更容易理解醫生所講述的診斷和病情。
但如果有一天,您走進診室,直接說“醫生,我股骨頭疼”、“醫生,我感覺我的髖臼和股骨在撞擊” 、“醫生,我半月板疼痛” 、“醫生,我滑膜在發炎”等描述,這樣反而會影響大家的溝通。
《莊子·秋水》中記錄這樣一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那么同樣的道理,子非半月板安知半月板之痛?
其實您使用最原始的肢體語言“一指禪”,點出哪里最疼,哪里最不舒服,根據醫生的問診順序,一邊比劃一邊說,這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