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覺得自己有了腰腿痛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于是乎就給自己診斷了,然后就開始到處求醫問藥,為自己的腰費勁了心思甚至造成了心理負擔。
但是熟不知導致腰腿痛的疾病很多,自己那個病真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嗎?是不是浪費了很多精力和金錢呢?
本期科普就來為大家說一說如何快速簡便的將其他腰腿疾病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鑒別。
首先我們要明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征性表現是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特定區域的放射痛,可伴有該區域的麻木無力。掌握了這句話,我們來繼續往下看。
(1)腰肌勞損或肌筋膜炎
腰部的肌肉在勞累用力時可能會不小心損傷,這就叫腰肌勞損。那什么又叫肌筋膜呢?
我們都買過肉,在肉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白色筋皮就叫肌筋膜了,咱平時吃的筋皮也是這種東西,這種筋皮包著肌肉,在長期勞累或外傷后容易出現無菌性炎癥就叫肌筋膜炎。
這類疾病的癥狀主要以腰部局部疼痛為主,容易被誤認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但是這類疾病不會有向小腿和足的放射痛,也沒有下肢的麻木無力表現,壓痛局限在腰部周圍,必要時可做CT或核磁來確定。
(2)腰椎小關節紊亂
在腰椎每兩節椎骨的后外側有兩個小關節,與椎間盤和韌帶一起構成脊柱的連接結構。
某些患者,一般多見于中年女性,在彎腰的勞動中,彎腰前屈旋轉運動而后站起時,突然發生異乎尋常的劇烈腰痛,病人往往屈身側臥,腰部側彎不能挺直,不敢動彈,惟恐別人觸碰,常被誤診為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
這是由于彎腰時小關節間隙張開,滑膜進入關節間隙中嵌頓的結果。一般沒有向下肢及足的放射痛。診斷明確后手法復位可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若延誤治療或治療方法錯誤則會出現長期慢性腰痛。
(3)梨狀肌綜合征
在我們臀部后方正中有一個橫行的肌肉叫做梨狀肌,這一條肌肉若發生充血、水腫、痙攣時,會壓到從這里走行的坐骨神經,疼痛一般由臀部開始,順著腿后方連到足底。
由于病變部位在臀部肌肉,所以臀部中央區域會有壓痛,一般沒有腰疼。
(4)腰椎管狹窄癥
顧名思義,這個病就是指腰椎管窄了、變細了,該病的表現也是腰腿疼,但是這種疼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同,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疼痛是任何狀態下都疼,而腰椎管狹窄癥疼痛的感覺是從腰到腿的酸疼、發沉、可伴有麻木。
在平時安靜狀態下可幾乎不疼,在行走以后則出現這些感覺,蹲坐少許時間就會減輕或完全消失,再繼續走路又出現酸痛加重,如此往復,醫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做間歇性跛行。
這種典型的現象可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神經根放射痛鑒別,確診可根據CT或核磁檢查。
(5)腰椎結核
說起肺結核肯定大家都知道,但是可能沒聽說過腰椎也是有結核的,腰椎結核和肺結核同樣都是感染了結核桿菌,患者有長期慢性的腰部鈍痛,伴有午后的低熱或夜晚的盜汗,嚴重者會出現腰椎骨的破壞,形成膿腫。
下肢疼痛癥狀一般較晚出現,CT和核磁共振可診斷。
(6)腰椎部位的腫瘤
一種是發生于腰椎管內的腫瘤,多為良性,想象一下椎管內滿是馬尾神經,這里面長出來一個瘤肯定對神經的影響不小,也可能出現下肢反射痛,患者的感覺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似,診斷依靠腰椎核磁共振。
另外一種發生于腰椎的腫瘤一般是身體其他部分的腫瘤轉移而來,多為惡性,患者身體狀態差,癥狀主要以腰疼為主,這種疼痛是持續性的,并逐漸加重,不會因為體位的變化而變化,后期影響到神經時也會出現腿疼,CT和核磁共振可診斷。
(7)骨質疏松癥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
多見于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因為腰部骨質疏松導致承受重力的能力下降,當身體突然受到垂直方向的力時,如一屁股坐到地上,甚至一個向前彎腰的動作,就可以導致腰椎骨像橡皮泥一樣被壓縮變形,患者會突然感覺腰部劇烈疼痛,身體平臥時疼痛減輕或完全不疼,身體坐起后會再次劇烈疼痛,一般腿不疼,X線和核磁共振可診斷。
(8)腰骶部和髖部其他疾病
如: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關節炎等疾病,疼痛往往僅限于腰部和臀部及大腿,疼痛較為局限,沒有像腰椎間盤突出癥那樣的下肢放射痛,行X線、CT檢查多可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