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科技
共享充電寶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經過多年的發展下,這個問題如今依舊沒有明確的答案。
從正面解釋,如今作為共享充電寶的頭部陣營中,怪獸充電已經上市,小電科技也赴港IPO。但是,側面來看,雖然頭頂“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光環,于4月1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然而股價在開盤后不久便一度破發,至今一直處于低迷的狀態。另一家IPO的小電科技,根據其招股書顯示,其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營收分別為4.23億元、16.36億元、19.11億元,過去3年凈利潤分別為-0.45億元、1.94億元和-1.07億元。
同時,在虧損與低迷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常態下,共享充電寶行業又迎來了一件新鮮事。近日,街電與搜電官宣完成合并,兩大共享充電寶品牌合并后正式定名為“竹芒科技”,繼續深耕共享充電寶領域。
單一營收仍是困境 共享充電寶再次洗牌
在共享經濟發展的多年時間內,細分出了許多的業務分支。比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這其中有些項目在資本熱潮退去后逐漸消失,有的則經過一輪輪的洗牌在市場上繼續奮斗。
其中,共享充電寶這個曾經一干人等都不看好的賽道卻成為為數不多存活下來的領域。特別是隨著2019年前后,共享充電寶頭部陣營中的“三電一獸”先后宣布盈利,網絡上更是對共享充電寶這一領域風評大轉。但是,在經歷過2019年的熱鬧之后,我們冷靜下來卻發現,共享充電寶光鮮的外表下卻是一地雞毛。而根據文中數據我們也可以得知,小電更是僅盈利一年后再度陷入了虧損的難題中。
不可否認,在2020年疫情的來臨下,給共享充電寶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是,嚴重的市場飽和度、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以及營收結構的單一,才是企業利潤嚴重下滑,抗風險能力不足的最重要原因。
根據怪獸充電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產品租賃收入占據中首映的96.5%,其余的營收不足5%。其中,備受共享充電寶企業關注的“第二增長曲線”的廣告收入更是不足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窺一斑而知全豹”怪獸充電的這種狀態,也恰恰代表了整個共享充電寶企業的常規狀態。
因此,在“第二增長曲線”乏力的狀態下,充電寶企業為了緩解自身的壓力都在不約而同地上漲租金的價格。但是,租金畢竟不能無限上漲,而隨著營銷費用的不斷投入,且無法創造全新的盈利模式的情況下,虧損或是發展疲軟也就成了共享充電寶企業最真實的寫照。
各尋生路 共享充電寶接下來該怎么走?
為了擺脫這種明面上的困境,與其他品牌尋求上市追求資本不同,街電則選擇了更為便捷的方式,與第二梯隊的龍頭企業搜電合并。這次合并,一方面對于街電來說,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穩居市場第一的位置。根據其官方的信息透露,竹芒科技擁有超3.6億用戶規模,日訂單峰值達到300萬單每天。同時,用戶規模的提升也減少了街電拓客的壓力與成本,為今后發展其他業務奠定了強大的用戶基礎。
另一方面對于搜電來講,在共享領域特別是共享充電寶領域,經過了幾輪資本的洗牌之后,如今頭部“三電一獸”的格局已經基本定型,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下其他企業發展的機會不大。而與街電合并之后,也可以確保自己能夠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存活下來。
此外,兩者的結合可以說是在可取所需之外更是強化了兩者的實力。特別是在資金方面,已然成為了行業之最。而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在此后的市場份額的爭奪中也會顯得更加的游刃有余。
其實,對于如今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其根本的業務增長依舊在依靠充電寶租賃的收入。但是,隨著如今快充技術的發展、電池容量的增大以及共享充電寶租金持續不斷的上漲,導致用戶對于共享充電寶領域充滿了怨言。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充電寶租賃費用的不斷提高。因此,在如今的情況下,如果再繼續上漲租金很可能會引起用戶大量流失,沒有企業敢冒這個險。這個時候,繼續擴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據前瞻研究院預計,2024年我國共享充電寶用戶有望達到6億人規模。就這個方面而言,不可否認,共享充電寶的生意是成功的。同時也表明,如今的市場環境還遠沒有到共享充電寶的天花板。因此,如今共享充電寶企業更多的要考慮到用戶伸手可及的便利性,從而更多地去布局自己的場景。
此外,隨著共享充電寶市場環境的培養以及手機快充、電池容量的發展,消費者也逐漸養成了同城活動甚至異地活動不帶備用充電寶出門的情況。而哪家企業能夠在更多的便利性場景來布局自己的產品,必然會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占得先機。
從目前來看,共享充電寶行業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與想象。那么,究竟如何能夠在此場景先人一步,或許隨著街電與搜電的合并一切答案也將呼之欲出。
(圖片來源:大作)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