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文各家講解
第263條: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足少陽膽經也?!秲冉洝吩唬挥胁】诳嗾撸荒懓D。《甲乙經》曰:膽者中精之腑,五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少陽受邪,故口苦咽干,目眩。
方有執《傷寒論條辨》
少陽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去聲,下皆同。'之'下當有為字。
少陽者,膽經也。其脈起于目銳眥。《靈樞》日:足少陽之正,上肝,貫心以上,挾咽出頤額中。故又曰:是動則病口苦??啵懼兑病Q?,膽之使也。口苦,咽干,熱聚于膽也。眩,目旋轉而昏暈也。少陽屬木,木生火而主風,風火扇搖而燔灼,所以然也。
喻嘉言《尚論篇》
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咽干者,熱聚于膽也。目眩者,木盛生風而旋暈也。
張志聰《傷寒論集注》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論少陽風火主氣。夫少陽之上,相火主之,標本皆熱,故病則口苦、咽干?!读o論》云'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故目眩。目眩者,風火相煽也。
張錫駒《傷寒論直解》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少陽者,一陽也。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鄰幕鸹?,火勝則干,故口苦咽干也;少陽為甲木,風虛動眩,皆屬于木,故目眩也。此論少陽氣化之為病也。
尤在涇《傷寒貫珠集》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足少陽,膽也。膽盛精汁三合,而其味苦,膽受邪而熱,其氣上溢,故口苦。咽門者,肝膽之候;目銳眥者,膽脈之所起,故咽干目眩也。
柯琴《傷寒來蘇集》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陽主表,頭項強痛為提綱;陽明主里,胃家實為提綱;少陽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為提綱,奇而至當也。蓋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里也。三者能開能闔,開之可見,闔之不見,恰合樞機之象,故兩耳為少陽經絡出人之地。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竅而為病也。此病自內之外,人所不知,唯病人獨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三證為少陽一經病機,兼風寒雜病而言。但見一證即是,不必悉具。
吳謙《醫宗金鑒》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少陽者,膽經也。其脈起于目銳眥,從耳后入耳中,挾咽出頤頷中。邪傷其經,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者,熱蒸膽氣上溢也;咽干者,熱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熱熏眼發黑也。此揭中風、傷寒邪傳少陽之總綱,凡篇中稱少陽中風、傷寒者,即具此證之謂也。
【集注】林瀾曰:論中言少陽病,胸脅痛耳聾,往來寒熱,心煩喜嘔,胸脅痞硬,半表半里之證詳矣。此何以曰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抵病于經絡者,此篇諸條已悉之矣,若膽熱腑自病,則又必有此證也。
沈明宗曰:此雖少陽總證,然偏里矣。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仲景另出手眼,以補口苦、咽干、目眩之里證,乃括少陽風傷衛、寒傷榮,風寒兩傷而言也。
吳人駒曰:少陽者,一陽也。少陽之上,相火主之。若從火化,火盛則干,故口苦咽干也。少陽屬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則目眩也。
魏荔彤曰:膽腑與少陽經為表里,而非半表半里之謂。半表者,對太陽之全表言;半里者,對太陰之全里言。故少陽在半表半里之間,總以經絡之界為言。又曰:經中所謂不必悉具者,指或中余證,而少陽經膽腑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為少陽病成者。
陳修園《傷寒論淺注》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注】少陽者一陽也。少陽之為病奈何?《內經》云: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鄰幕鸹饎賱t干,故口苦,咽干。又云:少陽為甲木。風虛動眩,皆屬于木,。故目弦[眩]也。少陽氣化之為病如此。
此節為少陽證之提綱,主少陽之氣化而產也。
柯韻伯云:太陽主表,頭痛項強為提綱。陽明主里,胃家實為提綱。少陽主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為提綱,至當不易之理也。蓋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亦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里也。三者能開能合,恰合樞機之象??唷⒏?、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竅而為病也。此病自內之外,人所不知,惟病人自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
三證為少陽病機兼風寒雜病而言。
陳伯壇《讀過傷寒論》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病'三字為注家口頭禪,誤在認太陽柴胡證作少陽柴胡證,于是舉凡柴胡證牽入少陽病,不知少陽病時,柴胡證已罷過半矣。其罷而續在者,不過前此未盡柴胡之長,留此似有似無之柴胡證耳。誠以柴胡證未罷,仍是太陽正病,卻非少陽病;柴胡證若罷,又是太陽壞病,不成少陽病。與其謂柴胡主治少陽之為病,毋寧謂柴胡能令少陽不為病。'太陽篇'服柴胡曰渴者屬陽明,不曰渴者屬少陽,顯見柴胡湯能打消未來之少陽病。下文屬少陽曰胃和則愈,不曰與柴胡則愈,又顯見少陽病已類似過去之柴胡證。大抵柴胡湯全為少陽未病而設,少陽無病則活動在兩旁,其位側;少陽有病則桎梏在當中,其形豎。柴胡湯用以轉在旁之少陽,非用以轉當中之少陽也。試觀太陽種種柴胡證,有口苦、咽干、目眩三證乎?無有也。抑先受柴胡之賜,而反具口苦、咽干、目眩三證乎?無有也。吾得而斷之曰①:少陽不病則已,病則與柴胡湯相得若相失。以其無力以御邪,而慣于避邪,中風則避邪于心包,藉手厥陰為保障,故兩耳無聞三證具;傷寒則避邪于胃腑,藉足陽明為保障,故頭痛、發熱二證具。避邪仍不免受邪,中風、傷寒雖未著,而病形已不可掩,故特書少陽之為病。病在標陽不敵,則本氣之火病,形諸于口曰口苦,火炎作苦也。本氣不敵,則中見之風木病,形諸于咽曰咽干,風能干物也;形諸于目曰目堵眩,木主動眩也。忽然豎起少陽之氣化如直竿,一若不容柴胡之左旋右轉者然,恐瞬息殆燎原盡矣。差幸三焦為氣之所終生始,一陽之剝也易,一陽之復亦非難,且少陽屬腎,腎上連肺,金水之令行,斯木火之邪解,少陽自有更新之余地也。非必倚賴在柴胡,然有柴胡又聊勝于無也。若夸耀柴胡之價值,則市矣。
曹穎甫《傷寒發微》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一經,不能獨病,而其端常合于陽明。蓋胃底原有膽汁,胃氣逆,則胃底膽汁上冒而口苦;膽火上灼胃管,故咽干;胃熱合膽火上熏于腦,故腦氣一時昏暗,因而目眩。但口苦咽干,盡人能辨之,惟目眩則向無確解。張隱庵據《六元正紀論》云: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以為風火相煽,似也。但病理雖明,病狀未晰。予前十年,治同鄉季仲文病親見之。雖少陽病之目眩未必一端,要不可謂非目眩之確證。予于上午診視,即知其為口苦咽干,至日晡所,病者在臥榻,見入視其疾者,皆若有駭怪之狀。問其故,則曰:來者面目悉如垂死之狀,何也?蓋此即所謂目眩也。抵暮,予至其寓,審其狀,少陽證具,因用小柴胡湯。是夜,吐出膽汁數口而愈。夫病以汗、下解者為多,以衄解者已不多覯,不意少陽之證,竟有吐膽汁而解者,是亦足以補仲師之缺也。
惲鐵樵《傷寒論輯義按》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成本 無“為”字。
成無己云:足少陽,膽經也?!秲冉洝吩唬河胁】诳嗾?,名曰膽癉?!都滓医洝吩唬耗懻?,中精之腑,五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少陽受邪,故口苦咽干目眩。
《醫宗金鑒》云:口苦者,熱蒸膽氣上溢也;咽干者,熱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熱熏眼發黑也。此揭中風傷寒,邪傳少陽之總綱,凡篇中稱少陽中風傷寒者,即具此證之謂也。
柯韻伯云:太陽主表,頭項強痛為提綱;陽明主里,胃家實為提綱;少陽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為提綱。蓋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里也??喔裳U?,人所不知,惟病人獨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
程應旄云:少陽在六經中,為開闔之樞機,出則陽,入則陰,凡客邪侵到其界,里氣輒從而中起,故云半表半里之邪。半表者,指經中所到之風寒而言,所云“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是也。半里者,指膽腑而言,所云“口苦咽干目?!笔且?。表為寒,里為熱,寒熱互拒,所以有和解一法。觀其首條所揭口苦咽干目眩之證,終篇總不一露,要知終篇無一條不具有此條之證也。有此條之證,而兼一二表證,小柴胡湯方可用。無此條之證,而只據往來寒熱等,及或有之證,用及小柴胡,腑熱未具,而里氣預被寒侵,是為開門揖盜矣。余目擊世人之以小柴胡湯殺人者不少,非其認證不真,蓋亦得半而止耳。入里不解, 則成骨蒸癆瘧, 入陰漸深, 則為厥逆亡陽。
冉雪峰《冉注傷寒論》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成本脫為字。)
成無已曰:足少陽,膽經也。內經曰:有病口苦者,名日膽瘤。
甲乙經曰:膽者中精之府,五藏取決于膽。咽為之使,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營,少陽受邪,故口苦咽干目眩。
柯韶伯曰:太陽主表,頭項強痛為提綱;陽明主里,臂家實為提綱;少陽居半里半表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為提綱。奇而至當也,蓋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里,是表入里,里出表處,所謂半表半里也。三者能開能闔,開之可見,鬧之不見,恰合樞機之象,故兩耳為少陽經絡示入之地,普干眩錯,皆相火上走空竅,而為病也。此病自內之外,人所不知,帷病人獨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
程郊倩曰;少陽在六經中,典開闊之樞機,出則陽,入則陰,凡客邪侵到其界,里氣輒從而中起,故云半表半里之邪。半表者。指經中所到之風寒而言,所言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是也。半里者,指膽府而言,所云口苦咽干目眩是也。表為寒,里為熱,寒熱互拒,所以有和解一法,觀其首條所揭口苦咽干目眩之證,終篇總不一露,要知終篇,無一條不具有此條之證也。有此條之證,而兼一二表證,小柴胡湯方可用,無此條之證,而只據往來寒熱等或有之證,用及小柴胡,府熱未具,而里氣預被寒侵,是為開門揖盜,非其認證不真,蓋亦得半而止耳。
唐容川曰:少陽是三焦腎系命門之中水中之陽,故曰少陽。從腎系達肝系而與膽通。水中之陽,上生膽目,是為春生之陽,故曰少陽。膽寄于肝,秉風化而生火,故又為風火之主。若少陽三焦與膽皆不病,則風火清暢,生暢條達,人自不覺也。設病少陽膽木之火,則從膜中,上入胃口,而為口苦咽干。設病少陽膽木之風,則風從膜中,上走空竅,入目系,合肝脈,肝脈貫腦入目,膽經與之合,則風火相煽,而發目眩。眩者,旋轉不定,如春夏之旋風,乃風中有郁火之氣也,此少陽膽經自致之病。仲景以此提綱,既見膽中風火之氣化,又見三焦膜膈之道路,及少陽與各經相通之理,欲人從此會通之矣。
冉雪峰日:按此為少陽病總提綱,前陽明篇提綱,是就實質寫。此少陽篇提綱,是就氣化寫。就實質寫,是虛者實之。就氣化寫,是實者虛之。就實質寫的,隨即補出種種氣化證象,如不惡寒反惡熱等等。就氣化寫的,隨即補出種種實質證象,如胸脅硬滿,往來寒熱等等。仲景傷寒六經提綱,與素問熱病六經提綱不同,各是一家之法,在前太陽陽明提綱項下,業經一再辨及,各融未窺精蘊,對實質則惡其簡單,對氣化則嫌其空洞,訾言百出,殊為遺憾。究之何事就實質寫,何事就氣化寫,此為研究此項提綱,所宜先解決的問題。陽明其氣燥。燥系水火消耗,無形無質。若就燥的本身詮說,將何以昭信條而握重心。燥勝地干,故惟借燥化演變余氣燥屎,以立之標。寫實質的即是避免虛無的,知陽明的必須從實寫,則知少陽的必須從虛寫。少陽其氣火,火在少陽,如火之始燃,炎炎之勢,當遏于熒熒之始。詎必燎原炎崗,焚如燥如。而后乃為之所??诳嘌矢赡垦?,乃于火氣息盈消虛,探其機緘。而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即于此定其標準,于治療上得如許便宜,起很大作用。且少陽為避部,一身上下內外,無所不到,惟握其出入樞紐。乃得其內外匯歸,不是半表半里,卻是半表半里,超以之外,得其環中。少陽為陽樞。而口而咽而目,為苦為干為眩,自覺更真,又為少陽樞中之樞。注家或謂寒熱往來,胸脅硬滿,為少陽主證??诳嘌矢赡垦?,為太陽陽明共有證。今舉其近似之細者,遺其正證之火者,產于諸提綱中為尤無理。又謂素問熱論,等僅當太陽陽明二病,傷寒陽明,適當熱病三陰,更無情無理?;笫抡_民,陶華之陋,舒詔之妄,黃坤載之怪之僻,尚未毫無忌憚至是,誠恐醫門介甫,遺禍天下蒼生,為之惕然。
胡希恕《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今天咱們研究少陽病。少陽病就是半表半里的陽性證,就是陽熱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間,它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熱邪在這個地方,只能順著孔道往上涌,往上來,所以口苦、咽干,都是孔竅的地方發生熱象?!翱诳唷?,少陽病口苦,最準確不過了。臨床上病人口苦肯定是柴胡證?!把矢伞保瑑扔袩幔室哺?。熱往上亢,則“目?!保褪穷^眩暈。
也就是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充斥熱邪,口苦、咽干、目眩這一系列的問題是必然的反應,所以拿它作為少陽病的特征是比較正確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我們過后討論的時候再研究。這段的意思是這樣的,少陽病不是特殊的病,只要在臨床上遇到口苦、咽干、目眩這一系列證候,就肯定是少陽病證。這是辨少陽病的特征。
任應秋《傷寒論語譯》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薄砍蔁o己本:無“為”字。
【串解】柯韻伯云:“少陽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為提綱,蓋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里也。”
口苦、咽干、目眩,少陽病自然可以見到,但不得為“提綱”。如第189條云“陽明中風,口苦咽干”,第221條云“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第67條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云“氣上沖胸,起則頭眩”,第82條真武湯證云“心下悸,頭眩身動”,等等。這說明口苦、咽干、目眩等癥,太陽病、陽明病都有,作為“提綱”看,在臨床上沒有多大價值。相反,把太陽篇的第96條作為少陽病的“提綱”,還全面得多。
口苦、咽干、目眩,究竟是怎樣的病變呢?《醫宗金鑒》云:“口苦者,熱蒸膽氣上溢也;咽干者,熱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熱薰眼發黑也。”這說明,少陽病還是一個半表半里的熱證。
【語譯】少陽病,常常有口發苦味、咽頭干燥、兩眼昏眩等癥狀。
劉渡舟《傷寒論詮解》
少陽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解析】本條論述少陽病的提綱證。
“口苦、咽干、目?!比C,是少陽膽腑有熱的表現。少陽之氣主升發疏泄,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邪犯少陽,升發疏泄的機能發生障礙,其氣必郁。氣郁則易化火,故出現少陽病的熱證。少陽膽腑內藏精汁,其味最苦,今熱氣迫膽液上溢,必見口苦。凡見口苦,則多為肝膽火郁之證,確有其臨床意義。若火熱灼傷津液,則可見咽干;若少陽木火之氣上擾,則可見頭目眩暈。
口苦、咽干、目眩三證,均為病人的自覺癥狀,它屬于少陽腑證的范疇。但據臨床所見,凡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陽證,往往還有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等證。因此,這三證只能說是少陽病辨證的重點,至于少陽病經證的特點,還必須和在“太陽病篇”的少陽病證結合起來體會,對辨證方為全面。
柯韻伯認為:“口咽目三者,臟腑精氣之總竅,與天地之氣相通者也,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處,正所謂半表半里也。三者能開能闔,開之可見,闔之不見,恰為樞之象?!彼麖目谘誓康牟课患吧砉δ埽撟C了少陽主半表半里及主樞的特點,值得我們參考。
倪海廈《傷寒論》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人有兩個少陽。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太陽的表邪進入少陽的時候,膽附在肝旁邊,病邪--進來的時候,第--個就是碰到膽。膽受邪的時候,膽汁就會回逆。如果膽汁跑到血里面去的時候,人身上就會比較黃,如果膽汁往上沖,跑到喉嚨里面,就會感覺嘴里面苦,所以口苦:因為病在陽,所以所以一定會看到有熱的現象。所以咽干,因為喉嚨靠血脈神經來滋潤,一受邪的時候,血脈干掉了,津液不足,喉嚨一定會發干:目眩,眼睛會發昏,因為眼睛也是靠血液來滋潤,所以表癥馬上可以變為這些癥狀,實際上這些還不夠,前面有介紹,一定會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往來寒熱的原因,因為病邪在淋巴系統里面跑,如果抵抗力很強,打贏的時候就熱,打輸的時候,病邪往里進的時候就冷,所以有忽冷忽熱,突然來的熱,突然來的冷,因為觀三焦受病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胸脅的地方,胸里面水份津液很多,邪--進入胸里面以后,胸里其面的水運轉就不會正常,而且還要分出很多體力來相抗,所以自然而然堵在這,病人還有惡脈心、嘔的現象,所以只要病人有嘔的現象,馬上就想到少陽,為什么嘔?水道系統不是很正常證的時候,胃吸收的營養沒有辦法進入三焦油網,進入臟腑,內徑三焦者水道出焉,決瀆之官,所以三焦是疏導的系統,在這狀況下,舊的食物沒有去,因為三焦有病邪了,新的血生不出來,而新的食物又不受,停在腸胃中,所以會有惡心的現象,這些都是三焦少陽的主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