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班久坐族
每天久坐少動,氣滯血瘀,經常腰酸腿困、四肢乏力。艾灸可疏通血氣。
2. 熬夜黨
經常熬夜,身體透支,氣機壅滯,經常感到疲憊、注意力不集中。艾灸可調理氣機。
3. 空調黨
暴露在辦公室空調下,寒濕侵體,易患風濕、關節炎病,出現關節疼痛等。艾灸可祛濕驅寒。
4. 體寒女性
體寒、氣虛,經常手腳冰涼、痛經、月經不調,或受婦科病困擾。艾灸可以滋陰護陽,呵護女性胞宮健康。
5. 腎虛男性
腎氣虛弱,經常腿困腰酸,性生活不和諧。艾灸可培補腎氣。
6. 老人
年老體虛,元氣不足,走路吃力,爬樓梯費勁。艾灸可填補陽氣,使老人身強力壯。
7. 小孩
體質虛弱,易生病,脾胃功能不佳,不長個兒等。艾灸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增強體質。
8. 慢性病一族
鼻炎、哮喘、支氣管炎、腸胃炎、咽喉炎、高血壓等慢性病人群,臟腑功能衰退,氣血虧損,陰陽不調。艾灸可平衡陰陽,調養臟腑,調動人體機能,對調理身體很有優勢。
9. 易敏體質者
衛氣不足,容易過敏。艾灸可益氣固表,調暢氣機,增強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10. 亞健康人群
體檢正常,但氣血阻滯、不通暢,總感覺身體哪里不舒服。艾灸可通經絡,理氣血。
【2021年三伏灸時間表】
伏前灸(10天):2021.7.1-2021.7.10
初伏灸(10天):2021.7.11-2021.7.20
中伏灸(20天):2021.7.21-2021.8.9
末伏灸(10天):2021.8.10-2021.8.19
加強灸(10天):2021.8.20-2021.8.29
三伏灸不僅是那些需要調理疾病的艾友不可錯過的良機,對于沒有明顯疾病、但體內有寒濕的亞健康人群也是驅寒祛濕、預防疾病的黃金保養期。
【日常防病養生保健灸】: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腎俞穴、中脘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1.所屬經脈
督脈
2. 主調病癥
發熱,瘧疾,中暑,感冒,氣喘,癲狂,癲癇,骨蒸潮熱,盜汗,脊背強急,項強,肺結核,支氣管炎,頸椎病,頭痛,小兒驚風,痤瘡。
3. 位置
在后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4. 穴位圖
5. 穴位視頻
1.所屬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
2. 主調病癥
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氣喘,咯血,骨蒸潮熱,盜汗,及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肺結核,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等。
3. 位置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4. 穴位圖
5. 穴位視頻
1.所屬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
2. 主調病癥
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完谷不化。
3. 位置
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4. 穴位圖
5. 穴位視頻
1.所屬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
2. 主調病癥
遺精,陽痿,遺尿,溺血,泄瀉,頭昏,目眩,耳鳴,耳聾,虛喘,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水腫,腰痛,腎炎,腎盂腎炎,支氣管哮喘,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等。
3. 位置
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4. 穴位圖
5. 穴位視頻
1.所屬經脈
任脈
2. 主調病癥
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脅下堅痛,喘息不止,失眠,臟躁,癲癇,尸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疳疾,黃疸,水腫。
3. 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4. 穴位圖
5. 穴位視頻
關元穴
1、所屬經脈
任脈
2、主調病癥
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早泄,白濁,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尿潴留,尿道炎,盆腔炎,黃白帶下,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少腹疼痛,霍亂吐瀉,中風脫癥,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消,腸炎,腸粘連,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失眠癥,手腳冰冷,蕁麻疹等。
3、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4、位置圖
足三里穴
1、所屬經脈
足胃陽明經
2、主調病癥
胃痛,惡心,嘔吐,呃逆,噎膈,納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腸癰,乳癰,目疾,喉痹,頭痛,失眠,眩暈,心悸,怔忡,氣喘,虛勞,黃疸,水腫,癲癇,下肢痹痛,癱瘓或麻痹,腳氣,急、慢性胃腸炎,潰瘍病,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高血壓,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3、位置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4、位置圖
1. 飲食
① 忌煙、酒。
② 忌辛辣之品,如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新鮮桂圓、荔枝等,以防燥熱內盛,暗耗津精。
③ 忌寒涼之品,如海鮮、鴨肉、鵝肉,苦瓜、西瓜等,以免引起過敏、脾胃虛弱或減弱調理效果。
④ 忌肥甘滋膩之品,以防人體內外濕熱,引起不適。
2. 運動
三伏灸調理期間不宜過量運動,以免汗出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① 艾灸后不可以馬上洗澡。一般情況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結束,隔3小時后再洗澡。
② 不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③ 保持心情平靜,努力做到忘掉疾病、煩惱,這樣才有利于使艾灸達到更好的療效。
· 孕婦,有嚴重心血管疾患伴有心功能不全者;
· 嚴重貧血癥患者,精神病患者;
· 有明顯出血性疾病者;
· 有內臟出血傾向、出現大量咳血或便血者;
· 患重癥以及急性傳染性疾病者;
· 出現高熱神昏、高血壓危象的患者;
· 正處于肺結核晚期、哮喘發病期、抽風期的患者;
· 嚴重陰虛火旺者;
· 處于過饑過飽、大汗淋漓、醉酒、身體極度疲勞甚至衰竭的狀態的人群;
· 皮膚過敏嚴重者的患處;
· 乳頭部位。
① 最佳時間:每伏第一日,每日上午11-下午1時,其次是上午10-11時。
② 循序漸進:量由小而大,時間由短漸長。因此初伏日之前就可開始行灸(即伏前灸),讓身體逐漸適應。伏日結束后,再加以鞏固(即伏后加強灸)。
③ 連續鞏固:雖伏日第一天為最佳,但把握好整個三伏,期間根據自身體質適當持續施灸更好。(每伏日間可適當停歇)
【健康貼士】:三伏灸重在預防復發,當疾病復發嚴重時,艾灸雖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如需及時治療,還應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如: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急性傳染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