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提醒:本文包含結局劇透,但不建議跳過。
今年的TGA年度游戲《雙人成行》相信在座的小伙伴沒有玩過云過也聽咱介紹過不少回了。
這款幾乎適合所有程度玩家的合作游戲中,兩名玩家往往要分工合作,進行截然不同的行動才能順利過關,這使得兩名玩家通關后互換角色游玩也仍有相當樂趣存在。
那么要是我沒有朋友,能不能也感受下合作過關的緊張刺激呢?
問得好!(雖然沒人會這么問)
簡單來說就是……精分,然后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好吧,這跟《雙人成行》制作人的第一部作品《雙子傳說》的設計其實更像。
照片模式下這倆的垂直關系確實有點喜感
游戲發售前其實筆者已經在@游研社鑒賞團的幫助下拿到了key,但很快,名笨蛋B某遇到了撰稿生涯中最棘手的問題——我·卡·關·了。
由于游戲還沒發售,筆者這會算是求天不應叫地不靈,等到游戲全流程攻略出來,筆者已經被生活中一大堆事情攪得團團轉,無奈這會才能出稿,實在抱歉。
不過《艾瑪與泰迪熊》(Tandem)雖說質素不錯,但目前還是熱度只能以悲劇形容,很大程度上發行商要背鍋。
我的上帝啊,要是我拿去給我學設計的老伙計看,他一定會把我的頭擰下來。
————正文分割線————
基本信息
《艾瑪與泰迪熊:影子歷險記》是一款由Monochrome Paris開發的平臺跳躍解謎游戲,游如其名,這是一部以光影為主要解謎元素的雙主角游戲,玩家需要分別扮演在上帝視角上控制光影為搭檔鋪平道路的小女孩艾瑪,與在橫版視角上旋轉跳躍啟動機關輔助艾瑪前進的泰迪熊芬頓。
游戲風格趨向于黑暗童話,受柯南·道爾、蒂姆·波頓和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啟發,特意強調這幾位的名字是因為您在游玩途中確實也能感受到他們作品的影子,尤其蒂姆·波頓,他得為本作的陰間內容負一半的責任。
這兩個小家伙結緣于一起懸案,著名魔術師凱恩的獨子托馬斯神秘失蹤,而蘇格蘭場對此一籌莫展,正好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的小女孩艾瑪意外撞見奔向魔術師宅邸的一輛馬車,上面掉落的是魔法泰迪熊芬頓,一人一熊順著馬車摸到了凱恩的大宅,開始了緊張刺激的擅闖民宅之旅。
游戲特色&玩法
正如上面介紹的,本作的解謎內容離不開“影子”,過關的唯一目標(除Boss戰)就是讓泰迪熊芬頓拿到水晶拋向艾瑪,而在此前兩人必須合理通過重重障礙。
手持提燈的艾瑪負責掌控場景的光影變化,通過改變光源和遮擋物的位置,投射出的影子在芬頓的視角會變成實體。操控艾瑪時處于上帝視角的玩家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場景中陰影區域的位置。
更大的那片陰影區其實隱約還能看到地面
操控泰迪熊芬頓時,游戲將會變成橫版的平臺跳躍模式。
除開影子,一些艾瑪視角中“浮空”的平臺和障礙物也能成為你的落腳點,但只有黑到看不到地面的陰影才算是可以踩踏的實體,而且切換到芬頓時如果它剛好被陰影覆蓋著,就會像下面這樣被卡個結實。
和不少多章節游戲一樣,《艾瑪與泰迪熊》每個大章都有著截然不同的主題,圍繞著光影為核心衍生的新機制也會隨之加入,而每關關底都會有個威脅性可大可小的BOSS壓陣。
覺得光是和影子玩沒有挑戰性?
彳亍,大蜘蛛在第一章后半部分加入戰斗,潛行躲貓貓的部分正式加入游戲,而手無寸鐵的小女孩艾瑪只有躲的份兒。
當然,這種敵人倒也不會怎么為難你,有著固定巡邏路線的敵自然也是解謎的一環,能夠阻擋光線制造影子的障礙物自然也能阻擋敵人的視線,或者再徹底一點,用利用場景道具把麻煩徹底封死就完事了。
第二章主角二人組邁進到了一個類似水族館的地方,
【墨汁】作為新機制引入到游戲中。把管道灌入墨汁會讓它變成柱狀障礙,它投射的陰影都是可供芬頓使用的實體。
至于不在管道系統的墨汁嘛,觸碰到它們會讓艾瑪的提燈被污漬封死,失去作為光源的能力,但場景中的燃氣燈可以重新將其點亮,第二章的關卡大部分都有無法避開的污漬區,控制好點燈與趟泥的先后順序是解謎的主要挑戰。
水平的管道也不是擺設,在芬頓視角下,墨汁都是實體的平臺,墨汁在管道里開跑芬頓也得跟著它前進,平臺跳躍的元素在這一章節開始也變多了起來。
第三關我們來到了廚房,一些看起來很像某國產屑動畫《瘋狂■糖》的方塊果凍作為本章機制加入。
這些對主角無害的小方塊對內倒是重拳出擊,兩個小方塊進行原始決斗,一方會吞噬另一方變成一個大方塊,德哈卡直呼內行。
大方塊放置好可以作為遮光物使用,它就是塊磚,哪要往哪搬。
但Steam上不少的差評也是這一大章貢獻的,有點反人類的限時跳平臺玩法逼迫玩家得在計時機關走完之前頻繁地切換兩個主角。
筆者玩Steam版本時,由于跑步【Shift】和切換角色【Tab】的熱鍵連在一起按剛好與Steam呼出好友菜單的熱鍵沖突,情急之下把自己玩死了好幾次,即便修改了熱鍵這段競速挑戰時間依然卡的很死,而本作的謎題均是唯一解法,在這卡關了還是怒退游戲擇日再戰的好。
第四章,我們引入…啊不,刪除了機制。
艾瑪的提燈被劇情殺強制沒收了,自體作為光源的玩法算是下線了,只能依靠場景道具進行光影控制倒是比較傳統的場景解謎玩法,但艾瑪這邊做了減法意味著芬頓那邊的平臺跳躍更多了,但好歹沒有第三章那么反人類。
最后一章,你的提燈依然MIA,但是和光影主題關系比較大的新機制總算加了進來:那就是昆蟲獨特的趨光性與避光性。
屎殼郎和蜂群會被場景中散發神必綠光的燈盞吸引,前者會把艾瑪碾死,而后者可以把站在墻上的芬頓干掉;而荊棘和刺甲蟲則相反,它們會被燈光驅散。
五章的內容大概介紹完了,玩法上本作還是算比較豐富的那一類解謎游戲,跳平臺要素較多這一點各位見仁見智吧。
每一章節中的主題場景都做的非常精巧,本作也支持英偉達照片模式,有些在艾瑪上帝視角中不便觀察的室內布設在自由視角下才能見其全貌,不得不說制作組在有限的預算下已經讓美術做得盡善盡美。
有點出格的黑暗童話:你還記得自己主角是個小女孩嗎?
本來本文到這里就差不多應該結束了,但有些東西筆者實在是不吐不快。
從預告和宣傳圖來看,這是一部維多利亞風格的奇幻游戲,雖然從它的陰冷的主色調不難看出它黑暗童話的本質,但有些獵奇的設計實在讓筆者感覺有些出格,以下都是筆者主觀的一點碎碎念,歡迎來辯。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好吧,我承認我玩到這的時候可沒想過會有這一出。這種風格的轉變相當突然,而本作并沒有年齡分級標識,搞沖臉Jump Scare真的欠妥。
雖說筆者已經身經百戰見的多了,毫無心理狀態的情況下也被嚇了一跳,不小心當全年齡解謎給孩子買了NS版的可能有點麻煩。
獵奇的元素并沒有止步于場景設計,回到我們的副標題,主角是一個設定為十歲的孩子。而本作很罕見地制作了完整的死亡動畫,在第三關的追逐戰中,我們稍有不慎可能會被場景中的機關砍刀砍成兩半,但一般來說這種場面會用一團光幕簡單帶過,
而筆者不知道這是開發組的惡趣味還是什么,主角真的會被字面意義上地“砍成兩半”(見上方動圖)
打到這里的時候筆者向群友吐槽過,有朋友認為B某反應過度了,這演出其實也只是像木偶散架一樣,沒啥過激的。
但何必呢?死亡動畫雖然被戲劇化為了玩偶一樣的拆分,但它還是十歲女孩給花式砍成兩半的過程。筆者平時也好黑暗童話童年夢碎那一口,但本作的這個設計確實讓筆者有點膈應。
真相不明且殘酷。
本作確實也就從頭黑到尾,最后一關的結束也是相當突然。
艾瑪來到了本作中看著最正常的一個房間,一對夫婦正坐在沙發中盯著火爐,你們兩個的突然出現似乎對他們來說并無任何影響。
你找到了被關在籠子里的魔術師之子,你離他之間沒有任何阻礙,但一切都是那么不對勁。
坐在沙發上的男人正是魔術師本人,從來都沒有什么痛失愛子,失蹤的都是被吸引來城堡的其他孩子,魔術師的一聲響指讓芬頓失去了魔法活力,艾瑪也被關入了籠中,背景的幕布被揭開,里面是已經陰影化的其他孩子。
本作戛然而止,你的冒險與努力都是徒勞。
筆者打到這里算是一臉的WTF,但本著有■一起吃的分享精神,還是得讓大家見識一下這部不按常理出牌的黑暗童話作品。
這次幾乎毫無保留地劇透完了本作的故事線,主要還是希望各位直接忽略掉劇情,專心于大概有六七小時的充足挑戰內容中。可能它并不是那么純粹的解謎類游戲,但拋開主觀的喜惡因素,本作依然是解謎和平臺冒險愛好者值得一試的精致作品。
【EX內容】
兩個作案預告
①:賽馬娘真的在寫了(拖走)
②:春節期間會有個小企劃,一些國產獨立游戲連發推薦,還是制作人會客廳的形式,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