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中醫(yī)認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易發(fā)肝氣過旺,對脾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fā)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在春季容易復發(fā)的原因之一。而包括大棗和山藥在內的甘味食物,口感甜、可補益脾胃,常吃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如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等問題的復發(fā),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問題的幾率,因此非常適合春天食用。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因此,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西蘭花等新鮮蔬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 C,具有抗病毒功效;胡蘿卜、菠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 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抗侵襲。初春萬物復蘇,為大地帶來了無限的生機。這個時期人們普遍感覺困倦乏力,就是通常說的“春困”。“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清醒頭腦很有裨益。也可喝上一杯濃濃的花茶,不僅芳香撲鼻,還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