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紅腫發炎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癥狀,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火了”。如果你的口腔經常上火,可要當心被心血管疾病盯上。別看兩種病八桿子打不著,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他們之間有“貓膩”。
除了常見的蛀牙、智齒等,口腔中還有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牙周病,它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就是我們常說的牙齦紅腫、上火、牙周炎、齲齒等疾病。
牙周病的侵略性不只是讓你吃不香,它還會主動向你的心血管發起侵略。
2021年福賽思研究所和哈佛大學在《牙周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牙周炎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韓國近25萬人的研究證實,牙周病、齲齒較多或掉牙更多的人,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
根據AHA期刊《高血壓》的一項研究 ,牙齦疾病和高血壓有關系,并可能干擾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一個人如果患有牙周病,就會增加18%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和7%的心臟代謝紊亂風險,其中得糖尿病的風險更是增加了26%。
那么牙周病是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呢?細菌和炎癥!
早在2005年,導致牙周病的常見細菌就被發現,它同時存在于冠心病病灶的斑塊組織中。2019年,歐洲牙周病學會和世界心臟聯合會發表共識指出,患牙周病與多項冠心病風險因子升高有關。
具體來說,牙齦上有許多血管,口腔里面有很多細菌。如果牙齦發炎了,很可能就失去原本的保護作用,致病菌就可能穿透牙周組織進入到血管,隨著血液進入到你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
如果感染血管內皮細胞,就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菌血癥的發生,這些都與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細菌性心內膜炎密不可分。
而細菌又可以引發全身炎癥,導致全身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而C反應蛋白可能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口腔健康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聯系,可能還在于它們有著共同的危險因素。例如吸煙、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這些既是誘發口腔疾病的因素,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如果你經常口腔上火,一定要注意牙周健康,而減少這種疾病產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刷牙。《歐洲心臟雜志》刊登一項研究數據提示:每天多刷一次牙則使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9%,每年洗牙一次以上則使風險降低14%。
好好刷牙,至少你得做到這幾點:
選擇好牙刷和好牙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刷牙前,一定要選好牙刷和牙膏。
牙刷:美國牙科協會建議,刷頭的長度最好在約2.54~3.18厘米,寬約0.79~0.95厘米最為合適。其次,選擇軟毛,避免硬毛牙刷對牙齒和牙齦造成損傷。最后,每三個月就要換一次牙刷。
牙膏:價格不是衡量牙膏好壞的標準,關鍵在于是不是含氟牙膏。含氟牙膏能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定的保護層,《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含氟牙膏對于預防齲齒(蟲牙)是有效的。
刷夠次數刷夠時間
長期以來國人不夠重視口腔健康,數據顯示我國成人85%以上患有牙周病,僅有36.1%的成人每天刷牙兩次。
而好好刷牙,一天至少刷牙2次,早晚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鐘,這才是夠量夠時間的刷牙。
使用正確姿勢刷牙
目前國際公認標準刷牙姿勢是巴氏刷牙法
第一步:刷門牙外側
刷毛應與牙齒、牙齦成45度角,以畫小圓圈的方式活動。
第二步:刷門牙內側
同樣成45度角斜放,上排牙齒向下,下排牙齒向上提拉輕刷。
第三步:刷牙齒咬合面
將牙刷傾斜,與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離顫動輕刷。
第四步:刷牙齒內側面
將牙刷豎起來,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縫上下以小圓弧刷動。
第五步:輕刷舌頭表面
由內向外輕輕去除食物殘渣及細菌,讓口氣保持清新。
定期檢查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確實每天都很認真的刷牙,但是口腔還是不好,也擔心會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影響怎么辦?
日常的口腔清潔就好比你早上起床疊被子,收拾一下房間,但是每過一段時間都需要一次徹底的大掃除,這也就是我們建議的要定期進行口腔的檢查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專項體檢,不要以為刷牙就是一勞永逸,可能口腔不“上火”只是表象。
如果口腔沒有任何不適癥狀,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常規口腔檢查。
注意口腔異樣
口腔疾病雖小,但在疾病的早期如果用心觀察,一定會發現明顯的異常。這三個典型癥狀,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一、刷牙時候愛出血,咬東西的時候愛出血,或者是晨起唾液中帶血。
第二、口腔異味、食物嵌塞也是牙周疾病的明顯信號。
第三、當出現咬物無力、牙齒松動、牙縫變大和牙齒變長等癥狀的時候,此時的口腔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應盡快到醫療機構進行口腔檢查。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現在看來牙疼是真的大問題,一不當心心血管健康就被口腔健康連累了,所以積極治療和預防口腔健康,更是為了我們全身上下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任秀云. 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6, 9(3):138-142.
[2] 徐欣, 何金枝, 周學東. 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口腔與全身疾病預警中的作用[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5, 33(6):555-560.
[3] Abstract title: Periodontitis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 - a prospective follow-up of the PAROKRANK cohort.
[4] Stefano Masi, Francesco D’Aiuto and John Deanfield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starts from your mouth.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9).DOI:10.1093/eurheartj/ehz060[5] 維護牙周健康的中國口腔醫學多學科專家共識(第一版)
[6] Sanz M, Del Castillo AM, Jepsen S, et al. Periodontit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nsensus Report. Glob Heart, 2020, 15(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