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
人的記憶力一般在成年初期達到巔峰,多數人從二十歲以后就開始出現記憶力的衰退。
從生理學角度來講,人在20歲出頭時大腦的容量達到高峰,此后開始緩慢地下降,尤其是與記憶相關的部位。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在逐漸老化、衰退,腦內的激素水平和血流量也是呈逐漸下降趨勢的。中年以后記憶力比年輕時有所衰退,通常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正常現象。
對于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發生的記憶力下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彌補,如通過記事本記錄和查閱等方式反復強調、反復記憶,以及通過不斷學習不同領域的新知識來鍛煉大腦,這些都可以促進記憶力更長時間的保留,避免快速衰退。
記憶力衰退的常見原因
除了年齡之外,還有以下常見原因會引起記憶力衰退。
1.不良情緒:抑郁、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同時也影響著我們的記憶。
2.失眠:睡眠質量不好會影響記憶力與注意力。
3.疾病: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可能導致我們出現記憶力減退。
4.用腦過度或用腦過少:用腦過度會導致大腦疲勞,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度降低,從而影響記憶和注意力;過度依賴電腦等電子產品,主動用腦記憶、運算、規劃等減少,也會出現記憶力減退。
5.壓力:過度的心理壓力會到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6.不良嗜好或不良飲食習慣:過量吸煙、飲酒、不健康飲食等。
7.缺牙:有研究結果提示,缺牙引起人的咀嚼力度、咀嚼次數下降,長此以往會加速大腦的退化。
8.遺傳因素:有認知障礙疾病家族史的人患相關疾病的風險增高。
9.文化程度低:文盲或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患認知障礙疾病的風險增高。
預防記憶力衰退的方法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中老年人的記憶力下降都是與年齡等因素相關的良性的記憶力下降,避免上述可預防的不良因素后可以改善或恢復。
常言道,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在這里我們也給大家介紹一些預防記憶力減退的簡單又靠譜的小方法:
1.多聽音樂
節奏緩慢的音樂能促進記憶效果。
2.背誦經典
經常背誦一些名篇、成語、佳句等是鍛煉記憶力的“硬功夫”。
3.身心運用
通過腦記、口念、手寫,調動更多“通道”參加記憶過程。
4.健康飲食
如“地中海飲食”,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如橄欖油、魚油等;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選擇。
5.積極參加文娛和社交活動
人的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精神活動則能減輕記憶力衰退。跳舞、讀書、玩紙牌、學外語等活動都能在不同程度鞏固記憶。
6.運動健身
經常運動能保持大腦活躍,從而預防記憶力衰退。
7.認知訓練
采用游戲形式或作業形式,通過不同的認知訓練方案,保持或促進各項認知能力改善。
總之,勤用大腦、健康飲食、經常運動、保持社交和良好的情緒是預防記憶力衰退的良方。
那么,如果出現較明顯的記憶力衰退,甚至對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響時,應該如何就醫呢?
有些醫院設有專門的記憶門診,條件許可的話,到上述門診就醫是最佳選擇。如果您所在地的醫院沒有設置記憶門診,也可以到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老年科等科室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