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中老年的多發病與常見病,人群發病率為2.2%—18.5%。目前,非手術療法種類繁多,如臥床休息、牽引(包括人工和機械)、推拿按摩、針灸、理療、氣功、保健操等。在這些方法中,中藥腰圍以其方便有效、價格低廉、作用持久等特點,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
對氣滯血瘀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選用當歸、元胡、冰片、兒茶、紅花各15克,乳香、沒藥、川芎、丁香、白芷、酒大黃、獨活、肉桂各10克。以燈心絨為面料,做成長50厘米,寬30厘米的長方形,內充填粉碎成粗沫裝的中藥。治療期間帶腰圍,每晚應保持3—5小時仰臥姿勢。
祖國醫學認為,腰部退行性病變是在肝腎不足、筋骨失養的基礎上,復加勞損及風寒濕邪等因素,以致經絡滯澀,氣血失宜,而出現腰臂疼痛,酸麻重著等癥,屬于本虛標實。藥腰圍中藥物以溫通為主,具有活血通絡、宣散痹邪、通竅祛風之功。
腰圍墊置腰后部,利用腰圍相應高度的物理作用,即使受壓后產生形變,亦有6—7厘米的弧形高度,使背部呈輕度后仰位。通過頭部和軀干的雙向牽引力,在睡眠過程中長時間的牽引作用,緩解了腰部肌肉痙攣,增加了腰椎間盤的負壓,促進其代謝。恢復了腰椎間盤的高度和椎體間的正常生理曲度及穩定性。并且藥物腰枕的應用使得位于腰后部的頸部肌群由緊張變放松,位于前部的腰部諸肌恢復正常的張力,使慢性炎癥性疼痛所引起的肌肉、關節囊、韌帶的緊張攣縮得以松弛,逐步恢復腰部原有的生理曲度。
綜上,通過臨床觀察,并進行一系列研究,我們認為這種中藥腰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簡便、有效,是一種有效、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