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孩子尚未形成是非觀念,沒有責任意識和自控能力。無論是好習慣的養成,還是壞行為的修正,都需要家長的耐心指導。對于家長來說,孩子每次犯錯誤都是一次絕佳的教育時機,正確的引導將會使孩子在“犯錯——知錯——改錯”中更好的成長。
建立信任感,讓孩子樂意敞開心扉
信任感在親子關系中至關重要。沒有彼此的信任,就不會有有效的溝通與教育。認錯需要一定的勇氣,孩子不敢認錯,可能是害怕承擔后果,這個時候不要為了誘導孩子承認錯誤,就告訴他只要說出來就不批評不懲罰,等孩子剛一坦白就對他厲聲責罵。那么類似事件發生幾次之后,孩子就不會再相信家長的承諾,以后犯錯也不愿更不敢承認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避免孩子產生畏懼感、有了信任,孩子才會勇于承認錯誤,在這樣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將會事半功倍。
保持冷靜,有理有據地糾錯
孩子做錯事時,除了不能隨便誘導和輕易承諾,也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指責,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何況有些錯誤是孩子無意中犯下的。如果總被錯怪,孩子就會養成什么都不承認、找借口推脫的壞習慣。因此,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仔細分析孩子的犯錯動機,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也可以借助童話、寓言故事等加以發揮,有理有據地及時疏導,讓孩子知道逃避錯誤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弄清楚自己錯在哪里并積極改正才是值得贊賞的行為。
以身作則,敢于向孩子認錯
家長在生活中也難免犯錯,不要為了維護面子或維護做父母的尊嚴就把認錯當做一件丟臉的事情。相反,爸爸媽媽更應該以身作則,平心靜氣地向孩子道歉,并讓孩子見證爸爸媽媽改正錯誤的過程,這樣的現身說法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模范行為會讓孩子更加尊敬,也更加心悅誠服地知錯就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