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進行灸療,起源于中國,是非常古老的養生保健方法。在古代,民間就有家有艾火不求醫的說法。一旋、二定、三灼、四擺,灸出健康來。天天養生正在播出。
岳博侖:天天養生,健康一生,這里是科教頻道的《天天養生》。歡迎您收看我們的節目,我是岳博倫。我們也歡迎場外的朋友們,通過電視上面打出的郵箱來和我們現場進行互動。首先還是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在現場為大家請到的嘉賓。坐在我身邊的這位老師就是范氏灸草堂養生保健專家--范長偉。范老師您好!歡迎來到現場。
畫外音:范長偉,北京范氏灸草堂創始人。師從中國針灸泰斗謝錫亮潛心鉆研艾灸20年,大力弘揚“知艾者福,善灸者壽”的四穴養生思想,并摸索出一套扶陽灸的上乘灸法。著有《范長偉極簡艾灸》《三里灸出健康來》等暢銷書籍。
岳博侖:艾灸呢,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古人非常非常重視這個艾灸哈。那么這個艾灸后都有一些什么樣的感覺呢?
范長偉:實際上這個艾灸,我們神奇的艾灸,它之所以神奇……也可以說艾灸從古至今它能夠延續下來,沒有真正地被埋沒掉,它的生命之所以這么頑強,在哪兒?告訴大家就是兩個字,叫做--灸感。
岳博侖:哦。
范長偉:用心來感受,所以說感字就是心。沒有心怎么灸,都灸不出感覺來。灸感就是我們被施灸者他自身內在陽氣的一種變化,我們把這種變化,稱之為什么呢?叫做灸感。
岳博侖:嗯。
范長偉:這個灸感不是我們別人能感覺到的,只有被施灸者自己的這種感覺。但是有經驗的灸療師能夠達到心靈相印的時候,你身上的感覺我也能夠感覺得到。那么灸感我們按照這個……這個經驗來講,我們把灸感分成什么呢?三時灸感。大家呢……為什么給大家要講一期這樣的灸感?因為大家肯定回去會給自己灸,給朋友做艾灸。如果說在灸的過程中你沒有給他講清講明白,沒有把這個道理給他講懂,他回來跟你打架。說:你說這好的,一灸第二天我動不了了?回家怎么更痛了?在你灸的過程中,他說別灸別灸了,我腿沒了,沉著呢;我這兒越灸越疼。你得會說,你得會解釋,你心里要明白。
岳博侖:什么叫三時?
范長偉:灸感前面加一個三和一個時間的時,叫三時灸感。當我們在做……還是拿我這個穴來做比喻。如果說我們灸鶴頂穴,我要給他灸15分鐘,這15分鐘就會出現三種變化。這三種變化根據時間的長短,把它稱之為什么呢?三時灸感,也叫做三類灸感,啊。哪三類呢?第一類:當我們剛灸的時候,或者在第一時間,我們前十分鐘灸的時候我們身體有了變化,叫什么呢?叫做艾火循經。
岳博侖:艾火循經。
范長偉:艾火循經。就是說什么呢?當我們一灸,穴位被打開,被我們這四個手法打開以后,艾火的力量進去,轉陰化陽,陽氣進入體內,我們體內陽者就是火,就是溫,這個時候的灸感它表現出來的就是熱,溫熱,像熱流一樣。那么這種灸感它有哪些變化呢?有三類。第一類叫什么?叫做透熱,啊,叫做透熱,比方說……拿你做個比喻。
小貼士:透熱--艾火的溫熱之氣會沿肌體的表層向深層穿透,具有灸前透后,灸后透前的作用。
岳博侖:嗯,行。
范長偉:你老慢支,咳嗽氣喘,我要給你取什么穴呢?膻中穴。啊,中醫里面有句話:外而不治癬,內而不治喘。說明什么?不是不能治,是難治。但是,分用什么方法。我們古人說,膻中招艾啊……膻中招艾便安康。只要你在膻中穴,一用艾火一灸,你夜里就不喘不咳了。
岳博侖:哦。
范長偉:這叫膻中招艾便安康。那么當你拿艾火一灸膻中穴,第一時灸感隨著你的手法的刺激,它馬上就會體現出來。什么呢,一股熱流穿透你的胸腔--“歘”,就進去。這叫什么?叫穿,叫透。灸前透到你的后面。如果說你腰痛,婦科不好,引起腰沉重,沉重,墜,我灸你的命門,這個熱氣、熱流會干嗎?穿透到你的前面。灸你的腰,肚臍會熱。
岳博侖:哦,太神了。
范長偉:還沒體驗到?好,哪天你去感受。
岳博侖:嗯。
范長偉:那么這個呢是一種變化。還有一種變化,我們叫什么?叫傳。
小貼士:傳熱--艾火的溫熱之氣會沿一定的經絡或方向遠端傳遞,具有灸上傳下,灸也傳上的作用。
范長偉:灸我們的百會穴,顛頂之穴,最高,這個熱氣會往下走。你灸的量足了,它走到哪兒呢?會走到你腳心。那反過來,我灸你腳心,這個氣,時間……只要你時間量到了,它會“歘歘歘”走……往上走,甚至能走到你頭頂。循經--這叫艾火循經。啊,艾火循經的第二類現象叫傳。第三叫擴。
小貼士:擴熱--艾火的溫熱之氣會沿身體的一點向周圍擴散,灸一點擴一片的作用。
范長偉:灸這一個點……內關,心臟不好,我灸內關,灸這一點,你的整條胳膊就會熱。啊,灸一點熱一片,這就叫擴熱。這三種熱的表現,就是三種第一時的灸感。那么當我們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預示著什么呢?告訴大家,這是好消息。灸了半天,就感覺這一小疙瘩熱乎,白灸了,沒有用。必須要灸出一種感覺,這種灸感灸出來。
小貼士:艾火循經--溫熱是施灸時第一階段出現的灸感,是艾火自動循經促使氣血升溫,循環運行的良性反應。因為火屬于動性,有走竄的功能,所以艾火循經所表現出的溫熱灸感也是動態的,多樣性的,具有透熱、傳熱、擴熱三種形態。
范長偉:那么當你被灸出來以后,這種灸感出現了,預示著也就是這種第一時灸感,啊,叫艾火循經,它的作用就叫做,你體內的正氣被激活了。那么隨著我們在這個穴位上還是不斷地施灸,刺激。你體內的正氣越來越多,警察越來越多,啊,干嗎去了?上街了,巡邏去了。找誰呀?找賊去了。他得抓呀,他得找呀。所以這熱氣就竄啊,這兒竄,那兒竄。啊,竄到病灶的地方,就是寒邪的地方,或是熱邪的地方,或是不通的地方。警察讓小偷,讓賊說投降,舉手,他舉嗎?他看見警察他要跑,你逮他,還跟你掙巴兩下子。這一掙巴,就產生了什么?第二時灸感。我們把第二時灸感叫做什么呢?叫做正邪相搏。
小貼士:正邪相搏--麻、脹、酸、沉、痛是施灸時第二階段出現的靜態灸感,是體內正氣與邪氣作斗爭的正常反應。這種灸感的出現,表明了體內正氣的生成和邪氣相斗爭的開始。
岳博侖:哦。
范長偉:那么就是這個正邪相搏的第二時灸感發生以后,我們千萬要沉住氣。啊,那么我記得我們有一位新客人,給他灸的時候,當然不是我灸的,我學生灸。我在旁邊能聽得到。誒,小伙子,別灸了,別灸了,說你這一灸我這腿動彈不了了,痛死了。不要怕呀,第二時灸感,在我們身體就會反映出什么呢?酸、麻、脹、疼、沉、重、癢、刺這幾類。總而言之……
岳博侖:所有的不舒服都會有。
范長偉:所有的不舒服都會出來。這你自己從你內心中感應出來的。這都是干嘛呢?
岳博侖:打仗。
范長偉:爭奪,打仗。為什么呢?當正氣和邪氣相對的時候,二氣相搏,就會引發波動。這種氣的波動就會帶動我們內在的一些肌肉神經的一種波動,就會反映出這種情況。所以說當你在給別人灸的時候,出現人說:誒,我這腿怎么麻了?你要會給他解釋,不要怕。現在警察在抓賊,正氣跟邪氣正在較勁,我們這個時候你要前功盡棄就壞啦,要干嘛呢?還要繼續往里面給他輸送警察,輸送正氣,不斷地把我們體內正氣還要干嘛,調動起來,攻局部。那么,隨著我們還是持久,久嘛就是時間,持久地施灸,體內的正氣和邪氣會發生什么呀?正多而邪少了。一個賊,一個警察逮不住它,咱們來十個。好,這個時候我們身體的第三次灸感就出現了。會出現什么呢?大家記住,這很關鍵!如果你身體是寒的,就會表現出寒的現象,嚴重的人會冷得……師傅快給我蓋個被子吧。會抖起來,上牙磕著下牙。這樣的案例我們積累了很多呀,趕快給他蓋被子,小臉出氣都是涼的。那么他會出現什么呢?冷、涼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風,這個風是冷風,涼風。它會從我們身體任何有邪氣的地方,干嘛呢?出來。最常見的肩胛溝、膝、十個腳趾,這是最常見的地方。有的人嚴重的,呼吸是涼的,還有什么呢?胸口窩就會感覺發涼,但是這個地方感覺涼是最難受的地方。女性,還會從哪兒呢?女性貪涼比較大的人,還會從陰部往外冒涼氣。
岳博侖:哦。
范長偉:那么這是身體比較寒的人。那么身體比較燥的人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很可怕的,剛才有一位先生問的很專業,說陰虛之人不能灸吧?如果大家,如果你是陰虛,你不是陽虛的人,如果你是陰虛的人,我給你個建議,一定要在什么?在醫生的指導下配穴施灸,別自己盲目施灸。不是不能灸,是要求配穴和你的手法到位。熱癥的人,就是陰虛的,灸的時候他會出現什么呢?更熱、更燥,口會苦,眼會紅,會長眼屎,甚至會長疙瘩,出痘痘。
岳博侖:哦,我就是長疙瘩,出痘痘。
范長偉:甚至會怎么樣呢?晚上睡不好覺,烙烙餅,熱呀。但是呢怎么辦?不要前功盡棄,要堅持下去。只要你正氣多了,燥熱之氣也會被干嘛?逼出體外。那么為什么說……我們原來也是你同事,是北京電視臺的一個朋友。臉上呢一開始就是幾個小痘痘,她因為老熬夜嘛,正氣虛,燥熱。一灸,第二天臉“嘩”一大片……
岳博侖:嗯,燦爛了。
范長偉:嚇壞了。說這可怎么辦?我說怎么辦,繼續灸唄。那么再灸,灸上半個月后,那小痘痘一個一個不見,臉上倍兒干凈。為什么呢?正氣足了嘛。那么說我們用艾灸為什么有這種效果呢?我們灸這個穴位相當于什么呢?我跟大家講,針和灸是一樣的,用針跟灸是外治療法,實質上它是真正的內治療法,它是干嘛?直接調整我們的氣,它不是通過藥性歸經來調整我們。那么就如同干嘛呢?一盞燈,燈捻被油淹了,這是什么癥狀啊?就是原來講的,沒有光了,沒有亮了,沒有熱了,這就是什么?寒癥--陽虛。那怎么辦呀?我們得給施法啊,用針也好,用灸也好,找穴位。把那個燈捻怎么樣啊,挑起來。沒挑好,挑大了或者自己就大了,燒突突了,突突突突冒火苗子,還冒大黑煙,這是什么情況?熱了,這是什么?陰虛了。怎么辦?通過艾灸,刺激穴位,針,刺激穴位,把這火捻兒給它壓下去。就自然了。它的溫,它的光就自然了。咱們這種方法就是這個功效。所以說灸感--三時灸感出現這些熱癥現象,大家呢也不用恐懼,它是干嘛?宣泄熱氣的一個表現。有的人往往就是前功盡棄,就不敢去做了,還沒有到頭,一定要量到火足,一定要干嘛?量變引起才能質變。那么我剛才講的這個呢,就是灸感。這就是灸感。大家聽懂了嗎?
岳博侖:聽懂了,太神奇了。那范老師您看,我以前在學這個艾灸的時候,有老師給我講過,說補法、泄法。真的是有這個補法泄法嗎?
范長偉:有的。那么針和灸它倆是一個非常不可分割的一個伙伴。孫思邈這位老先生給我們講過:善針而廢灸者,非良醫也;善灸而廢針者,亦非良醫也。針法和灸法它倆是一個雙胞胎。灸,灸是火,善于補。針是鐵,是金屬,是石,它是涼性,善于泄。所以說我們《內經》上講:病在三陽宜用針;病在三陰宜用什么?宜用灸。三陰之病,要用什么呢?就是陰病我們要用火,陽經上的病,我們應該用什么?用針。所以說針為……從大法上講,針偏重于什么?泄。灸偏重于補。而針法本身又同時具備什么?補和泄。灸法本身也具備什么?補和泄。那么好,我把灸法的補泄跟大家講一下。分成兩種:一個是艾柱,一個是艾條。因為將來大家都會用到的。艾柱灸不管你用直接灸還是這個化膿、斑痕,記住一點:如果說你是補,就讓那個火自然地……
岳博侖:熄滅。
范長偉:熄滅。這就叫補。如果說比方說我身體比較虛弱,虛寒,我想做直接灸,補一下陽氣,我灸關元穴或灸命門穴,灸腎腧,不管灸哪個穴,不管你灸幾壯,這個火讓它自然地燃到底,不拿下來,自然滅。等涼透了以后再灸,每一壯都是這樣,這就是補法。然后干嘛?壓一下,封穴,別把熱氣再放出來。那么泄呢?點著以后,如果我們自己要是灸的話呢,或你給別人灸,你漱漱口,把嘴……那天你最好不要吃臟東西,異味的東西,很有講究的,你要吹氣。點著以后,泄法,(吹氣狀)一直吹到火……給它吹滅了,就是燒滅掉。
岳博侖:從點著了之后……
范長偉:就開始吹火。
岳博侖:哦,吹火。
范長偉:用氣吹火,讓火加速、加大燃燒。
岳博侖:加速燃燒。
范長偉:這就是泄。為什么要讓大家要漱嘴呢?您吃完大蒜就不要吹,您那是邪氣,臟氣,污濁之氣,異味之氣,一定要把牙刷了。您說這管用……有那么神奇嗎?您試一試吧。
岳博侖:燒完之后這兒還用摁嗎?
范長偉:不要摁,這就不用摁了。
岳博侖:這就不用摁了。
范長偉:這就不摁了,就讓那個熱氣要讓它自己宣泄出去。那么艾條灸法,艾條灸法呢因為剛才我跟大家講了……提到了一點,就是什么呢?它是以刺激量,微熏,溫溫地熏為補。重灼,使勁灼,使勁燙為泄。那么在這一點呢,我可以給大家講一下。我調理過一個客人,他是個小學的校長,壓力大,塊兒大膘肥。來了這個眼睛就朝天看,一臉火氣。進來就跟我們講:告訴你們我今天就是上這兒來發火的,我就是到這兒來發泄的。誒,我說你有火沒關系,我幫您瀉,喝口茶,然后跟他講:想不想好?想!我給你用一些手法能不能接受?稍微有點兒疼,接不接受?只要你能把我火瀉了,就不怕。我說好,那就好了。就像我們簽合同一樣,因為一定要先打好防御針嘛。回頭他跟咱們打架瞪眼睛,那火一發起來誰擋得住啊?躺在床上,怎么做呢?你有火,我們人體的督脈是陽氣匯聚的地方,補陽要從這兒補;瀉熱也要從這兒瀉。別的手法不用,用什么呀?雀灼。兩輕一重,對不起,就沒有兩輕一重啦,什么呀?下下間下,什么叫下下間下?這是技巧,這個大家不要學,啪,火下去要灼到他的皮膚,但是還不能起泡。啪,啊……叫;啪,啊……叫。我讓他叫喚了將近20分鐘,渾身那個汗,起來以后眼也亮了,氣兒也順了,“好,好”這個就是什么呢?因為他調不好一個心態,是心態失調,心態失調氣才失調,沒辦法,現在學校的壓力也很大。那么剛才給大家講那個案例呢,就是什么呢?我們身體有燥熱之人,先瀉,你最后呢還要補一下,你也要補氣的,不能光瀉你不補。那么,就是從我們艾條灸法中,就是雀灼,使勁灸,使勁刺激為瀉,溫和地熏補為補。尤其是補法,身體寒的人,大家不要著急,溫溫地熏,沒感覺,沒有你說的灸感呢,不要著急,你什么時間動了,量到了,冰就會化。那么我們剛才講了三時灸感,這三時灸感,它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但是它不是決定性的,在你身上可能一灸,你的第二時灸感就出現了,沒有經歷到熱氣尋經你就會感覺,喲,一下子就麻掉了,一會會就沉掉了,或者會發生疼痛。那么有的呢一灸火一上,就會感覺后背冒涼氣,所以說呢,這是一個普遍性的一個規律,是我們近期一些專家們總結的這些經驗,這是一種經驗。所以說……但是這些灸感在我們身上只要你用艾灸去灸,都會出現。那么這是我們把這三時灸感叫做什么呢?叫做灸時感,就是在你施灸的過程當中出現的現象,還一個灸后感。想知道嗎?
岳博侖:想知道啊,灸后感,我這個灸后感就是起痘痘,這是灸后感嗎?
范長偉:算是一種吧。那么好,當我們施灸完畢以后,你還會帶著這種灸感的信息,你回家它跟著你的呀。有人灸完以后沒反應,回到家后不得了了,反應很大,或者坐在路上這兩條腿,上車得搬著上去。
岳博侖:這么沉呢!
范長偉:這夸張了一點,但是真是這樣的。或者會怎么樣呢?趟在家里冒涼氣,就像我上期說,有一個連拉帶吐,這就是叫做灸后感。但是如果我們天天灸,你堅持一段時間灸以后,這些……當你正氣真正的平均地上升來以后,這些現象就慢慢地消失了,隨之而來的什么呢?你感覺到就是自在、有力氣、很舒服,說病……改病,病是什么呀?大家知道嗎?什么?病就是痛苦嘛。病好了就是舒服嘛。你灸的過程中,一個方法適不適合你,你感受一下就知道了。一灸,誒,很舒服,很放松,灸完以后感覺到這個病的地方已經得到緩解,告訴大家,這就是效果!
下節導視:
畫外音:尿頻尿急困擾著許多中老年人,如何對癥施灸來緩解尿頻尿急呢?
范長偉:中極呢我們也稱它為大丹田,每次不能少于20分鐘,甚至到30分鐘,才有效果。
畫外音:稍后請您繼續收看《天天養生》--灸出健康來。
岳博侖:最后啊,我還是想討個方子,范老師。
范長偉:老年人呢,這個陽氣呢不足,最容易發生的一個問題,也是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呢,甭管男的女的,就是什么?尿頻。這個尿頻呢,就是腎陽之氣大衰,腎氣不足,不能夠干嘛呢?調控水道,水性其寒,太寒了,它就往下走,控制不住它。所以怎么辦呢?告訴大家,你得到了艾灸這個文化,你掌握了艾灸,你試一試去吧,堅持灸一段時間都能改善過來。
岳博侖:那灸哪兒呢?大家伙兒最關心的就是,哦,既然能改善,那灸哪兒呢?
范長偉:一個地方,中極穴。
岳博侖:中極,哦。
范長偉:中極呢我們也稱它為大丹田,在我們的肚臍下4寸,恥骨聯合上一點點的位置上。這個穴很重要,它統治所有生殖泌尿系統的疾病。太重要了,你要想長壽,你就這個地方一定要暖。說你有尿頻,啊,走在馬路上就不行了,就找廁所。很多老年人,沒有廁所,沒辦法,就就……就地就解決了。所以很多人,啊,這個…………等我們老了,你就知道這個痛苦了。那么,這個穴,大家一定要記住,要多灸,灸少了沒有用啊。
岳博侖:怎么叫多灸啊?
范長偉:時間。
岳博侖:哦,長久地灸。
范長偉:每次不能少于20分鐘,甚至到30分鐘才有效,如果大家回去用的像小手指的那個艾條,那個灸,我建議大家可以把它外面的皮撕掉以后呢,你用兩到三根來灸,才有效果。
畫外音: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進行灸療,起源于中國,是非常古老的養生保健方法。在古代,民間就有家有艾火不求醫的說法。一旋、二定、三灼、四擺,灸出健康來。天天養生正在播出。
岳博侖:好了,今天非常感謝范老師來到我們的《天天養生》,明天同一時間,咱們《天天養生》再見吧。
下期預告:
畫外音:以久火來扶陽,對于普通人日常保健而言,可以認準四個穴位。
范長偉:第一個大穴就是關元穴,第二個大穴就是命門穴,第三個大穴就是中脘穴,第四個大穴就是足三里穴。
畫外音:手腳冰涼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常灸哪個穴位可以有效緩解?灸出健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