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是仲景為“虛勞虛煩不得眠”而設,也是于己百先生治療失眠使用最多的方劑。
本方由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五味藥組成。
方中酸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是為主藥;茯苓寧心安神,知母滋陰清熱,川芎調暢氣機、疏達肝氣,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合用,共奏補血養肝、寧心安神、清熱除煩之功,故可用于肝血不足、陰虛內熱之虛煩不寐的治療。
于氏將本方常用于神經衰弱、心臟神經官能癥、躁狂抑郁癥的治療,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出現失眠兼證的治療。
辨治要點是睡臥不安,躁擾不寧,舌紅,脈弦細。
02
安神丸
安神丸,即朱砂安神丸,由朱砂、黃連、生地、當歸、炙草五味藥組成,有養陰補血、清熱安神的作用,用治陰血不足、心火亢盛所致驚悸不眠的病證。
于氏臨床常將本方變通成丹參、生地、黃連三味。
黃連苦寒清心火,針對心火亢盛而設;一味丹參功同四物,補血養血;生地既能補血,與丹參有協同作用,又能滋陰清熱,標本兼治。
三者合用,即具補血養陰、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神經衰弱、精神抑郁癥等病癥的治療或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
辨證要點是驚悸失眠,易驚易醒,胸中煩熱,舌紅,脈細數。
03
歸脾湯
歸脾湯既能補心血,又能益脾氣,適用于心脾氣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體倦食少等證的治療。
于氏臨床將本方多用于神經官能癥的治療,尤其以性格內向、活動較少的院校師生或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最為適宜。
辨證要點是失眠健忘,心慌氣短,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脈弱。
由于失眠癥情不一,有些失眠很難分清虛實,或多個證型間夾,對此當權衡虛實,隨機應變,亦可多個方劑合用,隨證加減。
04
治失眠的對藥組藥
一、川芎12g,炒棗仁30g(知母12g)
具補血養陰、安神定志、清解火熱之功,宜于各種失眠的治療,有熱可用知母,無熱棄之不用。
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知母清熱瀉火、滋陰除煩,川芎不僅養血行氣,而且載藥上行,直達病所。
《本草名言》曰:川芎“補血行氣,……上行頭目”。
李時珍更是明確指出:人頭穹窿窮高,天之象也。此藥上行,專治頭腦諸疾,故有“芎穹”之名。……出蜀中者,為“川芎”。
因此,于氏治療頭腦、頭目之疾,如失眠、頭痛、眩暈等皆要加用川芎。
二、僵蠶12g,天竺黃12g,姜黃10g
僵蠶祛風解痙、鎮靜定驚,《本經》記載:僵蠶“主小兒驚癇夜啼”,現代研究本品有抗驚厥及催眠的作用;天竺黃清熱化痰、涼心定驚;姜黃行氣疏肝、活血散瘀。
三者合用共奏祛風清熱、化痰解瘀、定驚安神的作用,宜于痰熱擾心、心神躁擾所致急躁失眠,睡臥不安,口干便干,苔膩脈滑,特別是頑固性失眠的治療。
三、生龍牡各30g,首烏藤20g,柏子仁15g,遠志12g,百合12g,合歡皮12g
生龍牡重鎮安神,宜于驚悸失眠的治療;
首烏藤、柏子仁補血、養陰、安神,宜于陰血衰少、心神失養所致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的治療;
遠志交通心腎、安神定志,百合寧心安神,主要適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驚悸不安、失眠健忘的治療;
合歡皮解郁安神,宜于肝郁所致之精神不安、情緒低落、失眠健忘的治療。
以上各藥,常隨具體癥情不同,酌情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