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個相聲段子說:您這人長相不突出、業績不突出,怎么偏偏就是椎間盤突出!可見這個現象已是十分普遍。但如果真的攤上了這個茬兒,恐怕就沒這么輕松了!
上網一查,險象環生,種種困惑,纏擾心中。
上
膨出?突出?脫出?
壓迫?還是刺激?
開刀?不開刀?
微創?不微創?
是站?是坐?還是臥?
硬床?還是軟床?
牽引?不要牽引?
鍛煉?不用鍛煉?
倒走?不能倒走?
爬行?不要爬行?
下
好了還會復發嗎?
突出的椎間盤還能回去嗎?
突出的椎間盤能自己吸收嗎?
六七十歲了椎間盤還會突出嗎?
突出的椎間盤鈣化了怎么辦?
椎管狹窄了怎么辦?
平日看診過程中確實發現,椎間盤突出后引發的擔心、困惑、煩惱、恐懼等心理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突出本身的危害!
一、膨出?突出?脫出?
看到腰椎核磁共振或CT檢查的報告單上寫著“膨出”“突出”“脫出”,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為是椎間盤突出由輕到重的三種程度。椎間盤的外面一圈叫纖維環,就像輪胎似的,也是由縱橫交錯的纖維構成,有一定的彈性,可以收縮,也可以膨脹;里面裹著的是像雞蛋黃一樣的髓核。壓力大的時候,髓核就會往外擠,纖維環慢慢老化變薄了,髓核一擠就會鼓起個包,這就是膨出,壓力小的時候,纖維環一收緊,這個包就癟進去了。如果纖維環繼續變薄,出現裂隙、破損,則髓核就會流到椎間盤外面來了,也即是突出。如果突出的髓核完全離開了母體,掉進了椎管里面,則變成了脫出。腰椎核磁共振或CT檢查的報告單上常常會看到“壓迫”二字,突出的椎間盤真的能壓到神經嗎?先舉個日常生活中例子,比如去劇場看戲,同樣的門和同樣的通道,進去的時候不擠;散場的時候則非常擁擠。這是因為人的流量在一瞬間驟然增加,而空間并未改變。其實,腰椎間盤突出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神經有充足的時間來躲避,特別是只有膨出,而沒有突出時,包裹在神經外面的保護膜受到刺激后,就會傳遞信息給里面的神經,這樣就避開了膨出椎間盤的擠壓。如果是發生了椎間盤突出、甚至是脫出,在局部則會引發比較劇烈的炎癥性反應,此時,對于神經來說主要是遭受到化學性刺激為主,而導致劇烈的疼痛,可以是觸電樣、燒灼樣、刀割樣的痛,也可能沿著一條腿一直痛到腳上。當然,如果不湊巧,神經呆的地方本來就比較狹小,再加上有髓核擠進來和炎癥性水腫的壓力,則神經就會遭受到物理性的壓力刺激。腰椎間盤突出以后,有可能會影響到旁邊的神經,出現下面兩種情況之一者,要考慮手術治療。其一,馬尾神經受傷了,出現大小便控制不住或解不出來。其二,管下肢運動的神經受損了,腳背、腳趾頭特別是大拇腳趾往上翹的過程中力氣不足,甚至一點兒都翹不起來。疼痛十分劇烈時,要不要馬上開刀,一方面取決于止痛措施是否及時、到位,另一方面也要看您耐受疼痛的程度如何。屬于相對手術指征。至于麻木,則提示感覺神經已經出現損害,也是相對手術指征。突出物很大、甚至髓核脫出,也不一定非要選擇手術治療?。ㄟ@個問題下面專題討論)總體而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需要手術治療的比例大約為10%左右,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得到比較好的控制和轉歸。說到開刀,大眾百姓總是心生懼怕,于是乎,微創手術開始大行其道,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來說,如何選擇?首先,微創也是一種手術,而且它的技術難度更高。微創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其次,僅僅是憑著皮膚表面看到的手術刀口小,并不能說明就是微創!其三,微創的適應癥應該比傳統手術還要狹窄,在具備手術指征的前提下,再來考慮選擇哪一類手術更為合適。已經有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同時存在著程度不等的筋出槽骨錯縫,整骨手法主要是針對筋出槽骨錯縫進行治療,通過調整筋骨關系,使之恢復到筋骨和合的狀態,如此以來,椎管內外的力學環境趨于和諧、穩定,神經所遭受的惡性刺激自然解除,也有利于降低復發的風險。這是一種“圍魏救趙”的治療策略。打了麻藥做手法治療
對于突出物與神經根發生黏連的情況,還有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是在硬膜外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手法松解。如果神經根有黏連,腿伸直向上抬起的角度會受到限制,這種針對性松解治療,具有比較好的效果,直腿抬高的角度即可恢復如初。
受冷確實是誘發和加劇腰椎間盤突出癥病情的主要因素之一,注意避寒就溫,適當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當然,也不要保暖過度。通?;疾〔课惑w表的溫度感覺會相對遲鈍些,比如在使用暖寶寶之類的自發熱產品時,感覺上還不太熱,但皮膚可能已經起泡了。還有就是不要長時間持續保暖,如果看到皮膚的顏色變深、發黑了,可能已經是輕度燙傷了。彎腰和身體前屈這兩個動作相似,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不宜長時間彎腰,也不宜快速彎腰、快速起立,尤其不要彎著腰用力提拉重物。可以做體前屈,這個動作主要髖關節在活動,腰背部一直是伸直狀態,“八段錦”的其中一節叫“雙手攀足固腎腰”,就是要這樣練習,不但不會傷腰,假以時日還可以使腰椎更為堅固。急性發作期,疼痛劇烈時,用腰圍固定可以分散腰部肌肉等組織的受力,有助于減緩神經根的壓力刺激,減輕疼痛。帶腰圍的正確方法是:平躺著先把腰圍帶好、系緊,然后再起來。如果是站著系腰圍,則達不到固定的效果。疼痛開始明顯減輕了,就可以逐漸減少帶腰圍的時間。
即便是急性期,躺著的時后即可取下腰圍。
不要長時間帶腰圍,否則肌肉容易萎縮。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即自帶腰圍,就是中醫說的“帶脈”,位于肚臍和腰眼水平面的一圈。正是因為帶脈損傷了,自我保護能力越來越差,才會引發腰酸腰痛甚至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病癥。因此,在亞急性期和慢性期,癥狀明顯減輕后,通過適當的方法自我鍛煉,把帶脈重新練好了,就不用再借助外面的腰圍了。(未完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