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腰痛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經常在我們出現腰背部酸脹疼痛時,到醫院就診會被告知是腰肌勞損,然而大家對腰肌勞損真了解嗎?是不是覺得在治療上也比較困惑呢?今日,孔醫生就和大家聊一聊。
1.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
2.腰部疼痛不局限,相對壓痛范圍廣泛,脊椎的活動多沒有異常。
3.急性發作時,各種癥狀均可明顯加重,并且會有腰部肌肉僵硬、痙攣,脊柱出現側彎或活動受限。
4.部分人還會有下肢的牽拉性疼痛,但沒有牽涉或麻木問題,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局限與一個部位,也可呈現在整個背部區域。
5.一般腰部疼痛多為酸痛、脹痛,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或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6.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伸腰或用拳頭擊打腰背部來緩解疼痛。
若有以上腰痛特點,通過拍片又沒法明確,但反復疼痛,您很可能是腰肌勞損,千萬別忽視,以免走彎路、浪費財力、精力。
腰肌勞損,被廣泛認為是腰背肌筋膜炎,是腰背疼痛的常見病之一,認為這樣的疼痛是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癥。
而康復醫學中,這些腰背痛分類卻和傳統的不一樣,把腰肌勞損稱之為功能性腰痛。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究竟啥是功能性腰痛?在此孔醫生解釋一下,有些腰痛是可以通過拍片明確病因的,而腰肌勞損卻不能,往往不能明確病因的腰痛,都被統稱為功能性腰痛。
但是大概可以這樣理解腰肌勞損,我們軀干是保持身體穩定性及活動的中心,往往位置越低,承受的重量就越大,因此腰部是受力最集中的部位,當我們的身體超出負荷工作時,脊柱難以維持結構穩定,此時腰部肌肉則發生代償性增生和肥大,持續的肌肉緊張容易發生勞損。
當對應的肌肉產生變化,不能完全維持正常功能時,就會表現為病變范圍的擴大,所以,經常會覺得整個腰部區域酸脹疼痛不適,特別是在勞累或夜間及晨起會更難受。
既然是功能性腰痛,是沒法具體明確病因的,一個腰肌勞損的人,可能會有一種或幾種誘發因素,且是因人而異的。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有哪些誘發因素:
1.腰部軟組織的積累性損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人需要長時間彎腰工作、會有不同的、不良的習慣性姿勢、或長時間處于某一固定體位。
這些都可以使腰部肌肉、筋膜和韌帶處于持續牽拉的狀態,造成腰部肌肉過度疲勞,使其內部壓力增加、血流受阻,導致代謝產物聚集過多,進而引起炎癥、粘連,若不及早應對,任其發展持續較長時間后,這些組織就會變性、增厚及攣縮,并很可能刺激相應的神經而引發慢性腰痛。
2.腰部損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經常會因為不小心而拉傷腰部,很多人沒有積極就醫的意識,都喜歡靜養,而這種急性損傷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反復多次損傷,這些都會導致腰部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在孔醫生接診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患者感嘆沒能及時救治。
對于這種損傷后的情況,腰部的微循環障礙、乳酸堆積等代謝物質堆積、受損的肌纖維變性或疤痕化,都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
3.先天性畸形
這種先天性的問題,雖然不是很多,但也在臨床中偶有遇到,也是慢性腰肌勞損的一大誘因,比如經常會看到一些年輕人腰痛后拍片,有隱性腰骶椎裂,這樣就會讓部分肌肉、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減弱腰骶關節的穩定性,增加腰肌勞損的發病。
還有一些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或腰椎間不對稱,都會使兩側腰骶部的肌肉運動不一致,發力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部肌肉產生代償性勞損。
一般腰肌勞損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并非是中老年人和體力勞動者的“專利”。但凡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保持坐姿的人,均是腰肌勞損的高發人群。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三坐”人群,在上班時坐辦公室、在上下班時坐車、下班后久坐看電視、刷手機、上網、打游戲等;基本整天除了睡覺的時間都在坐著,沒有任何的鍛煉,腰肌不勞損才怪呢。
一般大多數都分不清自己腰疼究竟是不是腰肌勞損,因為拍片往往沒有太多異常。但只要看您自己是不是腰肌勞損的好發人群?是不是有久坐的習慣?然后結合以下2點基本可診斷。
1.腰部有過勞或外傷史,腰部酸痛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勞累時加重,休息后減輕。
2.彎腰工作困難,彎腰稍久一點就會加重疼痛,常喜歡用手錘腰來減輕疼痛。
若真是腰肌勞損的問題,只要您堅持鍛煉即可。但往往最大的難度在于很少有人可以長期堅持。若想通過自身的鍛煉來幫助緩解癥狀,您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上腹肌鍛煉
下腹肌鍛煉
臀大肌鍛煉
核心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