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的天氣,如同孩子的臉一樣,動不動就翻天。
一冷一熱,再加上受潮、回南天那樣,感冒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而作為家中最為常見的家庭必備藥,頭暈頭痛、發燒流鼻涕什么的,很多人都會來上兩粒。
不過話說回來,越是常見的東西,越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誤區以及謠言。
感冒藥,真不能混著吃?
事實上,咱們所謂的感冒藥,并不是為了針對性地去治療“感冒”這種疾病,多數都是緩解癥狀。
流感倒可以通過打流感疫苗來預防,但普通感冒也沒有什么特效藥,目前尚未有針對性的“抗感冒病毒藥物”。
至于是否能混著吃,就得需要看藥物主要緩解哪些癥狀。
臨床上,具有中成藥性質的藥物有風寒傷風顆粒、風熱傷風顆粒、傷風清熱顆粒、小柴胡顆粒、板藍根顆粒、銀翹顆粒、金剛顆粒、參蘇口服液、普地蘭消炎片。
西藥制劑的傷風藥復方撲熱息痛、撲熱息痛偽麻黃堿片、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等。
雖然很多藥物可以改善疾病也能混著吃,但也有一些藥物不能混著吃。
大多數感冒藥是復方制劑,含有解熱鎮痛藥、抗組胺藥等,雖然藥物稱謂不同,但成分或許相同或相似,比如肝康和快克的化學稱謂是復方撲熱息痛,可這種類型的藥物有很多。
患者們需要注意成分相同、但劑型不同,就不能一起服用。如果一起服用可能會引起藥物副作用,導致疲倦和身體不適。
有些感冒藥不能一起服用,比如布洛芬和非甾體抗炎不能一起服用,會增加胃腸道穿孔的風險或造成出血性潰瘍。
服用感冒藥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第一,對癥用藥
患者選擇感冒藥時,應對傷風進行分類,并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藥物,如為風寒感冒,建議選用祛風散寒的感冒藥,如蓮花清瘟膠囊、普地蘭、板藍根、雙黃連等。
若是風熱感冒,應選用祛風散熱的藥物,如小柴胡顆粒、小柴胡湯、藿香正氣水等,還有細菌性感冒時選擇抗生素,病毒性感冒時選擇抗病毒藥物。
第二,特殊人群在服用感冒藥前應咨詢醫生
原則上感冒時建議多喝水、多休息,補充維生素C。
如果患者只打噴嚏、鼻塞、流鼻涕,沒有發燒、肌肉疼痛和頭痛等癥狀,原則上不建議用解熱鎮痛藥的抗寒藥,以避免過敏等不良反應。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心臟病、高血壓、甲亢、青光眼、慢性腎炎、肺氣腫等患者,在用感冒藥前應咨詢藥劑師或醫生。
第三,患有腸潰瘍的患者應慎重服用
撲熱息痛是用于緩解疼痛和發燒的感冒藥的重要成分,常見感冒藥有新抗泰克、白復寧、傷風康、快克、泰諾、傷風靈等,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可影響胃粘膜。
雖然短期服用危害不大,但胃腸道潰瘍患者在服用過程中應注意檢查,如有異常應及時停藥。
同時最好不要一起服用這些藥物,還應避免在服藥期間飲用酒精飲料,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第四,聽從醫生的安排
服藥時有必要聽從醫生安排,不得私行增減劑量,不得服用易引起過敏的藥物。一旦服藥后呈現不良反應,就需要馬上去醫院,避免不良后果帶來的影響。
可別將抗生素,當成感冒來吃!
要知道,普通感冒主要是以鼻病毒以及冠狀病毒而引發,而抗生素對病毒治療卻沒有多大作用,因此感冒了吃抗生素實際上沒啥效果。
另外,不加區分服用抗生素,不僅無法緩解病情,也無法預防之細菌感染,甚至還可能會增容易發生耐藥性。
總之服用藥物就需要到正規醫院,不要自行用藥,因為醫生會告知用藥劑量、時間和方法,避免了不合理用藥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