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陽性逐漸增加,越來越多人也都陸續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
一旦出現發熱,大家也會往往使用溫度計來檢測。
作為日常的生活用品,水銀溫度計并不罕見。
不過我們經常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因水銀溫度計而引發的一些事故。
這些事故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不小心將體溫計摔碎了,導致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等癥狀,最終去醫院一查才知道是汞中毒。
好端端的溫度計,為何會引發汞中毒?
最主要的原因----水銀溫度計含有水銀,若不小心摔碎了,就會將水銀暴露在空氣,造成水銀揮發。
據2007年中美聯合進行一項關于醫療環境中含汞產品以及廢物的項目報告,數據顯示:
若一支水銀體溫計被摔碎后,若汞全部蒸發,就會將一間可使一間15㎡大、3m高的房間空氣汞濃度可達到 22.2mg/m3,高于國家規定的最大容許濃度0.01mg /m3。
當然這個也僅僅只是極端情況下,實際上生活中,水銀溫度計若打碎后,溫度計里的水銀并不會全部瞬間揮發,房間也不可能密不透氣。
但即便這樣,若遇到孕婦或者孩子,水銀溫度計若沒有及時處理好,還是有很大可能引發汞中毒。
什么樣情況,才會引發汞中毒?
事實上,汞一直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空氣、土壤以及水體中都含有不少汞。
一般而言,若在短時間內(>3-5小時)吸入高濃度汞蒸汽(>1.0mg/m3)時,就會引起急性汞中毒,就會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可能會出現昏迷或精神失常。
兒童若不小心誤吞水銀,會有哪些傷害?
由于體溫計中的汞屬于無機物,化學性質并不活潑。
即便誤吞水銀,也不會跟胃酸產生反應,主要以蒸汽的方式,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完整皮膚基本上不會吸收,消化道更是吸收甚微。
一旦發生水銀體溫計被摔碎后,就需要疏散所有人和動物,打開門窗,帶上橡膠或膠乳手套,對于較大的水銀顆粒,用紙板小心收集,對于小的水銀顆粒,建議用滴管小心收集,然后用紙巾包好,再放入密封袋中。
并且通風至少在24小時后再進入,如果發現有何不舒服,就需要及時就醫。
而裝有水銀污染物的密封物,也不要隨便亂丟或者丟進下水道,以免導致二次污染,建議還是根據各地情況,詢問當地環保部門進行處理。
為何溫度計明知有危害,但還是有不少醫院使用呢?
水銀溫度計的危害早在很多年前就被發現了,但水銀溫度計也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
首先,水銀溫度計比較穩定,測量溫度非常方便,此時其他的溫度計還不夠成熟,人體的溫度變化并不明顯,只要有1℃的誤差就會導致這個體溫計不能應用于醫療領域。
其次,水銀溫度計價格便宜只要幾元錢,其他溫度計價格比較昂貴,有的高達數百元。
因此,受價格和測量準確度的限制,水銀體溫計被廣泛使用,不僅醫院有,甚至很多家庭都有水銀體溫計。
盡管水銀溫度計有一些好處,但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國現在開始嚴格管理水銀污染,而水銀溫度計是最常見的水銀污染源,因此我國也開始下令限產、停產水銀溫度計。
建議大家以后盡量選擇電子體溫計,這種溫度計不但可以測量更加準確,還可以保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