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期末考試試題
11.什么是時代精神?內涵是什么?
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是體現民族特質,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
內涵:改革創新是核心
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12.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就要自覺承擔對國家應盡的義務
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民族區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國家法》
(3)增強國防觀念
(4)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13.什么是人生觀?什么是人生價值?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生活的態度
人生價值:一種特殊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
14.人的本質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質: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任何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15人生態度與人生觀是什么關系?如何端正人生態度?
關系: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
端正: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
16.對人生價值評價要堅持那幾方面的統一?
能力有大小和貢獻需盡力相統一;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動機與效果相統一
17.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是什么?
(1)社會條件
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
(2)個人條件
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立足于現實,堅守崗位做貢獻,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18.什么是健康?怎樣協調自我身心關系?
一般說來,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質基礎,心為身的精神機能,二者相互作用,作為有機統一體對人的生活實踐產生影響。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理,還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謂“身心健康”。
協調身心關系以及身心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以保證人自身系統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環節。一個人自覺地調試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夠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創造良好的自我環境。
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③合理調控情緒。
④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
19.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是什么?
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
誠信原則。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障。
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
互助原則?;ブ谴龠M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
20.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鍵在于把握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
a正確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關系。(人的個體性與社會性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
b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系。(人的需要的滿足,只能借助于社會,憑借一定的社會關系,通過一定的社會方式實現,受社會物質和精神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社會需要是個人需要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全體成員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c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個人應自覺地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自覺服從社會利益)
d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自由與承擔社會責任、義務的統一關系。(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