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甘肅白銀市一家金店,一名顧客試戴金手鐲后,店員聲稱金手鐲變形,要求顧客支付1467元的矯正費,引起了爭議。
當時顧客試戴完手鐲,已經離店了,但被店員強行拉回了店里。面對變形的手鐲,店員給顧客兩個解決方案:要么付1467元矯正費,要么就把鐲子買下來。顧客覺得很不合理,然后雙方發生了爭執,報警。
顧客十分不理解:我試鐲子的時候,你什么也沒說,也沒說不讓試戴啊。你要說了不讓戴,我們肯定不戴。而且就算是我試戴時出了問題,你當時怎么不說,等到我們都出去了,你才把我拉回來。
面對顧客的疑問,店員對鐲子是什么時候壞的閉口不提,只是重復告訴顧客,該鐲子在矯正之前賣給誰誰都不會買,而且他們自己維修不了,得老板去找地兒付錢矯正。
同行的男顧客面對店員這樣的解決態度,十分生氣,他提出:“如果你們自己矯正不了自己的鐲子,就算我買下來了,那我是不是買了一個不合格的鐲子?你現在是在訛人嗎?”
之后雙方就此事進行協商,但一直沒有結果,只好報警。
視頻傳到網上后,網友們各有各的看法:
有的網友站商家:可能是手比鐲子大太多了,這個圈口不合適,導致鐲子變形,這顯然是顧客的責任。但是顧客出去之后才追究責任,這中間發生過什么就很容易說不清楚,你讓顧客為此買單顯然客戶不會同意。
有的網友站顧客:鐲子試戴了一下就損壞,這可是價值高昂的金子,又不是紙,是不是本真有質量問題?再說了顧客試戴的時候店員也沒說不讓戴啊,你既然讓戴,那就說明你愿意承擔試戴帶來的損耗和風險,所以應該是商家的責任。
不管網友們站在哪個角度,其實討論都離不開以下三點:
一 金手鐲會變形嗎?
引起該事件的主角,金手鐲。很多人說,還不是因為手鐲質量不好,戴一下就變形了。要是不變形,隨便戴,哪有那么多事。
在這里,給大家做一個科普。金手鐲質量再好,也是會變形的。尤其是足金,很軟,硬度在2~3,如果是細鐲子你用手掰就可以掰得動,只要稍微用力就會變形。而變形程度的大小、以及難易程度,除了取決于工藝技術,還取決于手鐲的款式、重量、粗細。
市面上常見的金手鐲,有以下幾個種類:
很多人說,金鐲子容易變形,是因為你買的不是實心的。在這里,小編要說句公道話,就算是實心的,該變形還是要變形。黃金它是軟的,這就是它的特性。
比如這位網友的40克實心黃金手鐲,變形了。
那如果是更重一點的鐲子呢?也容易變形嗎?
這套55克的實心手鐲,最終也沒逃過變形的命運,變成貴妃鐲了。好在我們人的手腕就是橢圓形,如果沒有強迫癥倒是可以不用管,接著戴,要是有強迫癥,可以拿到專柜去復原。
排除工藝的質量問題,黃金手鐲會變形是金屬的特性。靠譜的商家會告訴你,但難免會遇到不靠譜的商家,所以購買任何貴重首飾之前,最好提前做下攻略,簡單了解下這種寶石/貴金屬的特性,能接受再買。
如果你嫌跑專柜維修麻煩,倒也是可以自己弄,在網上買個小皮錘(幾塊到十幾塊不等),買個瓶蠔油,把鐲子套蠔油瓶上,基本可以把鐲子圈的輪廓調得近正圓;如果還想更完美,就拿小皮錘輕輕捶捶。
友情提示:此舉動有風險,糾結型人格請勿嘗試。
有的人是這樣~
這里插入一個小科普:目前世面上比較流行的古法、傳承等系列手鐲,都是商業名稱,這類手鐲里面也都有半空心和實心的,購買之前需要和專柜確認,這樣可以避免維修售后糾紛。
前面也提到了,傳統的黃金首飾比較軟,為了改變這個“缺點”,有了3D硬金。3D硬金屬于“硬”黃金。
硬金在工藝上使用“電鑄”模式,提升了金首飾的硬度。比普通黃金首飾的硬度要高出很多,因此也更耐磨、不易變形刮花。
但是!硬金也是空心的。耐磨是耐磨,但是不耐撞擊,基本處于一拍就扁的狀態。
比如這位網友的手鐲,不小心就癟下去了。
總結:黃金手鐲試戴時變形,并不是一定就是產品質量的問題。除非質檢證明它有問題。
二 如何避免試戴產生的糾紛?
喜歡珠寶的肯定知道,以前我們科普過,為了避免貴重玉器在傳遞過程中摔壞了,行內默認是“玉不過手”,意思就是在接玉的時候,不要直接從對方手里接,要等對方把玉放下后,自己再去拿。目的是分清責任。黃金也適用這個邏輯。
盡管很多網友理解不了,但不讓試戴金鐲子的店家確實很多。
因為試戴有變形、刮傷等風險,如果顧客試戴了之后沒有買,那這個風險就要商家承擔。對于不想承擔此風險的商家,或者對于一些不太好戴的款式,行內確實存在不讓試戴的情況。
曾有黃金柜臺的店員說,寧可承擔賣不出去的壓力,也不承擔這個變形維修的風險。尤其是在一些大品牌店,維修的費用高昂,店員承擔起來有壓力。
如果你因為沒有問過店員,自己拿著就戴了,導致手鐲變形,這種糾紛最后很容易變成一人一半責任。
注意,不要聽到店員說可以試戴,就急著自己拿起來戴上了。
因為有些款式比較特殊,在自己不確定的佩戴方式下,可能會導致變形。所以要先問一下店員,如果店員說她來佩戴,那就讓她幫忙佩戴。
比如這位萬女士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據她說,她只是輕輕地把手鐲拆開,手鐲就變形了(手鐲里面是空的)。
金店的老板說這是由于不正當的人為造成的,已經嚴重影響了外觀,影響了金手鐲的銷售,要求萬女士賠償損失,讓她和相關銷售人員分別承擔一半的人工成本。
最后經過警方的協調,金店老板說萬女士可以先離開,但她應該留下電話號碼。他們的金手鐲先送回工廠修理,至于費用,賠償金額,等修理完成后再協商。
所以如果店員能給你試戴,就盡量讓店員來操作,她操作起來更熟練。只要佩戴前后你沒有人為損壞,就不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三 不試戴怎么買?
有網友說了,不讓我試戴我咋買,我得先看效果才能確定要不要啊。這就看大家對于這件物品的喜愛度和容忍度了。
一般來說,目前商場不讓試戴的手鐲,以固定圈口的居多,當然也有一些抽拉款式的。對于手鐲的圈口,是有一套測量公式的。
很多試戴手鐲變形的糾紛,都是因為硬戴手鐲。比如自己手腕是大圈口,卻戴了小圈口的鐲子。經驗豐富的店員,會看出顧客是否能戴上這個手鐲,從而給出意見。
為了避免糾紛,很多商家會讓顧客先付款再試戴。如果戴不上,那是店員的問題,可以換圈口多退少補。
對于客戶,商家有告知義務,比如:我不建議您試戴,是因為這款鐲子可能會變形,變形了我們就不好賣了。
就算顧客一進店啥也不說,直接就買了這個鐲子,也應該告知足金的特性,或者附帶相應的保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