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 | 經典閱讀| 家長課堂 |品味生活|每周一練
這是一起悅讀吧XF陪你閱讀的第95篇文章
今天能有幸在這里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原自于我2016年去上海參加的學科帶頭人侯選人的培訓。
在為期六天的培訓中,我們走進上海市進才實驗小學和古美中學聽兩所學校的校長介紹學校概況和辦學特色,并實地參觀了校園環境和教學活動。
那就請大家跟我一起來了解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吧!大家看到這個題目,是不是對前兩個字很好奇?我想先說點題外話。請問在座的各位老師,有多少位老師會好奇這個詞怎么讀?它是什么意思?那產生了好奇心之后,我們老師又是怎樣做的呢?A.漠不關心;B.等著我說出答案;C.主動尋求答案。大家選擇哪個?那選擇主動尋求答案的老師,我們在這個有局限性的會場上,如何主動尋求答案呢?可以問問旁邊的老師;還有就是借助數字手機來解決問題。只要能上網,問下百度,一切OK。我為什么要這么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是來自一位教授他在講座時拿出來的一個與我們互動的小環節,其實我在培訓的時候,教授出示這個題目的時候,我也好奇,但主要是因為上海的怕被問住,出糗,所以馬上就百度了一下,當我迅速百度出這個詞的讀音和含義的時候,教授并沒有讓我們來解釋這個詞的含義和讀音,而是當場夸贊了我們現場所有好奇心強,并動手去主動尋求答案的老師們,他首先恭喜我們這些老師身上具備當今數字社會優秀人才所應具備的好奇心品質,然后我們會主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就是最好的內驅力。如果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上也同時具備好奇心和內驅力的話,去自主尋求老師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那我們的學生必將會養成一個未來優秀的人才必備的品質。而能培養出這些優秀的學生的老師,他們也必須具備這樣的優秀品質。所以,在座的老師們,我想我們身兼教育事業的重任,不是說出來的,而是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做出來的。教授說的這段話,今天我帶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回味回味。
言歸正傳,這個詞讀音是Chuyi,跟做飯的那個廚藝同音,那什么意思呢?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這個詞也是我在培訓中學到的,當時專家用這個詞是自謙的一種說法,而今天我用這個詞不是自謙,本人是真的水平有限,高度不高。今天,我只是一個搬運工,把有幸知道的、現在全國在大力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搬到大家面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掌握、應用到我們的課堂上去。”
要與大家交流的教學理念就是——核心素養,初次接觸這個理念是在去年,培訓班的一個專家講座中提出的,今年4月,我市教研員韓老師在我們英語教研活動中也提到了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
來看看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她在思考、在辨析,在分析推理、在記憶概括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一種思考辨析能力,重點是與英語學習緊密相關的,要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提到用英語思維,我來舉幾個相反的例子,我的學生經常會出現用漢語思維模式使用英語的情況,很多很多,我的學生在口語交際和寫作做題時,出現的中式英語,比比皆是。。。。。。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具有以下的思維品質:最終是讓學生逐步形成英語獨有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
◆ ◆ ◆ ◆ ◆
”
除了《新課標》中提到的文化知識、文化理解、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外,還強調評價、解釋、比較、歸納社會文化,還應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度,有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鑒別能力。
在我們現在使用的新版英語教材中,每單元的最后新增加的Reading for knowledge, 增加的就是社會文化的滲透。對這方面我們也要從原來只要知道圣誕節是12月25日,我們要裝扮圣誕樹,收圣誕禮物等,這是基督教徒的信仰,有著宗教色彩,那我們要不要過,怎樣過等等。過感恩節的時候,我們也要讓學生明確感恩節感恩的是上帝,而我們不信奉,那感恩的應該是我們父母、老師、同學和所有給予過我們幫助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品格的內涵超越了以往所說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肩負在我們身上的教育使命,也并非教知識那么簡單了。”
如何在英語課程中體現核心素養呢?具體要體現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要求和課程模式上,特別體現在對我國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上。
首先,我們來看看核心素養在課程理念上的體現:看這張圖片,一張太極圖,大家都知道太極講求的是陰陽互補,這也像我們的學科知識一樣,分成明確的學科知識和緘默的教學知識,每一節課中教什么知識、依據怎樣的教學理論、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達到什么標準、課堂上使用怎樣的技能和現代技術手,段這些都是教師明確應該掌握的知識,無論誰上課,這些知識都是需要清清楚楚的呈現在課堂教學當中的,而另一面還有一些緘默的,隱晦的,不同的上課教師有不同的理解、把握,每位教師的自身學科素養、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水平直接不同程度的解讀教材、分析學生學情、設計怎樣的板書、使用怎樣的課堂用語、怎樣進行師生互動,如何為學生創設情境等,不同的老師會呈現出不同的課堂來。這樣看來,明線好講,暗線難做,兩線互補,一明一暗形成完整的學科教學知識體系,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抓明線、暗線也要過硬,兩線都要強。
再來看看課程目標,很多詞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雙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三維目標、學科育人、立德樹人。再看看年代,它呈現給我們的是與時俱進的課程目標定位流變,從70年代文革結束,8、90年代的智力、非智力因素,2000年的三維目標,2014年立德樹人,到現在,我們再提教育理念的關鍵詞就應該是什么呀?對,核心素養。再不提,我們就OUT了。”
在課程要求上,我們按照學習的要求劃分,分為兩類:學科課程和經驗課程,學科課程分為我們比較熟悉的必修和選修課程,這個在我們學校里都全面落實,而經驗課程當中對活動課程的設置,是我們現在需要加以重視的重點課程。以后,我們的英語課或許會分設個英語口語交際課、英語閱讀課、英語朗讀課、走進英美等課程,也說不定。
那真正能體現國家強調學科的核心素養,真正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最明顯的,還是我們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雖然我們是小學教師,但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我關注這事,是因為我關心我女兒能不能趕上,她今年高一,好像是最后一拔文理分科的。那2014年提出的這項重大改革,英語學科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加重要了,要真正考察和評價學生的是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于核心素養,講到這里大家應該有個初步的認識了吧?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只有它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真諦:使每一個生命個體得到充分地發展,使每一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使每一個學生擁有一片希望的藍天。
◆ ◆ ◆ ◆ ◆
主 編:孫曉明 副 主 編:王 勇 責任編輯:張意娜 制作編輯:張意娜、孫曉明 編 委:“互聯網+閱讀”課題組全體成員 版權說明:再次感謝原作者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2 0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