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段瞎嗶嗶
我的個性里常常有一種因為“好奇”的沖動,所以給兒子也取名叫“昊齊”。熱愛數碼產品,也是因為好奇和新鮮,雖然并不像某些大咖那么的專業,但只要是新鮮的總是會想要嘗試下。當然,對于美食也是因為好奇。為什么小時候奶奶做的筍干菜扣肉那么好吃,還有過年才有機會吃的雞蛋糕、糟肉和八寶粥,后來我媽媽也繼承了奶奶做菜的美味……有了自己的家后,我想我也應該可以嘗試下,于是就從蛋炒飯開始……
其實對于做菜,一旦成功過幾次,就會發現其中樂趣無窮,當然最大的鼓勵還是來自“食客”,妻子和兒子的贊許,而每一次的光盤都可以自己帶來無限的滿足感。當然,要做就要做的“專業”,比如不僅要好吃,還要好看,當然,要做到這兩點也并非易事,因為還要有“趁手”的工具,而鍋就是關鍵。
一套好鍋,不僅對于做出菜的成品大有裨益,其實也蘊含的很大的學問,(目前也還沒弄明白多少)這次非常有幸在京東0元測評,拿到了鼎匠3輕奢簡約耐磨鍋具套組,雖然市場參考價高的嚇人,不過眾籌價格還是相當實惠的,應該也是目前廚房類產品中的一個爆品。好了,廢話說了好多,下面就來看看這套輕奢鍋具,并且上手試試。
收貨安裝
收到快遞時好大一箱,這里箱子就不拍照了,取出后可以看到,分了三層,鍋都沒有安裝手柄,這一套里面是四個鍋,根據尺寸做了很好的包裝設計,并沒有互相碰撞,保護的也是相當的好。
這套鍋具包括一個炒鍋、一個煎鍋、一個湯鍋和一個四合一鍋,以及一個尼龍鍋鏟。當然,所有的配件都要自己安裝,比如鍋蓋的手柄、鍋的手柄,而且在包裝里廠家還貼心的配了一把螺絲刀,這樣不用自己找工具就可以安裝了。
安裝這些非常的輕松,沒幾分鐘一套鍋具都安裝完畢。鍋蓋和鍋手柄都是通過一枚不銹鋼螺絲固定,組裝完成后,看著可不止于“輕奢”,而是有點豪華了。不過這里也吐槽下,這個手柄用螺絲安裝顯得有點“地端”了,如果手柄采用快速扣安裝,可能會更牢固,而且如果想要端著整個鍋吃,手柄可以隨時拆卸,也方便清洗(個人意見)。
外觀
炒鍋,這個應該屬于中式炒鍋,內口徑在30CM,這個尺寸還是相對常見的,鍋口厚度是6MM。因為采用高純度的鋁打造,所以外觀雖然看似像鑄鐵,其實并不會很重,而且表面的不粘鍋涂層材料也和普通的看到有所不同,據說采用了超耐磨材質未爾WERR,表面并不是光滑平整,而是類似鑄鐵那種磨砂感。
湯鍋,材質和上面的一樣。湯鍋的口徑是24CM,厚度相同,容量是4.2L,這個大小適和六七口人的家庭使用。可以煲湯、煮奶、煮面之類。因為也是采用了同樣的耐磨涂層,所以,某些湯料需要煎炒都可以直接在湯鍋中進行,不用換鍋。
煎鍋,也是平底鍋,煎鍋口徑比炒鍋小一點,28CM,雖然國人的習慣里,這類鍋用到比較少,但其實煎鍋用處也很大,比如煎蛋、煎餅、煎牛排等等,想要專業,煎鍋是必不可少的。
四合一鍋,多用途鍋,這種多功能的鍋,國內比較少見,不過在國外很多家庭都會有類似的一個鍋,因為內部做了分格,可以多樣菜式同時進行。比如早餐時可以有肉類、蔬菜類同時一個鍋里做,也可以做花式煎烤等等。所以,除了利用率最高的炒鍋,可能這個四合一如果做早餐,也肯定是非常受歡迎的。
整套鍋具還贈送一把不銹鋼手柄的尼龍鍋鏟,其實原本對于尼龍鏟有種排斥感,因為之前用過的幾乎受熱后都扁形了,而且還有幾個頭部直接有融化的痕跡,這個炒的菜還真是感覺在吃“塑料”。不過這個尼龍國產雖然是贈送的,但做工確實不錯,而且手柄握感很好,關鍵用過幾乎沒有看到受熱變形的一點點跡象。
細節
炒鍋在平常做菜的時候因為用到比較多,它的結構也和其他鍋有不同,比如鍋底的設計,類似螺旋型的。用官方的話就是旋風聚能,聚不聚能到沒什么感受,就是這個鍋并不是速熱型,不過在做菜時可以明顯感受到鍋四圈的溫度還是比較均勻的。應該是和這個鍋底的設計有關。
這套鍋和普通的鍋有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蓋子了,雖然是同樣的透明玻璃蓋,但會發現,蓋子的一圈邊是橡膠的,而且并不是簡單的一圈保護,而是類似折疊的,密封性會更好。而且在玻璃蓋中間還有一個透氣閥,有點類似高壓鍋的出氣孔,這應該就是官方宣傳的微壓功能吧,嘗試的蓋住蓋子,并輕按下閥門,居然可以將鍋都吸起來,密封性雖然比不上高壓鍋,但比起一般鍋卻要好很多。另外,鍋蓋的把手,也是采用了橡膠材質,起到了很好的隔熱作用。
廠家宣傳里說這個不粘鍋涂層超耐磨,為了真實測試下,找了一個鐵鍋鏟,用尖銳的部分直接在鍋底劃拉,聽的咯咯作響,其實內心是挺緊張的,玩意涂層刮壞了,這個鍋也就廢了,還好,刮完后并沒有留下什么痕跡。
初次使用準備
第一次使用時先把鍋上的標簽都去除,然后用中性的洗潔精(洗菜那種)清晰鍋身,用布擦干凈,然后加入適量的食用油慢慢加熱,晃動,讓油布滿鍋內表面,加熱到微微冒煙,講油倒掉,然后待自然冷卻后,再洗干凈,就可以了。
首先清洗是洗去在加工過程中的灰塵和雜質,后面加油其實是給表面形成一個保護層,這樣可以讓鍋的表面使用壽命延長,第一次不能用冷水直接清洗,首次使用直接冷水溫差大,也會影響鍋的壽命。
不粘測試
對于剛學做菜的人來說,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糊鍋,因為火候掌握不好,特別是做糖色的時候,想想第一自己做糖醋排骨,簡直就是碳骨,而且那樣的鍋也不容易清洗。為了測試鍋的不粘,我們加了糖,油,醬油,直接把汁燒糊,燒焦。順便也測試下鏟子是不是會在高溫下扁形或者融化。不過結果還是非常滿意,燒焦結塊后,直接用鏟子鏟掉,發現鍋底依然如新。
還有容易粘鍋的就是煎蛋了,那我們來測試下無油煎蛋,就是直接將鍋加熱,直接倒入生雞蛋。這個結果太令人滿意了,依舊沒有粘鍋,那以后即使燒糊了,也不怕洗鍋子了。
做菜
筍干菜蒸肉
這個菜在老家這邊比較流行,筍干是奶奶去山上挖的春筍然后自己曬的,其實做法比較簡單,早上如果喝粥,這個菜是必備的,非常下飯。
食材:筍干,五花肉
準備:筍干用溫水清洗下,過水淋下就好,主要是洗掉表面的灰塵,沙子,畢竟在戶外曬過,然后將水倒掉。適量五花肉切成長條。
先鍋里防少許油,其實也可以不用放油,因為本身不粘鍋,而且加入的肉也有油脂,這里因為習慣了,就加了油,然后加肉翻炒(不過發現油又被榨出很多),到肉煎的金黃色,加入筍干菜繼續翻炒。到筍干菜的香味出來后就可以出鍋了。
出鍋后一層筍干一層肉這樣擺放,然后放入鍋內加水蒸。大約20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如果筍干還未軟,可以繼續蒸,要注意鍋內的水,不要干了。
這個菜其實是要蒸的越久越好,在老家是直接煮飯時一起蒸,蒸上兩三次,筍干有點發黑了才最好吃。
清燉雞湯
雞湯的營養這里就不多說了,剛好買菜時看到有賣土雞,就買了一只,發現大小正合適用湯鍋來燉。
食材:土雞一只
準備:將雞清洗干凈,并在鍋內放姜片和八角(后來發現八角用完了就沒放),然后加水,盡量多一點。
剛開始大火,沸騰后撈去浮沫,這樣五分鐘左右,幾乎沒有浮沫了,加少許料酒,如果水蒸發太多也可以稍微加點熱水,然后中小火慢燉。
大概燉三個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就可以出鍋了。這時候雞湯的香氣撲鼻,而且雞肉也被燉的很爛了,可以蘸點醬油吃。
黑椒牛排
兒子一直很喜歡牛排,不過從來沒有自己試著做過,這次有了這個煎鍋,剛好可以試試。煎牛排其實還是比較簡單,掌握好時間就可以,后來要開做了,發現沒有醬料,但也難不倒,醬料也可以自己做。
食材:西冷牛排一塊,番茄醬(吃老爺爺外賣剩的),黑胡椒粉,生抽,洋蔥等。
準備:牛排洗凈,晾干,最好用廚房紙吸下水分。另外,準備兩勺生抽、加糖番茄醬,在加入黑胡椒粉,拌湯汁待用。
洋蔥切碎,能切多碎就多碎。
鍋內加橄欖油少許,然后放牛排煎,注意是熱鍋,然后中火。大概三分鐘左右,如果想要吃嫩一點,一分半鐘就可以,因為小孩吃,盡量做熟一點。兩面金黃色了可以出鍋涼著。
鍋內還有油,就不用加油了,直接下洋蔥煸炒,直到出香味。
然后倒入前面調好的醬汁,繼續翻炒幾下。
出鍋,淋在牛排上,一款非常正宗的黑椒牛排就做好了,有沒有隔著屏幕都有香味的感覺。
豐富的美味早餐
每天早晨都會堅持自己做早餐,不僅健康,還可以吃的很豐富。有了四合一的鍋,做起來就更方便了。今天做的是烤年糕、油煎骨肉相連、烤香菇、金針菇和煎雞蛋。
食材:年糕、骨肉相連肉串、香菇、金針菇和雞蛋
每種不同的食材可以放在不同的區域內烤或煎,不僅不會串味,還可以單獨烹飪,非常的方便,一鍋子里全家的早餐就可以做好了。
美味早餐做好了,用湯鍋做的粥也可以了,微壓的湯鍋煮粥不僅可以很爛,也很快。如果不夠吃,又可以蒸幾個包子。還吃什么外賣、街邊小吃,自己做的不僅干凈,衛生,而且還有滿滿的成就感。
總結,這套鍋用了大概一周左右,應該說真的非常的贊,感覺自己的廚藝都提高了不少。幾天下來涂層也并沒有因為這連續的燒菜而有磨損。另外,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洗十分的方便,無論是做過什么菜,只要水沖洗下,再用軟布擦一下,就完全干凈了。而且因為是不粘鍋,發現用油的量也大大減少,烹飪也更加的健康了。但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那個手柄,用螺絲固定還是陋了點,如果能改成快速夾裝的,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