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巨頭海外擴張
進口奶粉越來越少?
9月16日早間,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計劃支付不超過14.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1.11億元)的總對價,收購網紅品牌貝拉米。貝拉米是澳大利亞的一家有機嬰幼兒食品和配方奶粉上市公司。據悉,蒙牛收購貝拉米的交易將以現金方式支付,資金來源以蒙牛內部資金結合銀行融資,預計交易在2019年內完成。2017年,剛上任一年的蒙牛CEO盧敏放給蒙牛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蒙牛市值和營收都達到1000億。
君樂寶脫離蒙牛之后,蒙牛實現“雙千億”目標的壓力增大。據君樂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該公司營收180億元人民幣。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貝拉米能彌補君樂寶留下的空白。盧敏放表示,“貝拉米提供有機產品,并且有機品牌地位和貝拉米的本土經營和供應鏈對蒙牛至關重要。蒙牛的目標是讓貝拉米在澳大利亞及亞太地區實現銷量增長,蒙牛將會加大對當地奶制品行業的投入,以確保有足夠的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在蒙牛看來,這筆交易有利于他們的奶粉和嬰兒食品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從蒙牛的公告中可以看出,該公司收購貝拉米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拓展奶粉和嬰兒食品市場。
2008年之后的幾年,中國乳業整體形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品牌的印象跌至冰點。進口奶粉開始成為了中國家長們的首選,而在2008年之前,中國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還是以國產奶粉為主。這也催生了中國消費者在海外搶購進口奶粉的現象,甚至會出現中國人將當地奶粉買光的奇觀。隨著電商的興起,在淘寶京東等平臺購買進口奶粉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選擇。然而,進口奶粉也可能屬于國產品牌。憑借蒙牛的實力,貝拉米被收購之后大概率會進入中國市場。從蒙牛收購雅士利的案例來看,被收購的公司依舊會保留獨立品牌。而且雅士利的外包裝上并沒有留下蒙牛的痕跡,消費者沒有事先了解的情況下,很難得知該品牌其實屬于蒙牛。未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貝拉米以進口奶粉的形象進入中國,消費者沖著進口奶粉的品牌購買,但其本質上依然屬于國產品牌。蒙牛收購貝拉米不是孤例,另一乳業巨頭伊利同樣在嘗試收購海外乳業品牌。
2019年3月,伊利集團宣布,收購新西蘭威士蘭乳業100%股權。據悉,威士蘭乳業是新西蘭第二大乳品公司,有80余年歷史,旗下多款產品在全球40多個國家銷售,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進口奶粉中,新西蘭品牌占有不小的份額。有一種觀點認為,國內消費者熱衷進口奶粉是崇洋媚外的表現。盲目的崇洋媚外自然不對,但進口奶粉的熱銷體現更多的是中國父母的無奈。畢竟奶粉直接關系到嬰兒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很多中國父母對國產品牌有了陰影,他們因此選擇進口奶粉值得理解。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國產奶粉市場份額達到43.7%。不得不說,蒙牛和伊利深諳消費者的心理。通過收購海外品牌為自己背書,未來兩大巨頭或許能進一步收復國產奶粉的失地。
網絡 | 圖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