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師范大學本科畢業生準備報考老家小學教師編制考試,家人大多不太贊同。在家人看來,本科畢業,起碼要到中學任教,要么考研究生或考公務員。這位大學生有點委屈,與朋友聊起此事,希望從朋友那里得到安慰。沒想到朋友不僅沒有安慰他,反而說:“男生別到小學當老師,沒前途”。類似的話我們在很多場合都聽到過,相當一部分認為“男生若去小學任教,前途就毀了”。這話聽起來很刺耳,但也有幾分道理。
據前不久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各級各類專任教師數量為1732.03萬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數量為1001.65萬人。這一千多萬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中,有585.26萬是小學教職工。這不到600萬的小學教師,擔負著全國超過1億名學生的培養任務。他們的專業水平,以及對教育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性格和世界觀的養成。所以國家一直致力于提升小學教師學歷層次,也長期以一定頻率對小學教師進行培訓。與1985年相比,如今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小學教師占比提升了超過60%。不過,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小學教師崗位漸漸被女性“霸占”。2018年,普通小學女教師占比達到68.75%,而在1997年,這個比例只有48.28%。20年時間,女教師占比提升了20個百分點,按照這個增長趨勢,到2040年左右,小學女教師占比或會達到90%左右,小學男教師近乎“絕跡”。為何小學男教師越來越少?如果男生到小學任教,真的就前途毀了嗎?要想得到客觀的答案,首先要理解人們對男性的定位。當下社會,若男性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家庭關系就相對比較穩定,夫妻相處得也會比較和諧;若家庭中丈夫收入或地位較低,妻子收入較高,夫妻之間就比較容易產生芥蒂,即便妻子不對丈夫表示不滿,男人天生的自尊心和因收入低產生的自卑感,也會讓他認為妻子處處針對他。這個現象雖然不絕對發生,但卻是普遍存在。所以,大多數男性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掙錢和提升地位上。可是,小學教師地位很一般,工資也很難支撐龐大的家庭開銷。就算在經濟發達地區,小學教師的工資也只處在教師群體的較低水平、社會階層的中等偏下水平。這也是為何發達城市同樣面臨“小學男教師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公開媒體報道,2016年,北京、上海專任教師中女性占比,普通高中階段分別為71.9%、65.9%,初中階段分別為76.3%、73.7%,而小學階段均超過80%。北京上海都是一線城市,這兩個城市小學男教師占比低于全國平均值十幾個百分點,可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男教師稀缺”情況愈嚴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學教師崗位所能提供的事業發展平臺太小,不僅成為名師的幾率低,職稱評審也受到種種制約。在小學,評上一級教師(原小學高級教師),就是很不錯的了,只有很優秀的少數人有機會評上高級教師(原中學高級教師)。收入低,在職稱評聘上處于劣勢,事業發展平臺受限,無法讓妻子享受更好的生活,不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從這幾點看,說“男生到小學當教師沒前途”,的確有幾分道理。加上人們普遍認為男生在帶小孩子方面不如女生,各種因素組合在一起,讓一些有去小學任教想法的男生,望而卻步。甚至一些在職小學男教師,也有了調職去其他單位或辭職重新尋找工作的打算。一位從小學離職,后考研深造的男教師說,自己本科畢業,考上了小學老師,在學校待了兩年,感覺未來一片渺茫,一度認為自己連娶妻生子的機會都沒了,為了改變現狀,不得不走出來。他還表示,研究生畢業后可能繼續報考教師,但一定會選擇發達城市的高中教師崗位。事實上,小學男教師稀缺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一些發達國家,男教師占比也僅有兩三成。所以我們不要覺得小學女教師占比很高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我們一定要留心小學男教師占比下滑過快的現象,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小學生的年齡在6到12歲之間,這個年齡區間跨度很大,孩子的思維、性格、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著巨大變化,他們不能只與女性教師交流,應該有一定比例的男教師與他們一起成長。但我們基本不可能再將小學男教師占比恢復到1997年的水平。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位大學畢業生,如果真的很想去小學任教,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說法,認真準備考試,考上了就努力把工作做好。只要自己肯用心,行行都能“出人頭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