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聯達數字基建研究中心主任:賈仙平
新基建風口下,傳統的鐵路、公路和市政軌道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如何實現與新基建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基建工程建設如何實現由原來的規模與速度向效率與質量發展?基建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轉?今天我們就來一塊探討一下在新基建風口下的基建企業數字化轉型問題。
新基建背景下的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發展趨勢
以鐵路、公路和市政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工程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保障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產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長期以來在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卻遠遠落后于其它行業和領域。
在數字化時代,以線性基建工程為主的施工企業將由原來的“市場經營中心”和“流程審批中心”變成“資源調配中心”、“解決方案中心”和“項目服務中心”,這就要求基建施工企業必須在組織、生產和管理上變革,做到真正的為項目賦能。
在智能化時代,基建工程項目將由原來的“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二次經營中心”轉變成名副其實的“責任中心”,這就要求項目在生產模式、管理工具和理念上進行思變,核心目標就是化解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工期延誤、成本浪費、安全質量事故頻發的不確定性。
隨著2018高質量發展、2019交通強國、2020新基建等國家級戰略的提出,傳統基礎設施將迎來一次千載難逢的產業升級機會。特別是基于新基建的融合基礎設施將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助力基礎設施施工建設和運維管理過程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基建行業高速增長背景下的困惑
01
基建行業利潤多年來居低不上
通過對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三大基建央企的跟蹤研究,近5年內的企業新簽合同額翻了2倍多,營業收入平均增長超過了37%,但是企業凈利潤卻連續保持在不超過3%的平均水平,且最低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2.28%。以上數據暴露了基建企業高速度發展下的低質量、低效率隱憂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02
基建項目生產粗放式管理仍然占據主流
根據對三大基建央企所屬的近百家工程公司和項目進行調研總結,發現在投標策劃、施工組織設計、勞務隊伍選擇、分包單價確定、計劃進度控制、質量安全監控等多個業務層面,采取的管理模式仍然依賴于人的經驗指導和主觀判斷。80%的基建項目生產管理方式和手段跟10年前相比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由于方案不合理、生產調度不科學、資源閑置浪費等粗放管理導致的工期延誤、成本浪費等問題仍然非常嚴峻。
03
責權利難匹配導致法人管項目制度難執行、考核難落實
企業法人在不斷推進集約管理的同時,沒有充分厘清項目、公司各角色的的責權利,導致項目管理人員權力減少了,但是責任卻沒變甚至更加重了。加之在管理過程中沒有采用更先進的管理工具,不能及時獲取項目真實的過程數據,導致決策仍然普遍依賴于經驗,考核仍然依靠主觀評價,進一步導致項目人員積極性不夠,制度難落實。
數字化轉型助力基建行業不斷
走向融合與蛻變
01
“企業大腦”和“數字工地”將成為基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選項
當基建施工企業作為“資源調配中心”、“解決方案中心”和“項目服務中心”后,企業必將承擔更大的管理責任,即統一調配人員、資金、物資、設備等資源,統一提供基于是施工組織、施工工藝、企業定額、分包單價的標準和解決方案;同時更要為項目提供統一的技術培訓、試驗檢測、混凝土專業生產等專業化服務,成為項目的合作伙伴。
企業組織、管理和調度方式的改變必然要求企業具備充足的依據,利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做出最合理和科學的決策,因此基于數據處理和挖掘的企業大腦將成為未來基建施工企業的發動機。
當基建工程項目成為真正的 “責任中心”后,必將導致項目在決策權上移的同時責任更加明確和聚焦,也必將推動項目要花更大的精力去思考和踐行如何保證項目總體工期和每一個單項工程的計劃不延誤、每一項具體的費用如何不浪費以及如何減少和杜絕基建工程建設過程中不發生安全和質量事故。
項目責任中心目標的實現必然要求項目管理人員升級認知、轉換理念、更換工具,通過精確監控基建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每一個工序的數據和狀態,才能化解由于信息未知導致的項目管理不確定性。因此,基于GIS+BIM+IOT+AI等“數字工地”將來必將成為基建工程項目的標配和重要支撐。
02
基于GIS+BIM+IOT+AI的“數字工地”
線性基建工程的信息表達和展示離不開GIS+BIM,施工過程中的資源狀態信息的精確感知只能通過IOT實現,對線性基建工程建設過程的監控和調度必然依靠人工智能的科學識別和判斷。基于此我打造了以GIS+BIM+IOT+AI為核心,包括“物聯中心”、“應用中心”、“業務中心”和“指揮中心”四大中心的“數字工地”項目平臺。
物聯中心:以數據精確感知和實時采集為使命,通過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嵌入、設備智能化改造等方式為人、機、料、法、環打造基于數據的統一接入平臺,以保證任何一種傳感器都可以被接入平臺、任何一種數據都可以感知和采集得到。
應用中心:為了應對基建工程項目場景的多樣性和專業性,我們通過軟硬件產品組合打造了以拌合站、預制場、鋼筋加工廠、數字試驗室、數字料庫等重要場景為核心的應用中心,旨在解決專業的匹配度以及方案選擇的靈活性,實現每一個場景都可以單獨使用。
業務中心:以傳統的業務域為邊界劃分功能,其主要目的一是為了統一進行業務需求梳理,形成專業化的設產品計方案;二是為應用中心中各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基礎的產品組合;三是為了實現基于統一業務數據的分析和展示。
指揮中心:站在項目生產管理視角,在數據精確感知和實時采集基礎上,為項目領導和管理人員打造了基于數據的可視化展示和數據分析平臺。旨在通過數據準確化、數據可視化、數據智能化為項目管理者提供針對進度、質量、安全和資源的科學調度支撐。
03
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企業大腦”
圍繞基建施工企業“資源調配中心”、“解決方案中心”和“項目服務中心”的職責定位,我們打造了基于企業數據資產的“企業大腦”,主要包括“數據中心”、“運營中心”和“決策中心”三大中心,以助力施工企業對項目實現真正的集約化和精益化管控。
數據中心:在企業層面建立基于數據結構的主數據和數據標準,建立和部署統一的硬件數據中心,不斷積累業務數據并優化基于數據的分析模型,旨在形成企業統一的數據資產為所屬企業和業務提供基于數據、算法和算力的統一數據服務。
運營中心:通過建立通過一的協同平臺、人力資源平臺、財務共享平臺、供應商管理平臺、集中采購交易平臺等統建平臺,輔助企業實現對資金、人員、物資、設備、供應商的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管理,達到高效運營的目的。
決策中心:通過數據挖掘,實現企業針對項目施工組織設計、項目質量安全風險預測、工作績效考核、企業運營監控等多方面的決策支持,即通過數據挖掘和算法優化達到真正的風險預測和預警、績效評定和考核、施工方案智能匹配等智能化應用。
數字基建將成為基建行業高質量發展
和數字化轉型的主旋律
基于廣聯達20多年的建筑信息化實踐和數字化探索,我們認為基建企業高質量發展相比其它行業更加迫切,保證每一個基建工程成功是基建企業的目標,也是廣聯達的企業使命。
廣聯達20年磨一劍,在“數字建筑平臺”理念的引領下,我們不但實現了“數字造價”和“數字施工”,“數字基建”平臺和品牌也已經實現獨立運營。遙望未來,我們相信在廣聯達BIM、GIS、IOT、AI、大數據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加持下,“數字基建”的藍圖將更加宏大。
今日責編:李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