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由于月經過多,導致身體虛弱,氣血不足,這種體質去補身體,補氣血反而變成治標不治本;而治本就是治崩,治崩要緊就是先止住血。臨床有些有效方法大家必須知道!
醫圣張仲景治療婦科疾病可以說不僅傷寒鼻祖,而且婦科也是鼻祖,婦科方子不少至今也是臨床常用之方。
仲景治療崩漏第一手方當推芎歸膠艾湯,本方主要治療婦人漏下,或者因為流產下血不斷,還可以治療妊娠下血;并且懷孕腹痛本方也能治療。有的問這個啥方這樣厲害。
其實就是現代的四物湯加艾葉阿膠。
綜合芎歸膠艾湯主要是養血活血止血。女子以肝為先天,四物湯本可以養血調經,還能祛瘀;再加艾葉暖宮,阿膠滋陰止血。故而可以用于虛寒夾瘀這些漏下不止!
還有溫經湯,雖然不是治療崩漏主方,但是對于瘀血導致血崩可以嘗試。以前治療一例子宮肌瘤患者,兩次手術,但是不能除根,第三次肌瘤長大了也不敢切除,因為手術加上平常崩漏氣血大衰,面色萎黃。后來找我調治,主要溫經湯加三七粉五劑而血止;其后經常找我調理,再未出現漏下不止。
溫經湯有桂枝吳茱萸當歸川芎丹皮等祛瘀,還有麥冬阿膠補血滋陰止血,更有人參補氣。全方攻補兼施,治療氣血不足,胞宮虛寒夾瘀崩漏不二選擇!
清代傅青主女科十分了得,現在經常使用的好多婦科方都出自他的手筆,今天介紹傅青主方名安老湯。主治老年婦女月經已絕,忽而經水復行,或下紫血塊,或下血淋漓。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生用)、大熟地一兩(九蒸)、白術五錢(土炒)、當歸五錢(酒洗)、山萸五錢(蒸)、阿膠一錢(蛤粉炒)、黑芥穗一錢、甘草一錢、香附五分(酒炒)、木耳炭一錢
本方主要是黃芪人參大補元氣,氣足則攝血;熟地當歸山萸肉阿膠直補肝腎,而阿膠兼能止血,也是止血補血圣藥。黑芥穗止血,香附理氣止血,木耳本來就能止血,用炭止血力量更強。
全方益氣補肝腎止血崩,符合老年人肝腎不足,兼有氣虛這種情況可以選用。
民國初年,天津名醫張錫純,可以說一代名醫,現在很多中醫大佬都喜歡讀他的書。他有一方曰固沖湯,專治治婦女血崩。
白術(一兩,炒) 生黃 (六錢) 龍骨(八錢, 搗細) 牡蠣(八錢, 搗細) 萸肉(八錢,去凈核)生杭芍(四錢) 海螵蛸(四錢,搗細) 茜草(三錢) 棕邊炭(二錢) 五倍子(五分,軋細藥汁送服)
脈象熱者加大生地一兩;涼者加烏附子二錢;大怒之后,因肝氣沖激血崩者,加柴胡二錢。若服兩劑不愈,去棕邊炭,加真阿膠五錢,另燉同服。服藥覺熱者宜酌加生地。
本方當中主要白術黃芪補氣健脾攝血,再以龍骨牡蠣收斂固脫;山萸肉白芍補肝腎,因為肝藏血,肝體得補,血自然歸經。而茜草又名血見愁祛瘀止血;海螵蛸也能止血祛瘀,內經著名方劑,四烏鲗骨一蘆茹丸,就含有茜草烏賊骨,專門益精補血調經;專治血枯閉經。而棕櫚炭,五倍子收斂止血治標。全方補氣健脾固脫為主,凡是脾虛氣短便溏,舌淡而見月經漏下不止可以選用本方。
近代著名老中醫蒲輔周介紹一方,治療崩漏臨時急救可從。
地榆一兩,水醋各半煎煮,放至一宿,次日早晨服用往往止住。
地榆現代認為主要作用: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日華子本草》:"排膿,止吐血,鼻洪,月經不止,血崩,產前后諸血疾
可見古代主要用于治療血癥。
而醋為以米、麥、高粱或酒、酒槽等釀成的含有乙酸的液體。中醫認為醋主要作用是散瘀,止血,解毒,殺蟲。
可見醋跟地榆是組合,都可以止血。蒲老交代地榆一兩,折合為三十克,用量也大;再加醋,煎煮后放露天一宿,第二日往往止住。
考《圣惠方》記載一方跟蒲老敘述差不多。云:治婦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黃瘦虛渴:地榆二兩(細銼),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熱服一合。亦治嘔血。
蒲輔周老還介紹食療一方,蒲老說:我在臨床上遇形瘦血熱致崩漏者,囑用新鮮地骨皮二至四兩,用紗布包,瘦豬肉四兩,或用排骨半斤,文火燉兩、三小時,去地骨皮,服湯,肉亦可食,一月之中可燉三、四次,用之適當多有效。兼氣虛者,亦可加黃芪,肝腎偏虛、陰陽失調者,用二至丸加黑豆各五錢,煎服亦有效;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味微甘而后苦。主要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
地骨皮記載古代來說,并不是止血方,而主要是退虛熱。《綱目》:"去下焦肝腎虛熱。"可能為蒲老思路提供了啟發。
而豬肉或者排骨都是性寒,蒲老指出瘦人血崩,多指瘦人有火這種,引發血崩,地骨皮退虛熱,豬肉也是寒,以寒退虛熱,不止血而血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