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濕疹,皮炎,甚至牛皮癬,也有良效,非他莫屬!
提起皮膚病,蕁麻疹,濕疹,各種皮炎較多,較為常見,因此皮膚科中醫們對此也都知道,臨床一個方劑消風散使用率較高,因為這個方治療方面范圍較廣,我們先看看這個方組成就知道其中原因;我說這個方是《外科正宗》卷四:消風散處方當歸 生地 防風 蟬蛻 知母 苦參 胡麻 荊芥 蒼術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功能主治養血祛風,清熱燥濕。治風濕侵淫血脈,致生瘡疥,瘙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偏身云片斑點,乍有乍無者。這四組藥,就是功能主治就是養血祛風清熱燥濕。病機是風濕熱入血分,引發皮膚瘙癢瘡疥癮疹等疾病。綜合分析荊芥防風蟬衣牛蒡子疏風止癢,當歸胡麻生地養血熄風,石膏知母白虎湯組合,清氣分熱重要藥對,苦參木通清熱燥濕利濕,甘草調和諸藥;胡麻仁《本經》:"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這個胡麻其實就是我們山東所說的芝麻,芝麻油大家都知道,可以做調味品,味清香。補腦堅筋骨,久服耳聰目明來看,這個作用只能補肝腎才能達到的作用。黃煌教授總結:全方有良好的抗過敏、抗炎、鎮靜作用,并有擴張皮膚血管、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調節體內的免疫功能等作用。臨床多用于蕁麻疹、急慢性濕疹、老年性皮膚瘙癢癥、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急性腎炎等伴見以下方證者:本方臨床效果如何?我們看著名傷寒大家劉渡舟先生一則醫案,患者得一奇病,于頸下襯衣第一粒紐扣處(即天突穴)生一癮疹,約錢幣大,其色淺黃,邊緣不清,時隱時現,奇癢無比,搔破則有津水滲出。遇冷則減,遇熱加劇。每年發作數次,多方醫治罔效。劉老辨證說:“此為風熱挾濕浸于肌表,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皮毛腠理之間所致。”荊芥10g、防風10g、連翹10g、苦參10g、黃芩10g、當歸12g、生地10g、蒼術10g、生石膏12g、牛蒡子6g、薄荷3g、羌獨活各4g、白芍10g、蟬衣3g、木通10g、炒胡麻10g、大黃6g(后下)、知母6g醫囑:忌食辛辣油膩劉渡舟介紹本方作用說:“《醫宗金鑒》消風散,治紐扣風,瘙癢無度,抓破津水,亦有津血者”。方中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衣疏散風邪,因其奇癢難忍,故加羌活、獨活以助疏風止癢之力;以蒼術苦溫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用石膏、知母以清熱瀉火。因熱毒為甚,燥血傷陰而大便干結,故加連翹、黃芩、大黃以清熱通幽;風熱挾濕,浸淫血脈,易傷陰血,故配當歸、生地、胡麻,并加白芍以養血活血,滋陰潤燥,此亦“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另外近期北京新冠肺炎小范圍爆發,預防不可放松,我制作防疫香囊大家需要可以去看看,點擊下邊鏈接:必須香囊出馬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