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珠寶玉之窗》,珠寶玉石雖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卻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精致起來。所以,就讓我們透過《珠寶玉之窗》,一起來了解珠寶玉的世界吧!
之前寫了不少古首飾,我想著繞來繞去總繞不過漢服。說起漢服,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因為不時能看到新聞說某位小姐姐身穿漢服在哪里出沒,又如何驚艷了眾人。又或者說哪里有位土豪,給孩子舉行了及冠禮之類的,又或者是哪里又舉行了一場漢服文化交流活動等等。
確實,現在喜歡漢服的朋友越來越多,甚至有時候,漢服就像一個橋梁,把原本不相識的人連接到一起,大家因為同樣的喜好成了朋友,這是很好的事情。不過,我想,如果對于漢服,我們喜歡的不僅僅是它的顏值,能再懂得它背后的文化就更好了。
所以,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漢服背后的文化吧。
首先,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也就是說漢服不是僅限于漢朝服飾,而是跨越了黃帝到明末清初這么長的一個時間跨度的一個完整體系的服飾。
其次,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也就是說它的美不僅僅是表面,它的美更在內里。
就說其中的袍服,它大袖,褒衣博帶。雖然形制簡單,但是一旦這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便頓時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也變得柔美流暢。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還有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更不失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那種味道。
再說最典型的深衣,其形制必須符合“規、矩、繩、權衡”。深衣的下擺所用布帛共12幅,以應一年有12月之意,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形以應方,合起來就是寓意著做人要有規矩,有規矩才成方圓。
然后衣帶下垂很長,一直到腳踝,寓意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寓意權衡。我想,我們穿上漢服的時候,也應該向前輩們學習,學習他們平和自然,與世無爭,寬厚仁愛的態度。
現在很多朋友都喜歡穿漢服,甚至很多媽媽也買來給小朋友穿,但是希望我們喜歡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這些蘊涵在漢服里的美好文化,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盲目跟風就更好了。甚至把這些文化也告訴小朋友,讓他們傳承下去,如果能這樣,簡直就是完美。
說到對于漢服以及漢服背后文化的傳播,不得不提到一個小女生,徐嬌。她對漢服的喜歡和文化的宣傳我是挺贊賞的。她不管是參加活動還是走紅毯,甚至在國外念書的時候,都是不遺余力地給身邊的人傳播我們的漢服,還有漢服背后承載的文化。記得很早之前,還有新聞說,她在美國念書期間,甚至專門做了關于漢服的演講,讓美國朋友也來了解我們的漢文化。
所以,我想,一個小姑娘都能把對漢服的喜歡做得這么好,我們也不能太落于人后,所以,我們喜歡漢服的朋友,如果在喜歡它美麗外表的前提下,再多了解它背后的文化,進而襲承我們前輩放在漢服里那些美好的內涵,始于顏值,忠于文化,那么,就兩個字——完美。
最后,朋友們對漢服有什么看法,歡迎交流,在評論區等你們建樓了。
猜你還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