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17歲的初中生少年戀愛后,偷嘗禁果,卻意外懷孕。
他們忐忑不安,又無計可施,只好跟父母攤牌,女生被父母臭罵,男生被爸爸甩耳光,并被女生的哥哥們追著打。
他們最終決定終止學業,生下這個孩子,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并一起努力賺錢撫養他長大。
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卻患上了早衰癥,十七歲的年齡卻像個八十歲的老人,不能像正常孩子去上學,也極少出門,每天要靠吞大量藥片來維持生命。
這就是韓國電影《撲通撲通我的人生》的故事開端。
很多人說本來是沖著宋慧喬的神顏去看的電影,沒想到最后卻哭成狗。
我想絕大部分人會對著電影哭,除了感動,還有個原因是在這部電影里宋慧喬飾演的母親美羅和姜東元飾演的父親大秀,給了早衰兒子阿凜最貼心又無微不至的“無條件的愛”。這樣的愛,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過。
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在江蘇衛視的一檔老綜藝節目《嘿爸爸》里,有個爸爸的自白讓人非常動容,他說:
我奉行的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我不會因為你高矮胖瘦、聰明不聰明禮貌不禮貌、學習成績好不好而愛你,我要刻意的剝離所有你做的好的事情,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他長大后會怎樣呢?這位爸爸說得非常肯定:
如果一個人從小被父母這樣無條件的愛過,長大了以后,他被女朋友拋棄了,他工作被開除了,或者任何時候,他外在的那些東西,皮全部被扒光的時候,他都不會垮,他會繼續東山再起,這是父母給孩子的特別的一個饋贈。
在電影《撲通撲通我的人生》里,母親美羅和父親大秀因為初中輟學為人父母,學歷都不高,只能做社會底層的體力活。
夫妻倆一個是洗衣廠的女工,一個是出租車司機,他們收入微薄,但是卻竭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一個注定要死去的孩子,無怨無悔。
當美羅帶著阿凜走在街上,被人指指點點、背后議論的時候,阿凜戴著眼鏡低著頭,好像是出來嚇唬人是他的錯。
美羅摘掉阿凜的眼鏡,很篤定地告訴他:“你是生病的孩子,干嘛想那么多?別人怎么看,醫療費貴不貴都不要計較,疼了就哭鬧,你就像別的孩子一樣。”
雖然日子過得艱難,但是夫妻倆非常樂觀,極少在孩子面前流露悲傷和壓抑,也從沒有感嘆過生活艱辛。
面對一個面容丑陋嚇人的孩子,美羅總是不吝贊美之詞。在公園里,夫妻倆爭著去指認孩子的優點是遺傳跟隨自己,這給孩子多么大的認可啊!
當有人對兒子出言不遜的時候,爸爸挺身而出,不惜跟一群學生打架,誤傷了警察,一家三口都去警察局,媽媽還沒弄明白打架原因,依然在為孩子說話。
出了警察局,媽媽抱怨爸爸不該跟人打架。
當搞清楚打架原因是那些家伙嘲笑孩子,媽媽美羅也生氣了,提出要再去收拾他們一頓。無時無刻不維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在乎,何嘗不是愛的表現。
十七歲的少年阿凜住院期間,聽著音樂如夢,在夢里他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像他爸爸大秀的十七歲一樣,可以在夏季一躍而入河水里游泳,就像歌詞里唱的那樣,他渴望的需要的正是“無條件的愛”。
在電影的最后,面對電視臺的編劇采訪,阿凜說:“爸爸,我想下輩子成為你,像你一樣生下我,體會一次爸爸你的心情。”
這或許是孩子對父母最大的贊美和認可,我喜歡你,愛你,希望成為你那樣的人。
這部電影我認為所有準父母都應該看一看。當孩子的健康成為一個家庭的渴望,父母對孩子會無限寬容,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因為知道他很快就要離開世界。
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里,對孩子打罵懲罰甚至虐待的時候,卻忘記了自己當初生孩子的簡單愿望——希望他健康來到這個世界就好。
有很多次忍不住怒火,有很多次想要把孩子胖揍一頓,這個時候想想孩子生病的樣子,有沒有自己發現對孩子的期待一天天水漲船高了呢?
于是,很多父母隨口就威脅嚇唬孩子,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吹毛求疵,把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讓孩子感覺自己這個人不重要,自己的成就才是父母真正在乎的東西,無條件的愛于是成了孩子心中的奢侈。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認為,父母在親子教育里應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他說:“在我家的家庭文化中,從來不會對孩子說,如果他考試成績好,就給他買什么東西,或者帶他去旅游。給孩子買東西,帶孩子去旅行,都是孩子應得的。”
樊登對兒子嘟嘟說:
“我是你爸爸,我愛跟你一塊兒去旅游。即便你成績考得很糟,我也不會帶別人去旅游。我會去約你們班的學霸一起旅游嗎?這多可笑呀。所以無論怎么樣,我都愿意帶你去旅游,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這就是表達無條件的愛。
因此,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親子教育的三根支柱分別是: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他把無條件的愛放在親子教育的第一位!
樊登說自己在家庭教育里,從來不讓“不愛”進入孩子的認知體系。你應該讓孩子對你無條件地信任、無條件地依賴,前提是你對他是無條件的愛。這里面沒有交換、沒有恐嚇,也沒有威脅。
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肯定、鼓勵、贊揚孩子。但是,如果你整天眼睛只盯著陰暗的部分,每天都很焦慮,怎么可能表達出無條件的愛?
愛孩子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想。愛眼前這個有瑕疵缺點的孩子,而不是愛理想中的多么優秀的孩子。
無條件的愛,對孩子意義重大,那意味著他一生的內心堅強、勇敢無畏、靈魂深入有愛的滋養。
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得到過無條件的愛,這個人一生不缺愛和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