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短視頻平臺看到這條新聞“34歲女博士選擇丁克,57歲母親一氣之下生二胎”,母親看起來咄咄逼人:“你不讓我當姥姥,我就讓你當姐姐。”
媽媽不清醒,但是女兒很理智地表示,我只贍養父母,但是妹妹不歸她管。
看到這個消息,我第一反應是:這個世界上怎么還有人做媽媽上癮了?
當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里寫“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這直男言論讓人反感——女人的特質不止一面,當然,女人的身份也不止一個。
一個女人來到世界上,她做過父母的女兒,做過丈夫的妻子,做過孩子的媽媽,做朋友的閨蜜,做學生的老師,也可以做孫子輩的奶奶和姥姥……但是,這些都只是她生命的組成部分,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她最主要的身份是女人,是做她自己。
生孩子是個大工程,生下一個娃,身心俱疲,一個57歲的老太太,為了跟女兒賭氣生二胎,這樣不理智的行為背后,本質是一個媽媽生活觀念和心智模式的固化。
媽媽是個傳統觀念濃厚的人,認為女人的終極使命就是成為一個母親,即便她的女兒已經讀書成為博士,可能醉心于科研事業,正在自己的興趣愛好里過得悠游自在。
但是,媽媽認為女人不結婚生孩子,那是挑戰父母權威,大逆不道。抑或是媽媽圈子里的老太太都榮升奶奶和姥姥了,只有自己膝下無外孫,十分冷清落寞。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老話雖然在理,但是道理到了自己身上就是說不通了。女兒在事業上的成就,抵消不了不生育的大罪。媽媽這個過去舊時代造就的產物,還想繼續延續舊時代的價值評判標準,對女兒新時代的選擇大加撻伐。
舞蹈家楊麗萍不生孩子,曾經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甚至有村婦嫌棄她,替她感到遺憾,認定她老年一定后悔。可是,楊麗萍的精彩生活方式是她們無法想象的。
楊麗萍說:“每個人使命不同,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為了看一棵樹怎么生長,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飄,甘露怎么凝結。”
想生孩子的人,你可以一窩一窩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別人,就是你的無知和淺薄。楊麗萍何曾站在自己的優越位置,去嘲笑那些不得不困在灶臺前后的女人,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不能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我在各種短視頻平臺都看到過活得精彩的中老年人,子女長大成人,子女成家立業,他們體面地跟孩子保持應有的界限,他們到處游山玩水,他們玩攝影玩剪輯,他們穿漂亮衣服品嘗美食,他們呼朋引伴談天說地,他們快快樂樂做自己。
一個人無論這一生有多少身份,但是,最終的身份是做自己,不干涉別人,不委曲求全地做自己。
前陣子央視主持人康輝上了熱搜,因為一段長達20多分鐘的口播新聞,很多網友看他口播都緊張出了汗,生怕他出錯,當然,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康輝完美做完了節目,一字不差,網友稱贊:這業務水平無敵了!
如果告訴你康輝跟妻子是丁克一族,不知道廣大網友會怎么想。康輝在《平均分》一書中袒露自己的成長歷程,說自己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都是老師眼中理所當然的好學生。四年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進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似乎也一件沒有懸念的事情。
康輝說自己生長的環境傳統保守,但是他和妻子從結婚的第一天起,就沒有溝通一致決定,不要孩子,做個丁克家庭。
為此,康輝夫婦沒少被父母、親朋詬病和勸誡,他們的不解也很一致:“為什么不要孩子?老了以后怎么辦?這么好的基因浪費了多可惜!這樣做是不是太不負責任?”大概所有選擇丁克的人都被這樣拷問過吧。
對于這些問題,康輝也給不出能讓發問者接受的答案,因為他們選擇的是養育兒女,選擇的不同就決定了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永遠不可能取得一致。
康輝想,那就各得其所吧,每一種選擇都不分好壞或對錯,只是要承擔這個選擇帶來的所有結果,相信不同的人生會有各自的圓滿。
心理學家賀嶺峰說,中國父母喜歡干涉子女的一切選擇,但是就是搞不清楚一個問題,子女的人生是子女要面對負責的,父母干涉選擇,卻不能替他們承受結果,為什么還要這樣固執不放手?
關于生兒育女,中國有句話說得非常直接,養兒防老。
再進一步探究,這是農業社會的人們,對于晚景凄涼的恐懼促成的行為。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用擔心生存問題,但是年老力竭,失去與世界搏斗的能力,就需要給自己找個靠山。
養兒育女,因為有血緣紐帶,責任義務就不需要再多說什么,再加上中國的孝道文化這么濃厚,子女贍養老人,便是一種親情回饋,而不是一種投資回報行為。
在電視劇《天道》里,丁元英是個傳統文化的離經叛道者,他把一切都看得清楚。他父親腦溢血病危進入昏迷狀態,妹妹打電話找他回家,一家人商議如何應對。
丁元英十分理智,他說如果父親的無意識只是病危的無意識,那就搶救生命,不計代價。如果父親的無意識是植物人的無意識,他就停止交費,去拔氧氣管子,讓父親無痛苦、有尊嚴地走。
這個時候,哥哥憤怒表示不愿意,是植物人也要砸鍋賣鐵繼續交費,保住父親的最后一口氣,不能讓人背后戳脊梁骨,說兒女不孝順。
母親更不愿意了,很生氣地質問丁元英:元英啊,那可是你爸。養兒防老,他落就落了這么個下場?自己的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生兒育女還有什么用啊?
丁元英的一番話,估計要讓天下養兒防老的父母坐立不安了: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著呢!碰到我這么個不孝順的,您就算賠了。
如果生兒育女僅僅是為了老有所依,那么,父母只需要把子女培養到有責任感且優秀就行了。就像你投資一家酒店,你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至于這家酒店經營用人是用男人還是女人,那就不是你需要考慮的問題。兒女都是具有自己使命的獨立個體,贍養父母盡心盡力,怎么過他們的人生父母就不要再伸手插腳了。
選擇丁克的人,自然有能力為自己的老年負責,父母不如就尊重兒女,過好自己這一生就行了。什么事兒都想插手,就是放棄自我的表現,在別處找不到體現自己價值的事情,只好控制兒女,這是做父母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