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蘇 晟
單位 | 山西省社會福利精神康寧醫院社工部
(一)服務對象基本資料
趙青(化名,下同),男,55歲,山西省沁水縣某村人,農民,小學文化程度,系康復期抑郁癥患者,目前身心狀況良好。
(二)個案來源
趙青因二女兒趙二(化名,下同)入住我院女一區治療,家中無力支付住院費用,后經科室醫師轉介,主動到社工部咨詢情況,尋求幫助。
(三)家庭成員情況
趙青妻子王燕(化名,下同),54歲,農民,小學文化程度,患有癲癇病,因家庭貧困未能及時治療,現病情時好時壞,平時主要在家操持家務和照顧二女兒。
趙青大女兒趙一(化名,下同),23歲,就讀于青島市某技術學校,為減輕經濟負擔,寒暑假不回家,在校勤工儉學,賺取學費和生活費。
趙青二女兒趙二,21歲,五年前因罹患精神障礙退學,目前在家休養,無業。
(四)家庭經濟收支情況
趙青務農年收入4000元左右,王燕在家通過做手工零活,年收入不足1000元。大女兒在學校勤工儉學,學費及生活費基本可以自給,但無力補貼家用。患者趙二因在家休養無任何經濟收入。為節省開支,趙青全家異常節儉,每年基本生活開支2000元左右。趙青夫妻及趙二因病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在不住院治療情況下,三人每年購藥花費3500元左右,基本無結余,如遇到住院情況,則需向親朋好友借貸。
(五)可求助社會資源
1、非正式資源:趙青親戚朋友均在農村,經濟條件一般,且擔心趙青償還能力有限,不敢借給大額資金,如遇非常情況,救急借予資金總和也在1000元以內。
2、正式資源:村委考慮到趙青情況特殊,每年為其發放價值50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用品補助。
(一)解決趙二住院費用
趙青一家每年收入較低,支出較高,基本生活無結余,加之親戚鄰里等給予的支援非常有限,因此難以支付趙二的住院診療費用。如何最大限度地給予趙二費用減免,使其可以得到系統的治療,是趙青面臨的最主要的難題。
(二)舒緩趙青心理壓力
趙青本人患有抑郁癥,屬于特殊群體,家庭的重負已經讓其身心俱疲,加之對精神障礙知識缺乏科學了解,趙二此次病情加重住院治療,使其壓力倍增,過分焦慮,急需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
(三)協助鏈接社會資源
趙青文化水平較低,對各類社會救助政策缺乏了解,且覺得自己就是個受苦人,沒錢也沒有關系,對申請政府的各類救助持不信任態度。在社工具體詢問時,也不知道該去哪里申請救助。
(一)服務目標
1、解決趙二的住院費用問題。
2、協助趙青了解精神障礙知識,從多方面入手緩解其心理壓力。
3、協助助趙青了解可求助社會資源,并鼓勵其積極行動。
(二)服務策略
1、向趙青介紹我院救助項目,協助其準備相關材料并積極申請,減輕趙青經濟壓力。
2、對趙青進行精神障礙知識講解,消除認知誤區;進行情緒疏導,邀請其參與家屬支持小組,緩解其心理壓力;發揮協調者角色,多科室合作為其提供幫助。
3、通過向殘聯、醫保中心、當地政府咨詢,了解了相關的社會救助政策并告知。
(一)住院費用的減免
“親情工程”項目是由山西省慈善總會主辦、山西省民政事業發展中心等愛心單位資助的為我省經濟困難家庭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醫療救助的一項愛心工程。醫務社工經過評估,認為趙二符合救助條件,向趙青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減免程序,所需資料,減免比例等基本內容,在確保其了解所需資料后,告知趙青在趙二出院之前準備好。
由于趙青文化程度較低,在征得其本人同意后,由其口述醫務社工代寫了“親情工程”慈善救助項目救助申請書和申請表。為了防止趙青忘記證明的要求,醫務社工為其準備了一份紙質說明,囑咐其按說明要求回當地民政局辦理剩余手續。
由于趙青對我院周邊環境不熟悉,醫務社工幫助復印了患者趙二的身份證,并陪同趙青辦理了“親情工程”減免救助。最終,“親情工程”項目在當地醫保報銷70%的住院治療費用基礎之上,為其減免了剩余30%的住院治療費用,共計5739元,切實減輕了趙青的經濟負擔。
(二)壓力緩解
1、精神障礙相關知識宣教
趙青本身患有抑郁癥,所以對于精神障礙有一點了解,但因知識的片面性也存在不少誤解,認為精神障礙就是“神經病”,治不好,因此在女兒病情突然加重到住院治療后,倍感焦慮,并有意在此次出院后放棄治療。
醫務社工為了打消趙青的消極觀念,首先進行了知識講解,使其對精神障礙的起病原因,發病癥狀,治療效果等有了初步了解,與此同時,醫務社工還向趙青介紹了我院的治療方法,如:明確了可以通過中西醫結合,心理治療輔助及多種康復手段并行等治療方案。最后向趙青介紹了一些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情況,通過實際案例給予其信心,通過耐心的講解,使其逐步打消了放棄的念頭。
2、作為治療者,醫務社工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趙青剛來我院時,表現情緒低落,常常一個人唉聲嘆氣,感覺生活毫無希望,醫務社工對其表示接納、同情,積極協助其解決經濟問題的同時,也邀請他參加了患者家屬支持小組活動。在活動中,每個家屬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通過傾聽他人的故事,結合自己的情況,對原有的想法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家屬間通過互相鼓勵,堅定了對家人康復的信心。
3、醫務社工發揮協調者功能,與臨床科室溝通,向趙青及趙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患者就餐時,在滿足其他患者需求的基礎上,盡量照顧趙二;醫護人員及其他患者家屬主動與趙青及女兒分享零食、水果等;醫務社工還通過“衣舊情深”項目根據父女倆需要為他們提供了衣物幫助。
(三)鏈接資源
1、醫務社工鼓勵趙青向當地殘聯咨詢了殘疾證的辦理方法,在其了解辦理流程后,囑咐其按要求盡快辦理。如果趙二評殘達到二級及以上等級,每年可獲得殘聯提供的600元護理補助,多少可以緩解家庭經濟負擔。
2、精神障礙屬于慢性病,醫務社工告知趙青回當地后咨詢醫保中心,如符合要求,盡快為自己和女兒辦理手續,可在后期購買藥品時減免部分費用。
3、醫務社工鼓勵趙青向當地村委申請低保救助,并告知其如果辦理成功,每年可享受國家補貼2000元左右,對于趙家可以提供較大幫助,且低保家庭成員如果住院治療,也可以享受一定優惠。
(一)趙青自評
1、趙青對于醫院能夠減免趙二的住院費用表示衷心感謝,因為切實解決了他最擔憂的問題。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及其他患者家屬給予趙青的愛心幫助,使其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2、通過對精神障礙知識的了解,趙青表示以后不會再談“精”色變,會更理性的看待病情。
3、在參加了患者家屬支持小組之后,趙青表示通過傾聽他人的講述,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可憐人,并且在大家的互相鼓勵之下,對趙二的康復重拾了信心。
4、趙青通過醫務社工的介紹,了解了還有很多的社會救助資源可以幫助他們,表示對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二)社工自評
1、在醫院相應的優惠政策條件下,為其減免了部分住院治療費用,切實減輕了趙家的經濟負擔。之后醫務社工通過協助其多方鏈接當地殘聯、醫保等部門,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其經濟問題的后顧之憂。
2、趙青剛來社工部尋求幫助時表現為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比較焦慮,通過醫務社工的幫助,在解決了經濟問題之后,心情有明顯改觀;隨后通過知識宣講、參加小組活動等,緩解了心理壓力,再后來通過醫務社工的協調溝通,其在臨床科室得到了大家的幫助,重獲了信心與希望。趙青的轉變過程也是對醫務社工及其他愛心人士工作的肯定。
3、此次個案服務,基本解決了趙青的訴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趙青屬于科室轉介后主動咨詢,醫務社工工作比較被動;因精神障礙的特殊性,趙青無法長期留陪,致使醫務社工對其服務時間較短,了解不夠深入,目前只能以解決經濟問題和由此帶來的情緒問題為主。
在為趙青進行個案服務的過程中,醫務社工對趙青表示了尊重接納,盡己所能協助其解決問題、舒緩情緒,從最迫切的住院費用減免,之后的健康宣教、情緒疏導,到中期的聯絡所在科室及家屬的支持小組等,再到后期鼓勵其積極利用社會救助政策資源緩解經濟壓力等,考慮到了其生存到發展的需求,基本達到了服務效果。在此過程中,有以下五點反思:
(一)解決首要問題為主
服務對象的首要問題是住院費用的問題,醫務社工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要耐心的講解,并根據服務對象的文化程度和實際情況配備文字說明,以方便其辦理。在解決了服務對象的首要的、最迫切的現實問題后,就會使其看到希望,在之后的介入過程中,服務對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更高,服務也會更有成效。
(二)壓力緩解的多重方式
服務對象在解決首要問題后,愿意接受醫務社工的介入,在之后的服務過程中,通過社工講解,患者家屬支持小組,科室關懷等多方面的協助,緩解了服務對象的壓力,帶來了希望,所以在實際的服務過程中,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其他恰當的方式相結合,對于服務對象情緒的疏導更有益處。
(三)多科室協助能夠帶來更多幫助
通過醫務社工的溝通,信息共享,多科室協同服務,趙青既獲得了“親情工程”項目的資助,減免了住院治療費用,又獲得“衣舊情深”項目為其和女兒提供的衣物,還收到了醫院職工為其提供的經濟和食物方面的幫助,這些愛心之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服務對象的困難,更讓其感受到了愛心的傳遞與力量。
(四)相關政策知識儲備的重要性
醫務社工對于相關的救助政策應有詳細的了解,對于很多需要醫療救助的服務對象,經濟問題往往是首要問題,能夠切實解決這一問題的政策,很多時候都是服務對象急需了解的,醫務社工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其相關政策知識,就可以給服務對象帶來最切實際的幫助。
(五)精神障礙專業知識普及的重要性
作為精神專科醫院的醫務社工,有必要在之后的專業服務中,結合服務對象情況向其進行精神障礙專業知識的普及。如本案中的趙青本身患有抑郁癥,妻子王燕患有癲癇病,從優生優育角度考量,一般是不建議生育的,恐對下一代有較大影響,因此對于各類專科醫院的醫務社工,應在相應的服務活動中普及相關知識。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系列精講課》
采用【深度學習】模式
以解決大家看書學不進、堅持不下去
培訓沒收獲、不能轉化的學習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