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陳密琳、宋瑾全
單位 | 鄭東新區慧仁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近年來,我國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而“積極老齡化”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舉措。“積極老齡化”倡導老年人樹立健康、積極的養老觀,根據自己的特長、能力、愛好參與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中去,強調社會為老年人提供社會參與的機會及權利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為、發揮余熱,永葆健康的心態和精神面貌,活出生活的自信和生命的風采。
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途徑和渠道。實踐證明,近年來在社區治理中,老年志愿者作為社區民間力量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主力軍作用,成為活躍在社區基層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老年志愿者
參與社區服務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推進積極老齡化,為老年人賦權增能
我國目前己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就倡導“積極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三大支柱分別是“健康”“參與”“保障”。其中“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即擁有健康的心態。而老年人作為志愿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利于調節自身心理抑郁,走出封閉心理,增強對外在世界的悅納度,從而充滿自信,以飽滿的熱情去擁抱生活。老年人是重要的人力資本,尤其是處于老年初期和中期的老年人,他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又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主觀上也有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意愿,通過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激發內在潛能,服務社會,使其老有所為。
老年志愿者葫蘆絲樂隊
(二)有助于老年人重新定位自我角色,實現自我價值
退休以后,老年人逐漸退出社會舞臺,回歸家庭生活。“角色退出”給老年人的內心帶來了巨大的落差感,使其頓時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得過且過、自我放棄。而社區是老年人生活的家園,參與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不僅可以使老年人豐富生活內容,填補內心空虛,擺脫孤獨感和失落感,找到“家”的感覺,而且可以彌補老年人在職場中社會角色的喪失,使其通過在志愿活動中幫助他人、服務社會,重新定位自我角色,重拾自信與自尊,找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社區黨支部與社工到困難黨員家中慰問
并引導由服務對象轉變成志愿者
(三)有助于增強社區服務有效供給,提高服務質量
老年人了解社區居民真正的需求,倘若其加入到社區志愿者隊伍中,可以有的放矢,提供適切性的服務;另一方面,老年人人力資本的沉淀積累以及豐富的閱歷,使其具備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老年人大多數心態比較沉穩,在開展社區服務時,從容冷靜,工作有耐心,不浮躁、不急躁,這些特點有助于老年人提供周到、精細化服務。
老年志愿者在樓院做健康宣傳
(四)有助于推進社區治理,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社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建設有待于高效的社區治理。社區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論在社區領域的實際運用,即要求社區治理主體的多元化,不僅要求有政府、企事業單位參與治理,還要求社區基層民間組織如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治理。很顯然,老年志愿者隊伍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社會資本,可以降低社區治理成本、提高社區治理效率,維護社區的和諧穩定。
二、我國老年志愿者
參與社區服務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積極老齡化政策的推進及社區教育的發展,老年志愿者在社區服務中作用日益凸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參與意識淡漠
在我國,老年志愿者文化尚未形成,老年人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意識淡漠。其原因在于:
一是老年人對自身角色定位存在著偏差。認為工作勞苦一輩子了,退休以后就應該頤養天年,唱唱歌、跳跳舞、下下棋、品品茶,悠然自在,享受生活;
二是家人的阻撓和不支持。大部分家庭子女也持有傳統觀念,認為老年人退休以后該回歸家庭,安守本分,肩負起照看兒孫、為家庭做貢獻的義務;
三是社會對老年人的角色認同存在著誤區。長期以來,基于消極的角色認同文化,社會對老年人的生命狀態存在著偏見,認為老年人年老體衰,屬于弱勢群體和重點受關懷的對象。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老年人無形中也接受了這種消極的標簽,漸漸降低了其參與社會活動的意愿。
(二)參與率低且持續性不強
近年來,除了社區內一些老黨員思想認識和覺悟高,參與社區服務積極性較高,且持續性較強外,大多數老年人參與社區服務較為被動,且持續性不強,原因在于:
一是社會對老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宣傳不到位。實踐中大多數老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主要是通過熟人朋友介紹而來的,而通過志愿者組織發動以及媒體宣傳加入的則較少,尤其是作為基層工作組織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尚未建立起系統高效的宣傳機制;
第二,激勵機制不到位。事實上,老年人退休以后渴望參與社區服務與社區生活,以消解孤獨感和被遺棄感,然而由于缺乏針對老年志愿者的配套激勵機制,使得老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勞動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肯定,長此下去,勢必會影響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的積極性。
(三)服務質量和水平較低
老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較低,存在著受眾滿意度低的現象。其原因在于:
一是人職匹配不到位,致使個體難以人盡其才。在實踐中,社區基層在分配工作任務時,迫于人員短缺,往往忽略了對志愿者個體專長優勢和服務崗位的深入分析,缺乏對志愿者工作任務的合理安排;
二是不重視系統化培訓工作,造成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社區基層工作者對老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培訓活動形式主義嚴重,培訓形式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志愿者的服務效果和服務質量。
三、社會工作介入
我國老年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
(一)推進成立社區志愿組織,擴展志愿服務范圍
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優勢視角發掘老年人的優勢,根據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適應的志愿者服務活動,逐步發展服務對象成為志愿者,隨著活動的推進逐步成立志愿者機構,以保證老年志愿服務有組織、有計劃開展。通過在社區中開展“安全用藥,健康伴我”“為了未來,安全健康志愿紅”等活動,可以增強老年人對自我的認識,提高自我認同感,在此過程中發現各自的優勢與潛能。
針對有志愿意向的服務對象,組建老年志愿者組織隊伍,發揮社區老年人的熟人優勢,引導社區老人挖掘社區退休的“知識分子”和社區低齡老年人加入,使自身從“被服務”的對象,轉變為服務奉獻、回饋社會的踐行者。
“安老扶幼”志愿者向其他老年居民做疫情常態健康宣傳
(二)幫助掌握服務技巧,推進服務專業化
社會工作者可以對志愿者進行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了解社區作為基層自治組織發揮的作用以及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引導他們成為志愿服務組織的一員,讓老年人認識到自己在多元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志愿者身份的必要性。
除此外,社區工作者也要為社區老年志愿組織提供關于活動開展的相關培訓與指導,包括制定服務計劃、確定服務對象、如何開展服務、鏈接多方資源等活動,促進老年志愿者專項能力提升,促進老年志愿服務活動向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確保老年志愿組織走合法正規的發展道路。
培育社區老年志愿者,發展老年志愿服務是實現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主要方式,更是推進積極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支柱。社工要充分發揮自己專業優勢,鏈接各方資源,將培育、發展老年志愿者工作提上日程,充分發掘并利用老年群體所蘊藏的社會資源,并在實務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方法,從而積極應對我們目前正面臨的老齡化社會。
【社工客】創始人顧正品老師
總結梳理13年項目設計與管理的經驗
隆重推出
《公益項目設計與運營12講》系列課程
落地講透項目調研、設計、運營
項目品牌建設、傳播等關鍵環節
掃碼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