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同居對于男人來說成本大概是零啊,所以在今天夜色課堂我們要給女孩子上一課了,男女思維的不同注定了結局的南轅北轍。女人不要輕易把同居當作邁入婚姻的第一步,因為一旦輕易讓男人得到,會削減他們的責任感,況且也沒有人能證明同居可以提高結婚的成功率,要是想通過同居來提高自己的結婚成功率,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最近,重慶師范大學心理教育咨詢中心的專家提出了同居成本論,在他的研究案例當中,女性的五項成本都很高,部分女性甚至付出沉重的代價,而男性成本幾乎為零。啊成本之一就是社會文化成本。目前對于同居,社會上可能持寬容態度,但寬容卻不能代表肯定。從古到今,如果男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戀愛、同居、分手,會被稱為風流才子、風流倜儻,這樣的經歷在男人口中也成為他們炫耀的資本。
而同樣的情況對女人來說卻是不光彩的。女人經常會被人認為水性楊花,強化外流,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認為不吃虧,外界的看法不重要,可是社會文化對男人。風流是寬容,對女人卻很苛刻。當女人再一次戀愛或者走進婚姻,要承受比男人狠多很多的社會輿論,這不公平,但就是現實,至少目前無法改變。成本之二,身體健康的成本。
男女身體特點決定了同居之后女性容易感染患上婦科病這樣的病癥如果一不小心懷孕,對女性的健康損害更大,處理不當很容易留下后遺癥,而懷孕的風險幾乎全由女性自己承擔。對。再來看生理成本,女人比男人老得早二十五歲,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同居幾年下來,女方人老珠黃。南方青春仍在事業上升,雙方卻不一定能夠走入婚姻。再來計算一下經濟成本。
戀愛的時候大多數男人會主動買單的,當然AA制也是一種很合理、很時尚的方式。一旦同居,雙方就轉化為一種既不是戀愛又不是結婚的尷尬關系,少了戀愛的浪漫,卻多了經濟上的負擔。還有心理成本。經過同居,男人心理信心爆棚,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去討好應付女人,對女性更有經驗。而同居之后,戀愛失敗,女性通常會留下心理陰影,越來越不自信,在處理下一段感情的時候更傾向于結婚而不是享受愛情啊。
研究發現,一個同居的一個人同居的經歷越多,對婚姻生活就越排斥。同居并不能幫助人們進行所謂的婚前嘗試。換句話說,同居關系維持得越長,不結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美國學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比沒有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離婚率更高啊因為同居者沒有承諾,只有類似君子協定的約定。這種自由越持久,同居者就越厭惡婚姻中的各種束縛,也就是說從同居中未必能學到有效的婚姻經驗,反而會阻礙婚姻的進程啊。物質的前提消費啊物質提前消費啊,我們有能力償還。
但是對于婚姻的嘗試和提前消費,顯然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償還能力,婚姻的激情和幸福感被預支,剩下的就只有疲憊和厭倦了。各種現實因素的介入,導致兩個人覺得在一起生活如同嚼蠟。難怪有調查數據表明,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比沒有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離婚的可能性要大。我們也來看看男人女人不一樣的聲音。男人女人說,同居是兩個人一起走向婚姻而努力的表現,男人說:同居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彼此的各種需求,對我這樣沒有結婚計劃的男人來說,找個女人同居是最劃算的方式。
女人和男人同居之后,終于決定分手。原因很簡單,女人要求結婚,而對方不同意,男人對婚姻的抗拒態度讓女人非常的痛心。于是女人就像大多數的女孩子一樣,當決定跟一個男人同居的時候,基本上就把自己當作了妻子,而憧憬著將來和他一起選婚紗、選嬰兒床,攜手看夕陽。女人不明白,既然男人不愿意結婚,為什么當初還要和?以及同居呢?難道同居不代表兩個人一起為走向婚姻努力嗎?對男人來說當然不是,男人可沒把同居想的那么好。
在男人眼里,同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彼此的生理需求,而且男人一點兒都不為自己的這點想法覺得baby,他們認為這是大部分男人的想法。再說當初跟女友住一起的時候,男人也從來沒有給過女人任何承諾,也沒有跟他說會娶她之類的話。男人認為同居對兩個各取所需的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罷了。
男女的思維不同注定了結局,南轅北轍。所以我們說,女人不要輕易把同居當作邁入婚姻的第一步,輕易讓男人得到他們的責任感就會有所削減。不管你的內心多強大,對他的信任多爆棚,一定要為自己留一條后路,同居不會使你的付出和得到成正比,不要僅僅因為你和他的名字共同出現在郵箱上,就認為你們的關系像結了婚一樣的那么牢靠,和男人的承諾比起來結婚證要可靠的多。沒有了他,那你們就一定是在玩兒過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