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學校,又進補習班,這是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的真實寫照。
天天如此,孩子疲憊不堪,家長既疲憊不堪又支出大漲,老師也被描述成上課不講、補課講的反面形象,其實在這里我要說,大部分的老師真的很敬業,課講得很扎實,完全不存在上課不講補課講的事情,隨便想想都知道,學校的考核現在是很全面的,老師真的想把所有的副科時間全部占用了給學生們講知識,家庭作業每天都布置一大堆,哪里還會上課不講補課講呢?
現在的情況就是,學生,家長,老師都喊累,但畢竟家長、老師都是成年人了,累點也就算了,中小學生還都在長身體的階段,每天累得睡眠不足,長此以往,祖國的未來還有什么少年兒童該有的朝氣呢?
中小學生的所有時間都被學習所侵占,孩子們沒有一點課外閱讀、社會交往、勞動實踐的時間,如此教育出來的應試學生,提前透支了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意愿,非常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為什么剛出學校,又要進補習班?我想這還是教育內卷的體現吧。
教育部三令五申的讓取消家庭作業,或者少布置家庭作業,但是這一學期,我家孩子的作業還是一如既往的多。
我想,大家都難吧。老師不布置作業,擔憂的是學生學習退步,學校的考核不過關。真的不布置作業了,家長可能也是不答應的,自己孩子學習退步了怎么辦?又會買大量的試卷,又會報大量的補習班。
現在這種中考、高考的模式,注定了大家都會用時間換成績,孩子再疲憊,也得堅持著,但是,這種堅持,只會讓更多的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
很少有家長能開明的說,我的孩子上個職業技術學校就可以了,大家都想上好大學,但好大學就那么多,也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深造吧,于是,剛出學習,又進補習班就成為常態了。
但是學習是有它內在的規律的,并不是一直不停地學,就能學習好,勞逸結合才是正確的法則。
既要孩子學習好,又要孩子不厭學,我的建議是:教育孩子每節課都認真聽講,每天都把當天的知識點無論如何要搞懂,如果實在有些課程學得不好,查缺補漏,選擇一個合適的補習班補補沒有搞懂的知識也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每一門的課程都隨大流的報個補習班,既浪費錢,又浪費孩子的時間,純屬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