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小z,從表面看,咋都不應該成為一個輟學的孩子。
他的爸爸在事業(yè)單位工作,媽媽在醫(yī)院工作,就連外公外婆都是某大學的退休教授。
在這樣一個全家都是知識分子的家庭,按理來說,他應該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友愛的家庭氛圍,可遺憾的是,他并沒有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少年,反而成為了問題少年。
小z已經(jīng)不去學校好一段時間了,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唯一做的事就是在網(wǎng)上下棋,誰來勸說都不起作用,他拒絕任何人打擾他。
媽媽的工作很忙,從小就不怎么陪伴他,即便下班回家,也是說忙啊、累啊的,不陪伴小z。
爸爸也是早出晚歸,對他不怎么關心。
現(xiàn)在,媽媽叫他吃飯,他充耳不聞,給他送飯到房間,他就罵媽媽、打媽媽。
而爸爸已經(jīng)對他失望了,即便他罵媽媽、打媽媽,爸爸也不管不顧,直到媽媽被打得求助,爸爸才過來制止一下。
爸爸媽媽一直以來最愛給小z說的話就是:“好好學習,不學習,將來你就找不到好工作,就賺不到錢。”
爸爸媽媽對小z的親子關系糟糕到了極點,這個缺愛的孩子,在這樣的一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家庭,本來應該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愛,但卻因為父母不懂得家庭教育、親子關系的知識,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只是一味地給他施壓,讓這個十來歲的孩子既叛逆,又感覺自己很糟糕。
他的爸爸媽媽一直覺得,自己好歹也是本科生,自己能有什么問題呢?孩子的問題都是孩子不好。
父母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為了小z的問題而吵架,爸爸埋怨媽媽不顧家,媽媽埋怨爸爸不作為。
他們真的想改變孩子,但卻不知道孩子的問題,根源在自己身上。
結語: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卻有很多不及格的父母,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卻有很多內(nèi)心缺愛的孩子。
做父母不用考試,但卻需要豐富知識,很多父母覺得自己走過的路,吃過的飯,比孩子多了二三十年,自然懂得比孩子多多了,還能教育不了孩子?
要我說,還真的教育不了,因為他們不懂孩子的心。
這樣的父母,即便都是本科學歷,但在家庭教育方面卻是文盲,他們不知道:孩子有問題,要吃藥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