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說法,家長其實是可以分為四類的,深以為然。
A類:高關注,高干預,常見的雞娃家長,容易高開低走。
B類:高關注,低干預,后勁十足,大概率低開高走。
C類:低關注,低干預,常見的放養型家長,純粹靠孩子自己的天賦。
D類:低關注,高干預,純粹靠孩子天賦,還容易性格扭曲。
解釋一下。
關注: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愿意花時間、精力、金錢,對孩子很上心,愿意幫孩子更好的成長。
干預:就是家長用誘導、說教、命令、逼迫等方式,讓孩子去做家長想讓他們做的,孩子不情愿做的事情。
這四類家長中,最聰明的家長都是B類,高關注,低干預。
我很滿意自己一直是屬于高關注,低干預的家長。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一定要愿意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把自己完成不了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孩子有自己的理想。
這四類家長中,最讓孩子難受的是D類家長,低關注,高干預,孩子就是木偶,家長指哪打哪,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平時對孩子完全不關心,孩子學習怎么樣,在學校是否被霸凌一概不知,但孩子在家干個啥,父母都看著不順眼,整天喋喋不休地說教,典型的打壓式教育模式。這種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在學校被欺凌,因為孩子被父母打壓的已經沒有判斷能力和反抗能力了。
雖然A類家長,高關注,高干預,也有強烈的控制欲,但好歹出發點還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最好是能比自己強。比起D類家長,A類家長雖然也命令、逼迫,但本質上是希望孩子有個好前途的。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家長了解得清清楚楚,一般來說,這些家庭的孩子學習好,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質過硬,不出現心理疾病,大概率孩子是會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前途的。
C類家長,低關注,低干預,俗稱“放羊型”的家長,把孩子像放羊一樣帶到草地,你自己去吃草吧,吃多吃少,與我就沒有關系了,這類家長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什么壓力,如果孩子愛好學習,有主見,大概率在寬松的環境下也會有一個好前途。但如果孩子天性頑劣,那就不好說了。
四類家長,四類教育模式,希望還是多一些高關注、低干預的家長吧。
因為教育除了焦慮的家長和努力的雞娃,或者佛系的家長和放養的孩子以外,對孩子多一些關注,少一些干預的做法似乎是更好一些的,這種家庭的孩子自信,學習動力足,身心也健康,孩子更加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