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跡
——第四屆小小說節花絮
江東璞玉
人跡 ——第四屆小小說節花絮 江東璞玉
6月22日 從商洛到鄭州
早上4點20分,手機鬧鈴響。起床,洗臉。牙昨晚就刷了。檢查一遍昨晚就收拾好的包。4點45分,走出家門。5點,坐上開往西安的長途汽車。7點40分,西安三府彎汽車站。8點50分,西安培華學院,從女兒手里拿到火車票。10點40分,返回火車站。11點47分,登上去鄭州的火車。19點50分,下火車,20點,一腳踏上鄭州火車站廣場。從包里拿出紙條,知道需要坐201路公交車去伊河路百花里下車。找到公交站牌,登上公交車時,天色暗下來。特意數了一下,14站到達百花里。下車,問巷口賣水果的婦女,附近有旅館嗎?答,從這個巷子進去,走到巷口,向西拐,西郊旅館。終于住進旅館,放下一身疲憊的時候,楊總電話:在哪兒?我才看到短信。把旅館退了,過來。到鄭州了還能讓你住旅館?我說,謝謝楊總。我已經住下了。——會議明天才開。我不愿意打攪諸事纏身的楊總。
洗澡。躺在床上看電視。想:從黎明走到天黑,從商洛走到鄭州,只用了一天時間的距離,我卻整整走了七年。
和楊總在一起
6月23日 百花園 5109 5502
伊河路12號。看了多少年,寫了多少年,在心里默念了多少年,向往了多少年,也遐想了多少年。當我真正站在伊河路12號樓下時,我的心倒像深秋的湖水,很平靜。百花園,我終于來了,百花園,我終于近距離來朝拜你了。三樓,當我見到我的責任編輯任曉燕女士時,很驚訝:這么年輕!這么“美女”!
差了一步,沒見到楊總。
嵩山飯店。
報到。一張硬硬的房卡裝在我口袋時,5109就成了我臨時的家。可以休息,可以看電視、可以躺在床上看書,可以給5502打電話。5502是我鄉黨的家。鄉黨是金麻雀得主蘆芙葒先生,是優秀獎得主劉立勤先生。兩位業界資深作家。坐動車來的。
5502,一個熱鬧的房子。熱鬧是因為王往。青年評論家雪弟在談到“小小說可以描寫生活是什么,也可以描寫生活本來應該是什么”時,推舉了王往的《平原詩意》。現實生活本來不是那樣的,那是作者心中的、詩意的生活;熱鬧同樣因為袁炳發。這個早就在小小說界一名二聲的作家,去年初次見面就覺到是認識很久的朋友。這緣于袁炳發的沒有名家的臭架子,沒有成功人士的虛偽和做作。著裝的隨意,講話的幽默,動作的灑脫,豪爽、義氣、不拘小節,典型的東北男人性格。熱鬧更是因為相裕亭。開始關注小小說,就開始關注相裕亭。鹽城系列小小說,做足中國功夫。中國傳統文學底蘊深厚,文化的、傳奇的、驚心動魄的小說的故事。真文學和假文學的區別之一就是,一個有文化,一個沒文化。在沒見到相裕亭以前,意識里他是一個嚴肅的人,板著一張名家臉的人。見到一個總是調侃袁炳發的男人,總是在某一時刻會妙語連珠的男人,沒想到他就是相裕亭。當知道這就是相裕亭時,驚訝地長大了嘴巴。把熱鬧推向高潮的是隨后走進5502的劉建超。劉建超是發我處女作的老師。多年后,發短信時,他還記得那篇賣面皮的副市長女人的小說。在發表那篇處女作的欄目前面,在編輯按語里,劉建超老師把這篇處女作大大秀了一把。劉建超走進來時,一屋子的男人正在聽一個沾點顏色的段子。一屋子的人就都大笑。放肆地笑的時候,就放松了繃著的神經。沒有了名家,沒有了大腕,有的都是朋友。
曾平,戴了眼睛,更顯得文化。其實,寡言的曾平一眼就給人知識分子的印象。但,隨和。還有,李永康,我在網上稱“真男人、真漢子”的男人,見了面,卻是那樣文雅,不茍言笑。從曾平和李永康臉上,我讀到的是成熟作家的平靜,是從容和淡定。
和作家袁炳發老師在一起
6月24紅地毯 簽名墻 金麻雀
嘉賓胸花戴上的時候,紅地毯上,劉立勤喊我,給我拍張照片。紅地毯上,我看到立勤身邊站著一位老者,頭發有點花白。拍過照片,我悄悄問,誰啊?他說,渡邊晴夫!我又問渡邊 ? 情婦?他說,日本微型小說研究渡邊晴夫教授。趕緊把相機交給立勤,說,給我來一張。拉了渡邊晴夫教授,這個矮個子、漢語說得比我好的日本人,真正的外國朋友。看到照片的人,不介紹,絕對不會有人認出這個慈眉善眼的老者是外國人。把名字寫在手心里,向老先生討一本著作《微型小說:發展與交流》(日中微型小說比較研究論集)。先生欣然簽名。
一腳踏上紅地毯,劉建超老師大聲介紹:江東璞玉,真名吳瓊。聽名字是女的,看人其實是男的。同樣的話任曉燕主任也說過,就有點尷尬,有點羞澀。但,很高興,因為有人記得,有人因此而記住了你的名字,記住了你這個人不是很好嗎?簽名墻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各色各樣的名字,行草各異的名字,顯示出小小說的繁榮和興旺。來自海內外的小小說朋友在簽名墻前留影、合影。和楊總合影。和建超老師合影。和我的責編任曉燕主任合影。和芙葒老師合影,和立勤老哥合影。和認識的全國各地的小小說朋友合影。今夕何夕,鼓樂齊鳴?中國鄭州 第四屆小小說節。簽名墻做了照片永遠的背景,照片見證了簽名墻曾經的繁盛。
和日本學者渡邊晴夫在一起
來自海內外的小小說朋友,歡聚一堂。
一個人,闊大的胸懷,把一切可以捏合的力量都捏合在一起。
小小說倡導者獎。
小小說創作終身成就獎。
金麻雀獎。
小小說優秀作品獎。
這個人考慮得很周到,滴水不露。忽然,就有人提出:這個人給那么多人頒獎,這樣獎,那樣獎,其實在這個江湖里,最應該得獎的應該是他!誰給他頒獎呢?
這個人,就是楊曉敏,就是《百花園》、《小小說選刊》的總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走進百花園、走進伊河路12號,就再也沒有走出來。幾十年如一日,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這個叫“小小說”的文體。資深出版人尚振山說,楊總對小小說的感情已經不是熱愛、事業等能說清的了,小小說已經走進了他的生命里。融入他的血液里。是的。當代小小說理論基礎的構建、小小說作者隊伍的打造等等,金麻雀獎的設立、小小說節的定位、筆會、高端論壇……..小小說一步步走向成熟,走近魯獎,無不浸透著他的心血、他的辛勞。
和作家陳力嬌在一起
6月24 高端論壇
除了媒體記者,我也許是最活躍的拍客了。
沒有帶筆記。我用手機短信寫下高端論壇“論者”尊姓大名:
江曾培 黃孟文 劉海濤 凌鼎年 謝志強 渡邊晴夫 凌煥新、秦德龍 東瑞 王往 雪弟
文學不在于反映生活,而在于挖掘人的心靈。
文學不應該描寫生活是什么樣的,而應該描寫生活本來應該是什么樣的。是作者心靈里的生活,美好的、詩意的、讓人熱愛的生活。
——雪弟
小小說的藝術積累
經典意識。陌生化與多樣化。激活想象力。
——秦德龍
文學的小小說,小小說的文學。
——王往
體制的、教育的、出版的。
——劉海濤
不少了。十分鐘。抓住重點。受益匪淺。
和美女責編(現在是兩刊總編公司董事長)任曉燕在一起
6月24 團團坐,分果果
離開的那天晚上,已經很疲憊的楊總房間。楊總坐在獨凳上,沙發上,茶幾上坐滿了虔誠的小小說作者。有時候,一輩子都想不通的道理,在智者的一句話里就可頓開茅塞。智者的話總是充滿智慧和王氣。
看到那么多業界名人傾聽一個智者在傾吐心聲。沒有了5502房間的熱鬧和隨意。團團坐的男人和女人,沒有了插科打諢,沒有了調侃和玩笑。洗耳恭聽,頻頻點頭。佛家說,佛在講道的時候,連草木都停止了跳舞,百獸噤聲。
我說,感悟有兩點:一是為了楊總和百花園的信任,一定要堅持寫下去,不能放棄;二是要出精品。
和兩刊主編秦俑老師在一起
6月25 火車
6點30 交了房卡。
8點37 踏上火車。
給楊總發了一個短信:十分感謝您邀請我參加這次小小說節。它讓我見證了鄭州小小說的大氣和包容,也見證了一個城城市的文化含量。見證了百花園人的執著。感謝鄭州。感謝百花園。感謝楊總。
再見,鄭州;再見,百花園。
2011.6.27
【江東璞玉】,情感美文署名吳瓊,故事報刊多用吳銎。男,1966年出生于陜西商洛。生于鄉村,活于城市。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精短小說研究會副會長。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作品入選《商洛文藝叢書-文學卷》。詩歌《再別安康》入選《94,青春詩歷》,《獨步人生》入選《世紀末――青年詩人330家》。2005年開始小小說(微型小說)創作,作品被《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選載、入選各種年度、權威選本。獲第七、第八界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年度三等獎。出版詩集《愛的履歷》、散文隨筆集《半個蘋果的愛》、小小說集《唱著生活的男孩》、《一里一里的陽光》、《一條自由飛翔的魚》等 。
《唱著生活的男孩》、《一里一里的陽光》、《一條自由飛翔的魚》、《半個蘋果的愛》,有少量存書。喜歡的朋友添加我的微信18091463628(手機)
《魚言魚語微閱讀》征稿啟事
《魚言魚語微閱讀》是一個推送精短美文作品的微信公眾自媒體平臺,歡迎各位積極賜稿!當前欄目設置有小小說,微(閃)小說、小小說(微小說)評論、散文、詩歌等。特別喜歡直抵心靈的文字。拒絕不疼不癢,大眾化、公式化的文字。
1,要求嚴守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文字表達清新流暢,貼近生活。
2,本微刊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如不同意刪改的作者,請在來稿時注明。嚴禁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文責自負。
3,請按照規定格式投稿。一律請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檔(壓縮包)發送。小小說(散文)三篇為宜,詩歌五首,同時附帶作者簡介1份、生活照1張。投稿后及時加編輯微信溝通。不按投稿規格的稿件暫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