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與己不順心的事情,有的人會急火三丈,不顧情形,對他人以強凌弱,甚至失去理智;有的會自生悶氣,心生怨憤,自怨自艾;有的將怒火發泄于親人和自己,難以自控。其實,當氣自過盛,就少了理性,不僅難以做好事情,甚至會把事情搞僵搞砸,人際關系和自我形象承受很大損失。
任何時候,都應不氣。遇事解事,遇難克難,技巧和努力為之;暫不得解,或可迂回,亦可暫避,而無情由強硬以對,不求良果。
自古有道:上謀伐心,中謀獲心,下謀誅心。如何做到上謀,就是要以心攻心,重在勸服。如果在氣頭之上,發自怒火,則難以悉心、細心勸服對方,與良策于心于事。
人在情急,有時認為爭的就是一口氣。其實,如果事情越辦越差,甚至是一個很惡劣的結果,爭哪一口氣又有何價值。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情形,一鄉間路,左右兩司機同到一限寬處,各不相讓,僵持多時,最終誰也走不了。外人相看,無非是兩彪子比“瘋”,沒有其他道理可言。
人有氣而不氣,確實是一種功力。世上多有“笑面虎”,做事智明,但遇事高興也笑,遇事不高興也笑,甚至于他人辱罵時也笑咪咪,不動聲色。這種人不是無能和愚蠢,而實為時機不成時不露鋒芒,時刻在以靜制動,權衡利弊,伺機而發。有人說,有些“笑面虎”,要么平常不與人抵觸,要么會找準時機將人制于“死地”。
當一個氣球吹足氣,就容易“炸”,身不能保。確有其理。在任何時候,氣不是理由,也不應是手段,如果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把問題搞得更復雜,氣絕對就是下下之策。
當氣和火充盈時,最要緊的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環顧前后左右,理性看待自我和他人,尋求能解之道,著重追求良性發展的過程和好的結果,實在不能破解難題,也應自保自穩,絕對不能因氣而生,忘掉一切,惡向一切,損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