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初,我用別人送給我的一個QQ號,誤入騰訊網站的詩風詞韻論壇,這一方悠然天地,讓我又驚又喜。從此,我收拾起幾近泯滅的古典情懷,象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地寫下了不少舊體詩詞。從此,我結識了不少詩友、文友、博友,每一次暢快的交流,都讓自己沉醉。假如沒有網絡,我真不知道這些詩詞能否產生,而那些別樣的人生況味能否有個著落。我不知道。
中秋的月亮,圓而復缺,缺而又圓,就這樣經過了一十四年。網絡繼續著它的繁榮。而我,依然在舊體里游弋,象一條魚,不倦地游著。
千秋歲引
老桂風斜,明波鏡洗。淡露黃花點秋媚。流云汗漫任舒卷,星河浩蕩生涼意。笛聲揚,雁痕輕,千萬里。
莫道玉人心不悔。莫道此身情難似。一入青溟遠生死。從今夜夜空凝目,更無片紙堪相寄。月如霜,歲依舊,幽思起。
我寫到月亮的舊體很多,加起來有一兩百首。這首《千秋歲引》是我寫的最早的中秋詞。那是2002年,我在騰訊網詩風詞韻古體做版主不久,版內組織中秋詩詞活動,我趕在出差之前寫的,雖是應制詞,不過內容還算充實,起碼是替月中仙子感慨了一下,后來被收在當時網絡古體的年萃《有所詩》里。那年的中秋,我是在遙遠的太原度過的。可能是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原因,月亮升起來時,給我感覺是大而圓,象黃土高坡一樣黃中泛紅,無比瑰麗,無比神秘。
2003年的中秋,月兒在云中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的,呈現出一派朦朧的美,格外動人,涼意陣陣,秋聲颯颯,我憑欄有所思,填了一闕《南歌子》:“云抹高天月,風回四野蛩。燈光樓影自朦朧。莫道秋聲頻起老梧桐。 心意如君語,襟懷笑爾雄。晚涼消得漸從容。明日菊花人貌染新紅。”
時光如水,一晃到了2004年。中秋前夜,月亮已經極近圓滿,美得讓人傾心。夜深人靜,我在窗前躑躅著,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思緒穿梭在李太白、蘇東坡經行的時光隧道里,既而沉靜下來,便賦了一首《念奴嬌》:
舉杯酹月,問明夜、光景如何消得?綿密西風吹不散,四壁蛩音動織。淡露生涼,片云綴遠,萬里添深碧。秋聲頻顧,一天風物清寂。 或許老桂遺香,東籬染菊,渾似多情客。半落梧桐飛暗影,到處江南江北。剎那溫柔,醒時重覓,殘墨誰猶拭?階前塵去,閑愁應自拋擲。
2005年,95歲的爺爺于中秋前2周去世,我打小和爺爺生活在一起,更是悲傷莫名。尤其慘淡的是,中秋之日,中午,我去父母那里吃飯,下樓梯時,一腳踩空,不慎左腳腓骨末端骨折,那個疼啊,深入腦海。那天是個陰天,我的心情也陰陰欲雨。此后的一個多月,我是在床上度過的,先后寫了幾十首詩詞。那一個月下了很多天雨。深夜里,我常常聽著雨聲,翻看著稼軒詞,久久難以入睡。有首《西江月》,算是我的自嘲和阿Q:“榻上消磨日漸,書中醉倒方才。幾回夢里暗徘徊,坐聽雨聲無礙。雨色不禁秋色,情懷略似幽懷。應知菊桂此時開,凈洗迷人姿態。 ”那些臥床的日子里,爺爺幾次走入了我的夢境,午夜夢回,我填了一闕《鷓鴣天》:“夢里無由染淚痕,阿爺顏色竟成真。漫驚去后溫情細,恍若生前跡履頻。牽手鬧,捉衣尋。少時滋味漸紛紛。故鄉縱使千般好,一歲清明一斷魂。 ”
到了2006年,腳傷斷斷續續,因為副韌帶受傷,使恢復變得很慢。有時疼起來,讓人憤怒。但是靠憤怒又了無一用,不如讓自己心情淡然些,慢慢的復原。中秋的前夜,自己淡淡地享受著皎月清風,寫了一篇《卜算子》:“無喜也無悲,璧月窗前過。別樣秋聲拂耳來,深淺頻相和。 倦了枕書眠,蝴蝶曾憐我。一夜西風催菊花,曉著花千朵。”月光可以無遮礙照進我的屋子,既而深深的融入我的夢里。
月亮真是美好的寄托,望月懷遠,我們的先輩常常臨風浩嘆,發思古之幽情,有美人香草之眷戀。山長水遠,無限清光,勞人終日夢想。現在,交通發達了,不必為長路迢迢而擔憂。但望月,依然能勾起人的思念和牽掛。2007年的中秋之夜,我望著一輪浩月,用西江月這個清曠的調子填了一首小詞:“月出一輪冰玉,風來幾度秋聲。蛩音斷續動清聽,如夢如花煙景。 漫說團圓今夜,相逢隱約曾經。吾心更比月兒明,寫得一枝梧影。”人生,也許不會因月而圓缺,但至少可以因月而感,那些種種感動的背后,難道不就是一種人生的經驗嘛。
2008年的中秋,博客群里組織了詩詞會,用《清平樂》寫中秋。對這些活動,我一慣的態度是既不積極,也不反對。如果我注意到了,有了感覺,就寫個;要是沒感覺,就放棄。作為練筆,多參加活動,不算是壞事,但也不必為硬寫而湊。詩詞這東西,看上去類似文字游戲,但本質上是述情表意。高明的寫手,就是要用很平常的調子和平常的語言,寫出不一樣的情懷,寫出不一樣的人生感受。即便是很平淡的審美經驗,也要轉換視角,寫出波瀾和曲折,讓人欣賞時被打動,喚起共鳴。于是,我就寫了月在云里的感覺:“云橫天際。月在煙波里。斫卻桂花香霧碎。為問清光何以。 向來一霎悲歡,但隨身外人間。雁字不成夢未,新涼欲與誰言?”有人說它有點象稼軒的《太常引》,我想,辛詞更豪放,更有凌云之氣,更出人意表之外。而我的,只是一點細碎的人生體驗,或許夾雜著一點孤寂的情懷吧。
到了2009年,中秋之夜,月光明澈剔透,目力所致,長空不染纖塵,高爽的清秋,習習的涼風,讓人神思清越。我家在古運河邊,古運河畔就是我的后花園,飯后,我常在河邊散步。這個中秋前后,每晚河里都游著畫舫。在皎潔的月光下,賞著花船,聽著船上奏出的春江花月夜,感覺頗有些類似于桃花源的意境。回到家,高樓之上,那些動人的樂曲,依舊隨風飄來,分明可聞。而月光,不折不扣的瀉下來,仿佛把你泡在水晶宮里。這到讓我想起了坡仙的句子“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想起了老杜的“涼月白紛紛”,也想起了太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真覺得月光神奇而圣潔,又那么迷人,讓我們心動不已。可是,月亮還是會圓而復缺的,所以,別離的愁緒,總讓人低回,也讓人依依不舍。好在坡仙說,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們大可釋懷。這樣的情緒里,我填了一闕《鷓鴣天》:
月怕分明惹別愁,偏將皎皎傍高樓。窺人千里憐相似,投影三分許獨留。 簫鼓近,菊香柔,云中雁字寫清秋。長風浩蕩知吾意,一夜吹過百二州。我填過不少的《鷓鴣天》,有友戲稱我是老鷓鴣,我也不妨慷慨受之。要是能用這樣的詞牌,寫出這么美的秋夜,做一生的鷓鴣又何憾哉?!
2010年的秋天,注定讓我記憶深刻。七夕之日,我們九個揚州兄弟,共同發起成立平山清韻網,以新的論壇平臺,打造揚州舊體詩詞文化的高地。一時間風生水起。或許真是福禍相依,9月11日那天中午,我下樓時,右腳踏空,小腳指跖骨骨折,重復了五年前腳折慘痛經歷。我在一篇《卜算子》里自嘲:
此恨不堪言,非是當年痛。左足還將右足憐,爾汝同一夢。 杖乃舊腰身,相倚秋光送。欲說天行健若飛,大道曾輕用?
幸好有一幫兄弟,有一網平山清韻,讓我的腳折之痛得以緩解。至11月1日,傷初愈。檢點五十日,居然作詩詞三十余篇。那年中秋,是個雨天,我惆悵無奈,填一闋《清波引》以自遣:“憑誰消遣。怕明月、竟相望斷。十分秋半。西風任涼剪。雨色起蒼勁,綠樹樓臺深掩。待邀花菊紛紛,心中事、結成繭。 天猶不管。想簾影、翻作夢短。許千般愿。倚窗思微倦。扶杖恨難竭,此際虹霓如幻。奈何水復山重,玉人正遠。”次日晚,眾兄弟帶酒帶肉帶蟹,在我的高樓之上,歡聚暢飲,謀劃平山未來。那晚秋風習習,月亮又大又圓,是出奇的明亮,天空湛藍如水,確是不可多得的秋色。有《定風波 八月既望適吾腳折眾友備酒肴聚吾處為之賦》為證:“揖杖相迎愧不慚?酒肴各備眾君謙。已罷昨朝風雨事,邀醉,憐人秋色到眉尖。 興至濃時皆舊我,真個,歌呼吟嘯勢穿簾。我有閑琴吹欲裂,冰雪,今宵明月印深藍。”濃得化不開的兄弟之情,是這一年中秋給我的最好禮物,腳傷又算什么呢。
我們對月亮的感情,有時是一種寄托,一種能望到而得不到的美中不足。2011年中秋,云有點多,月亮隱隱約約,接近午夜時分,月光才明澈許多。我在窗前,望月而有所思,填了一首《金盞子》:
遠望東山,共一輪冰魄,我心如雪。颯颯起秋聲,蛩音里,輕涼漫過澄澈。何處老桂初開,惹塵香飄拂。纖云渺,守到夜色深沉,此情誰說。 高潔。任圓缺。天邊雁,由它影明滅。人間自有悲歡,無須問,明朝雨落梧葉。唯愛把盞窗前,聽鳴琴清絕。應知否、枕上一夢悠然,不是蝴蝶。(《金盞子 辛卯中秋望月》)
縱有金盞,又如何排遣此情孤寂!
2012年,平山事業按照既定目標前進,兄弟們詩詞進步明顯。那年中秋是十月一日,和國慶日相合。是夜月色蒼茫,望月之際,我滿滿的情懷溢了出來,便以《臨江仙》自解:“霓彩紅黃燈串,桂華皎潔秋心。流年至此漸涼深。傾城佳氣好,夜色悄登臨。 或有西風輕過,微教眉眼相侵。依稀靜影眷花陰。關山憑一望,情自夢中尋。”江西的一得兄也賦了一首《月夜》七律,我狗尾續貂,即興次韻:
偌大圓蟾來海外,清光直下莽蒼蒼。山河文采浮微影,表里人潮涌暗霜。徹夜西風時逐雁,無邊秋夢獨懷鄉。長街靜罷蟲聲沸,或有詩懷說否桑。
到了2013年,我的人生經歷了許許多多,悲悲喜喜,難以敘述。人生就是一種過程,你無法逃避,有時回頭是一種海闊天空,有時往前走才是唯一選擇。面臨兩難的時候,你要不停地問自己,你需要什么,需要什么,便選擇什么,選擇了,便要堅持到底。那年中秋,月色溶溶,涼風在衣,市詩詞協會在趣園四橋煙雨樓舉行“竹西雅集”,我也應邀參加。此夜,我用“中”字起句“秋”字作尾韻率意成二絕句:
中階坐看月西流,星火無聲汗漫收。不獨團圓秋正好,桂花枝上已逢秋。
中歲情知百味稠,晚涼天氣自銷憂。推窗放入溶溶月,一任蛩聲快報秋。
雖有應制之嫌疑,卻也是自己心境的真實寫照。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進入2014年,我的身體給了我心靈不大不小的傷害。先是一月份因為“后門”之痛,住院手術一個多月,尚未痊愈之際,卻由于意料不到的藥物損害,讓我又轉院住了2個多月,前前后后拖了半年,身體才基本康復。那些日子,我的體重從160斤多掉到130斤以下,成功瘦身轉型,從“胖仔”變成了“型男”,我當年寫的“平生無痩骨”的句子,被無情的否定了。可是,這種瘦完全是種病態,我有風吹欲倒的感受。我不僅體味到每天扎針的痛苦,更對人生多了許多認識,病不僅從口入,也是心入。到中秋時候,我身體基本康復,但還有點虛。我也搬了家,從先前的老城區高樓,搬到老城區邊緣的一個小區二樓,環境尚好,桂香濃郁,安靜而從容。中秋之夜,月亮象害羞女子,只偷偷露了一眼,就被云層蒙上了面紗,讓我們這些望月族徒生無奈之心。為此,我填了一首《清平樂》:
清光何處。黯黯垂云誤。縱使乘風天外去。恐負秋懷一度。 窗前桂子香濃,石根響徹鳴蛩。無限高樓燈火,人間會有相逢。(《清平樂 甲午中秋望月不得》)
之前二日,月光倒是可愛宜人,雖不很圓滿,卻也可以慰人愁懷。我步韻了顧從山一首七律:
月漸團圓千里意,秋風迢遞最難禁。捎來片語猶嘉客,沸起鳴蟲正好音。桂已深濃香未老,詩能奇崛拗言今。廣陵此夜無余事,且掬清光洗俗心。(《甲午中秋前二日夜即興步顧從山韻有寄》)
今年的中秋不屬于我的,它屬于一個嶄新的小生命。他八月十五號出生,到中秋就整整43天了。可愛的小家伙,帶給我們無數新鮮的感受。他一睡一醒一笑一哭都牽動我們的神經。我的喜悅是深沉的,然而面對小生命,我做不到矜持而內斂。我會以后半生呵護他的健康、開心、自信和幸福。今秋又適逢揚州2500周年城慶,我主編的《當代詩詞詠揚州》也已定稿,即將交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付梓印刷。莊周兄主持“中秋吟月茶會”也如期舉行,我們在平山論壇為活動征集30多首吟月詩詞。其中《拜星月慢》就有近二十篇。我的《拜星月慢》如下:
老桂搖香,涼花弄影,淡淡斜陽初下。小閣閑登,任秋風翻惹。舉頭望,恰是、流云窈窕尋壑,暗樹依稀侵夜。懷抱無端,聽潮聲輕打。 驀然間、氣象渾如畫,更知否、醉了銀光瀉。世上苦樂經年,到今宵俱化。笑風流、只學人瀟灑,高寒處、幾顆疏星掛。休問道、燕子歸時,剩青痕在野。
一首《西江月 中秋閑題》也寫了一點人生的感受:
清露暗侵瑤草,銀輝直下山河。秋蟲酣唱夜婆娑,颯颯西風吹過。 花外心難再少,樽前夢不言多。聽來聽去舊情歌,都是凡人一個。
為揚州城慶也作了一首七律,不完全是應制。我從皖地來到這個城市,已經三十年,這里給了我人生無限體驗。我和這個城市已融為一體。我用詩詞由衷的贊美它,為它燦爛的文化而陶醉。詩是這樣的:“桂香匝地起輕寒,燈火樓臺此際看。千載城多煙水跡,一輪月似菊花團。唐風宋韻長相得,古調今聲好自安。淮海維揚州下治,但斟秋色佐清歡。”后天就是中秋,今明晚雖然云多,但我相信后天一定晴空歷歷,明月皎皎。這個中秋月屬于天下一切有情人的。
我的筆還沒有疲倦,我眼里的月光是沾了水的,涼涼的,而又不乏溫情,這樣感覺的中秋,我希望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而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