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江有月《騙不死人》(四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溫其如玉。

三江有月 《騙不死人》(四十九)



接著說實際上相當了不起的老萊子,這個人也是甚至就是道家的啟蒙人物,(就按照通常本來我也贊同的說法,他和老子是兩個人),太史公記載他寫過《老萊子》十五篇(也有說十六篇的)文章言道家之用,《戰(zhàn)國策》等好幾本古籍中有所引用,可惜曹魏時候佚失了。老萊子是當時楚國的名士,比孔子年紀很要大一些,大約和孔子有所交流,甚至是孔子登門求教的可能性比較大,除了孝名之外,他還以壽聞名,(那得等他父母去世多年才能得到這名頭,我看這個跟道術(shù)無關(guān),主要還是遺傳因素),后因楚國白公勝之亂隱居到荊門蒙山(今象山),后來楚惠王去請他出山,但他嘴里答應(yīng)爽快,腳下溜得飛快,然后不知所蹤。
據(jù)說老萊子隱居蒙山時,一書生向老萊子請教《周易》指點,后入道門,書生自稱玄墨道人,這是道家玄墨派(有這派么,似乎也很扯)的起源
崇尚道教的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皇帝是絕不會忘記老萊子這么個著名人物,他們均昭示尋找老萊子故居及墓廬。直至清康熙年間,長沙府在今株洲良都塅發(fā)現(xiàn)一石碑,經(jīng)識篆者辨別才確定是老萊子墓碑,后至乾隆年間才重修其墓,算是給他找了個終老的地方,完成了前朝皇帝的遺愿
荊州郭店墓挖掘之后,有人根據(jù)老子也是楚國人,墓主尸骨的相關(guān)特征符合關(guān)于老子幾條不靠譜的記載,就堅定認為這個墓里面埋葬的就是老子也就是老萊子本人。按照他們的說法,楚國人老子年輕時從楚國去洛陽當了個周王室的圖書管理員可能還干上了館長,后來看到周王室不靈,就辭官回到楚國當孝子,(孔子就是那時經(jīng)常去請教老子的),順便寫了《老萊子》一書;白公勝之亂后,老子應(yīng)楚王之邀從蒙山出來當了太子的老師,并最終在戰(zhàn)國時期老死在郢都,其間,他寫下了不到兩千字的《老子》祖本(也有說這書寫在前的);其后,楚國人在此基礎(chǔ)上綜合諸子百家之言逐漸形成《老子》的五千言版本;而尹喜函谷關(guān)樓觀臺之說則更可能是后來道家編造的。這故事編得極其好玩,似乎也說得通。但我覺得這故事不太考慮其他各方的感受,可能遭到相關(guān)各方的猛烈抨擊,完全可以這樣再改造一下:
接受過孔子登門求教的周朝圖書館長老子自然是當世第一大學(xué)問家,深得各方關(guān)注,聽說他準備掛印封金而去,周王室料定他是要回楚國,就派人阻攔。能夠洞察周王室即將沒落的老子自然能夠料定,決定從繞道從巴蜀回楚,順便考察西部民情。而精通望氣之術(shù)的尹喜則也想到這點,就在函谷也就是崤山一帶(實在不行就去散關(guān))設(shè)置關(guān)卡攔截,反正最后用了紫氣東來的說法搞定了老子,拜老子為師并留下了《老子》的初稿。當老子慢慢轉(zhuǎn)到成都,在樓觀臺研讀完《老子》的尹喜再次在青羊?qū)m逮到老子,進一步深入交流。老子回到楚國之后,改名老萊子,隱居在象山當孝子的同時寫下《老萊子》,但還是有幾個人能找到他,比如又跑到武當山住過一段時間的尹喜,比如玄墨道人,還比如孔子。周游列國的孔子千辛萬苦再次找到老萊子求教,結(jié)果讓楚王發(fā)現(xiàn)了野有大賢。白公勝之亂后,立志圖強的楚惠王把老萊子強行秘密請到郢都教授太子,成為終身太師,并做了楚國的高級幕后顧問,一干就是一百多年,死的時候都兩百多歲了。老萊子在楚國教授了簡王、聲王、悼王、肅王、宣王、威王六任楚王,歷經(jīng)七世,哪怕中間經(jīng)歷了吳起之亂,還是幫助歷任楚王把幾乎被吳國滅掉、經(jīng)歷內(nèi)亂、奄奄一息的楚國干到了戰(zhàn)國七雄中的疆域第一大國。而在楚國作太師期間,老萊子也涉獵了儒家等各門學(xué)說(其實他本來就懂嘛),所以他的墓里除了《老子》之外,還有《太一生水》、《五行》、《六德》《緇衣》、《魯穆公問子思》《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說之道》和《名數(shù)》等各類文獻。而老萊子的后人則帶著《老萊子》一書逃到了長沙府,因為沒有老萊子的消息,后來便給他搞了個衣冠冢。
這樣就和所有人都不沖突了,據(jù)說這是當下作學(xué)問的秘訣。
 
當然,我自己是不大相信老萊子便是老子這個事情的,不過看在都是楚人的份上,幫幫他們。
我說自己是楚人,似乎也很有些牽強。畢竟,我們老家那里真正屬于楚國的時間并沒有多長,只不過整個南方在中原史里,除了楚,還真沒什么好追根溯源的闊國。

 

好吧,我們就來說說楚國這個龐大的話題。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楚人是過去東夷人的一部分,按照《史記》和其他諸多典籍的說法,楚人是高陽帝顓頊的后人,并給出了明確的世系傳承。
楚人尊高陽為先祖。高陽乃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他的孩子里有兩個分別是舜帝和大禹的六世祖,還有就是后來成為楚人的稱這一枝。稱的兒子叫老童(亦名卷章),老童的兒子有重黎和吳回。(老童據(jù)說也是個著名音樂家,同時也是老姓和童姓的始祖,前面說到的老聃更有可能就是他的后人,但也許可能并不姓李;如果老子和老萊子不能重合,他或者也是老萊子的祖先。)
楚人尊老童和祝融吳回為遠祖。重黎先當了帝嚳高辛氏的火正,賜予祝融號。共工氏叛亂,帝嚳派重黎去平定,卻沒有徹底消滅叛亂者帝嚳就在庚寅那一天(也就是屈原出生的日子)殺死了重黎,讓他的弟弟吳回接替重黎的職務(wù),仍稱之為祝融。
吳回兒子陸終,是中國民族演進史上的重要人物,因為他老婆一胎生了六個兒子,而這六個兒子的后代,繁衍成許多重要的姓氏,包括黃、蘇、顧、溫、董、彭、曹、婁等等,(當然。關(guān)于姓氏,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祝融八姓更為有名)傳說陸終娶了一個叫女嬇鬼方氏妹子懷孕三年而不育,于是就搞了個剖腹產(chǎn)(《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一定知道這個事情,所以在女兒國里才會這么教導(dǎo)喝了河水的豬八戒),分別在左右肋里找到三個孩子,分別是長子昆吾次子參胡三子彭祖四子會人五子曹姓六子季連。
季連被楚國王族羋姓尊為始祖,而季連再傳二十八代至鬻熊,鬻熊則被楚人稱之為他們的始祖。
 
說到這里,我們得插播一下祝融的事情。
先得說,祝融不是人名而是官名,實際上,祝融這個官職可以基本上等同司馬。傳說黃帝設(shè)置六相,按照天地春夏秋冬排列,分別是天師、后土、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來大概就是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再后來大概就是主管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的官員,體系和我們前面討論過的《周禮》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區(qū)別。(但也因此我總是隱隱懷疑這個說法是否確實,覺得更可能是后人托黃帝之名,畢竟當偉大的《周禮》面世時曾經(jīng)受到過抵抗或者冷遇,當然,就算黃帝時期已經(jīng)建立了這么一個體系的官員架構(gòu),似乎也蠻正常)。
我們還得注意,上古的祝融實際上整體上分為兩枝,他們并沒有直接的承繼關(guān)系。
早先的一枝是黃帝時代的祝融,他們是烈山氏一枝,(某任)炎帝的后人,根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這個便是人類歷史上記載最早的祝融容光。他率領(lǐng)族人帶著文明和戰(zhàn)爭走進衡山,然后就是我們開頭說到的故事(當然,黃帝沒去衡山自然跟中醫(yī)研究無關(guān)),所以我們把他們叫做衡山祝融氏。還有一種說法,容光還兼任了黃帝的后土也就是司徒,說明傳說人才濟濟的黃帝手邊還是缺少技術(shù)性官僚。
而另外一枝我們剛剛談到的顓頊之后,說明黃帝家族到這時已經(jīng)把祝融這個關(guān)鍵行業(yè)收歸家族內(nèi)部傳承了,而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就認為自己就是此枝首任祝融重黎的后代,據(jù)說有家譜為證。由于重黎、吳回他們是正宗的黃帝后裔,而《左傳》、《周禮》等都認定他們居于軒轅之丘一帶,所以通常就叫他們鄭州祝融氏。
此外,有人認為《山海經(jīng)》里記載的燭龍其實也是祝融,讀音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而已,也是蠻好玩的想法;商人的祖先契其實也干過這個職位,只不過在堯帝時期這個官職改叫司馬了而已,不然,歷史上再多個建立了政權(quán)的祝融家族也挺好玩的。
古人一個龐大家族里,一個分枝往往世代相傳專業(yè)做一件事情,所謂祝融氏,在我看來,大概就是專業(yè)的掌兵世家了。
所以,當歷史資料里一次次談到祝融氏和共工氏的戰(zhàn)爭時候,我們可能真沒必要大驚小怪認為是歷史記錯了時間。
共工氏是炎帝的后裔,有可能是炎帝時期的頭號勢力;甚至有人認為炎帝時期也有九州,都是由共工氏擔(dān)任方伯,如此說來,祝融之前的掌兵世家很有可能是共工;或者共工氏擅長治水,而祝融氏擅長治火,所以后來被稱為水神和火神。不管怎么說,共工氏是上古顯赫家族這點毋庸置疑。
黃帝之前的歷史過于零星散亂,我們回頭再系統(tǒng)整理,現(xiàn)在只討論黃帝之后的事情。
雖然共工氏在黃帝家主政天下時搞了不少叛亂,但更多時候還是臣服的,比如句龍(龔姓先祖)就做過顓頊的后土,輔助大禹治水的四岳(姜姓先祖,是一人還是四人也有不同說法)也是共工氏出身,但他們畢竟是炎帝家族的人,受到排擠也是一定的,勢力強大的他們搞了一些反抗活動其實蠻正常,所以相關(guān)記載中他們分別和顓頊、帝嚳、堯、舜、禹都進行過戰(zhàn)爭,甚至和神農(nóng)、女媧之間也打過,而且似乎一次都沒贏過,也撞了不少次不周山。(但最最好玩的版本卻是:造成撞倒不周山形成天塌地陷促使女媧補天的戰(zhàn)爭原來只是起源于祝融和共工爭搶一枚天鵝蛋。)
打輸了那么多次都沒有被滅族,自然是強大的體現(xiàn)。但我們已經(jīng)很難系統(tǒng)的去梳理偉大的共工氏全面發(fā)展史了。
這個就如慧思入主衡山之后,岳神就不那么受關(guān)注了一樣,除非他有所動作。而岳神的動作在慧思和朝廷以及七大族建立了互動機制之后就偃旗息鼓了。從此,衡山上,岳神只作為慧思的背景存在。

 

按照楚人的說法,由于中原部落或部落集團之間的斗爭日益激烈,季連后裔大約在夏代或商代前期南遷了,而南徙后的羋姓季連家族又從蠻俗,并逐步吸收了漢水中下游和長江中游的原始民族加入,形成了以羋姓季連部落后裔為主鬻熊家族為核心荊蠻居民附庸的基本人員結(jié)構(gòu),故而后來的華夏族視之為楚蠻或者蠻荊,但人家可是自認為地道的中原正統(tǒng)
當然,這個事相當之不靠譜,而我則傾向楚人是南方土著,即使不是蠻荊土著,也只可能是東夷散落的一枝。
 
實際上,楚人第一次站上中原歷史舞臺的是鬻熊,他的戲份不多,卻是精彩的亮相。
當時,《封神榜》的故事還沒有正式開始,當鬻熊走進岐山找到周文王姬昌時,他可能已經(jīng)九十歲了,周文王給他的職位是火師,后來似乎還做了文王的老師,因為號稱打不了虎但能治國的鬻熊寫了一本書《鬻子》作為文王圖謀王業(yè)的教材。
《鬻子》這本書更有可能是道家最早的著作,可惜原本二十多卷現(xiàn)今只存了兩卷,無法窺其全貌,但我們從“發(fā)政施令為天下福謂之道,除去天下之害謂之仁”這樣精彩的語句中,依稀可以想見其風(fēng)采,反正日后武王就是打著天下的名義奪取了英明神武商紂王的江山。
這位鬻熊子,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不算黃帝),換句話說,按照現(xiàn)有的證據(jù),鬻熊子也有可能就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也正因此,老子、老萊子都是楚國人似乎也就很正常了。鬻熊可能也很長壽,周公就針對康叔的問題請教過他,那么他比文王、武王都活得長,肯定也超過百歲一大截,很富有道家特征。
鬻熊在更年輕力壯(允許我用這個詞)、本領(lǐng)更超人的姜子牙來到之后,顯然就沒那么牛了,再者他和周公關(guān)系不錯(可能有合作關(guān)系),肯定不太受周成王待見,加上他還是早死了幾天未及受封,所以在成王隨后不久分封異性諸侯時,只把鬻熊的曾孫熊繹(中間兩代已經(jīng)被熬死了)封了個第四等的子爵,封地五十里,還在窮山惡水的丹陽。但不管怎么說,楚國就這樣開頭了。
關(guān)于最早的楚都丹陽在哪里,歷史上爭議也很大,先后有湖北的秭歸、枝江、丹江口、南漳、保康,河南的淅川、西峽,陜西商縣等說法,似乎也是個龐大的課題,但大體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然我更傾向最早的丹陽肯定在丹水以北(廢話!),但我不太確定是哪個丹水的哪段。那么,待會再說。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那時的楚國貧弱得一塌糊涂。這不,還有證據(jù),根據(jù)清華簡《楚居》篇的描述,大體意思是熊繹到丹陽封地后,建了一個類似宗祠的建筑,房子建好了,沒有可以用來祭祀的貢品,就到鄀國去了一頭小牛,又怕主人來找,連夜宰殺后祭祀,直到今天,楚人如祭祀都還在夜里進行。
做學(xué)問一般得看原文,根據(jù)清華簡辨認、釋讀和整理的這段原文大概是這樣:至酓繹與屈紃思鄀嗌卜徙于夷屯為楩室室既成無以內(nèi)之乃竊鄀人之犝以祭懼其主夜而內(nèi)尸抵今曰夕夕必夜。很難懂的一段文字,尤其是開頭那段,但據(jù)說專家們都已經(jīng)解讀出來,并且找到了幾個版本的歷史原貌,但基本點就是季連之后的楚人其實都是老陜。 
但我對那些號稱是戰(zhàn)國時期的清華簡一直不以為然,總是直覺作偽的可能性更大。當然,由于我至今也沒見過實物,其實就算見過也不能表明什么,反正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自然沒有話語權(quán)。但我覺得偽的原因則是這兩千多片來歷不明的竹簡文字居然極其完整,除了少量故弄玄虛的字句外,幾乎所有的文字都是針對當今爭執(zhí)不休的學(xué)術(shù)問題而來,功利性色彩極為嚴重。這個就比如是一幫人在討論研究諸多歷史問題,突然穿越來一個不愿意多說話的上古神仙,直接把三千年前就準備好的支持某些人理論的答案丟給眾人飄然而去。
所以我也直接選擇不信。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推崇簡單粗暴的辦法,比如有段時間大家熱議揚州發(fā)現(xiàn)了新的楊廣墓,流傳出多學(xué)科無數(shù)項細致入微的實證和分析,有人問我怎么看的時候,我就選擇了這樣的推理,我說:肯定是假的,因為雷塘那墓是阮元(還記得十三經(jīng)么?)定的,當下折騰新墓這事的那幾塊料拼起來也不夠阮元一個小指頭的。
不迷信權(quán)威絕不是不尊重學(xué)識的理由。

 

鄀國盜牛這事很有趣,我很有些希望它是真的,但這事即使是真的似乎也無法證明羋楚的貧弱。在我看來,敢去偷就說明不怕事,偷偷祭祀只不過是怕被人家抓現(xiàn)行面子不好看而已,真要被發(fā)現(xiàn)了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后來的鄀國就一直跟著楚老大混,就算被滅國了也得到楚國的扶持,其后代在楚國繁衍得還是不錯的,難不成為了這段香火情?)
人們經(jīng)常拿楚國開始只有五十里封地說事,但這個本就是標準。按照《禮記》和《孟子》的說法: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也就是說,楚拿到五十里封地這事本來就是符合規(guī)矩的,并沒有受到任何不公的待遇,只不過后來的楚國人用這事做了藐視周王室的借口。
當然,從以上零星說的情況看,也許封地和控制范圍有區(qū)別,名義占地和實際占地不一樣似乎也是我們國家的常態(tài),即使科學(xué)技術(shù)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有權(quán)部門批準的占地面積和實際占地面積一致的情況還是不太多。

 

關(guān)于楚國開端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作為南蠻土著或者東夷后裔,或者就算季連的后人吧,商王朝末期的楚人雄踞云夢澤周邊或者其中一部分已經(jīng)很多年,周邊那些小部落也大多投誠了,他們中的精英們覺得可以向更廣闊的中原發(fā)展,但粗暴的商人顯然不是他們合適的合作伙伴,最后,偉大的巫師和首領(lǐng)鬻熊子找到了姬昌,給周部落帶去了先進的文明、技術(shù)和武器,(也許還帶著最早的完整版本《山海經(jīng)》,)所以鬻熊一開始貴為王師。當然,隨著史上第一妖孽姜子牙加入到姬昌團隊,鬻熊只能讓位于年紀更輕、更善于權(quán)謀和軍事的姜太公了,但鬻熊大概也在和姜太公的交流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搞陰謀詭計能力。
歷史中不曾記載,當姬發(fā)帶著他的部隊從關(guān)中殺出并與八百諸侯組成聯(lián)軍的時候,楚人是在武王大軍里感受祥瑞還是獨自從南方殺入中原。我更傾向于強大的楚人單獨行動,并且走的就是出荊門、襄陽殺向南陽的路線,可以讓我滿足一下鄙視諸葛亮隆中對的惡趣味。可惜的是,在姜太公留有無數(shù)后手的算計中,楚人的這支部隊只是做了一次預(yù)備隊或者側(cè)翼,實際上并沒有派上大的用途,當他們千辛萬苦趕到中原時,偉大的商王子辛已經(jīng)自焚于鹿臺,周武王姬發(fā)業(yè)已就位天子。
而在下一輪周公東征環(huán)節(jié)里,毫無疑問,和姬旦深度同盟的鬻熊子又選擇了正確的陣營,在殷、東、徐、熊、盈、攸、奄、九夷、豐、蒲姑、淮夷和東夷諸國全面倒向三監(jiān)時候,鬻熊子堅定地站在姬旦一方并且成為勝利者。可惜的是,勝利來臨前夕,鬻熊子不幸早逝了幾天(從年紀說可不老小了),等到周成王、周召二公和姜子牙組織召開第二次董事會“大會諸侯、會計其功”時,尚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熊繹很有可能是有些被打壓了,僅僅才拿到子爵身份,(其實也大致靠譜,就算不打壓,楚國想干成第二等的侯還是完全沒機會,能混個三等伯應(yīng)該就算相當不錯甚至有些高攀了,但楚人郁悶的恐怕是那些家伙連爭取的機會都可能沒給熊繹)。
四等子爵熊繹的封地自然要在周王所屬土地上,但好地方都被其他人占走了,楚人只得到丹陽的五十里貧瘠飛地。不管這個飛地是在陜西還是河南,終歸離楚人的大本營有些遠,何況中間還隔著一些小的諸侯國和附庸國。得了封地的熊繹,自然得先去封地上班,那地方窮山惡水什么都不產(chǎn),所以祭祀時偷了人家一頭牛也很正常。

 

關(guān)于丹水是否就是前面提到丹朱被流放的地方,我以為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當然,叫丹水的,除了大家熟知的那個丹江,湖北長陽還有個不大的丹水,是清江的支流,全長七十公里,全流域都處于武陵山最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如果舜南巡或者被流放的地點是衡山,那么可憐的丹朱被流放在武陵山北部似乎也蠻正常。而荊州正在這條丹水的東北面,一定程度也符合丹陽的概念,但那時周的勢力實際還很小,他們的勢力還不足以走出中原,楚人的大本營周人根本就夠不著。所以楚的丹陽似乎只能安排在從秦嶺主脊南坡流下,經(jīng)陜西商洛、河南淅川、湖北丹江口,全長近八百里的漢水最大支流丹江的邊上了。至于具體在哪里,還是留待那些專家們?nèi)パ芯堪桑吘刮乙呀?jīng)搶了人家很多風(fēng)頭了,得給人家留碗飯吃嘛。

 

說到這個武陵山,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湖南張家界那個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實際上,武陵山范圍比這個大許多,其長度超過八百里,面積超過十萬平方公里,它盤踞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的交界地帶,屬云貴高原的東延部分,山脈主體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整條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弧頂突向北西,地質(zhì)學(xué)稱之新華夏構(gòu)造帶之隆起為中國第階梯與第階梯過渡帶,烏江和沅江、澧水分水嶺境內(nèi)有烏江、清江、澧水、沅江、酉水河、阿蓬江、資水等主要河流。海拔在一千公尺左右,峰頂保持著一定平坦面,山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
武陵山脈自云貴高原分三支而下,最終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是長江以南最重要的山脈之一。其北支逶迤于湘、川、鄂邊境為保靖白云山、龍山八面山,連接桑植八大公山、石門壺山一線,湖北的恩施大峽谷、五峰柴埠溪以及長陽武落鐘離山均在其中;中支沿澧水干流北側(cè),為永順大米界,緊連張家界市朝天、張家界;南支則為武陵山脈的主脈,是澧水與沅水的分水嶺為鳳凰臘爾山、永順羊峰山并張家界天門山一線。(很多熟悉和向往的旅游點吧?)
八百里武陵山地質(zhì)構(gòu)造屬于揚子準地臺武陵山褶皺帶泥盆紀石英砂巖是其主要構(gòu)成,這種巖石質(zhì)地堅硬,膠結(jié)致密,產(chǎn)狀平緩,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后經(jīng)地表流水切割及物理、生物風(fēng)化,形成了奇妙的峽谷、方山、石峰、石墻、石柱等多種地形,造就了我國境內(nèi)最為奇妙變幻的山景,是當前和未來相當時間段內(nèi)徒步和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目前開發(fā)的還僅僅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武陵山脈縱貫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西部、重慶市西南部貴州省東北部,成為東西交通的屏障,但局部地段有較低的山隘,又構(gòu)成東西交通的通道。它和江北綿延千里的大巴山脈一起,構(gòu)成了西南的天然屏障。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武陵山脈、大巴山脈和西陵峽共同協(xié)助羸弱的中國軍隊抵擋住了日本人從東面而來的瘋狂進攻,力保西南一隅,并堅挺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避免了亡國之災(zāi)或流亡政府的出現(xiàn)。
 
雖然我在宜昌居住了十來年,和武陵山隔江相望,但去得真不是太多,就算路過也往往懶得進去細看,等離開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很多地方?jīng)]去。一般情況下,人們總覺得手邊的事情隨手就可以抽空干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最后也沒干。
比如那個柴埠溪,我卻是在離開宜昌后差不多十多年后的一個秋天才和幾個文人朋友一起從宜昌去了一趟,當然對其奇崛不遜于、大氣更勝于張家界的景致驚嘆不已,尤其是對一直走在半天云上俯仰山色的旅游方式極為滿意。自然,我也順便推銷了一下我的《山海經(jīng)》不周山論點。
文人們聚在一起總是要出題目的,我們那次的題目是龝裝。這個龝字,其實是秋的異體字,因為這幫人里有一個玩篆刻特溜的家伙(我一直許他當世第一,他卻似乎些怕麻煩總是不那么接受),每次寫秋字都用異體,被大家指責(zé)嘚瑟時自嘲為裝龝;而那次聚會,大家?guī)У亩际乔锾斓囊路l知道趕上不遜盛夏的秋老虎,故大家約定以龝裝為集名,并嵌龝裝二字。因為有感覺,我一口氣寫了四首,其中三首和柴埠溪相關(guān)。
首先交待來歷:
荊宜山色料龝裝。水白風(fēng)清依例涼。
已許煙霞添酒態(tài),不留胡俗占行囊。
寬衣正合偕游緩,青眼誰施麗日長。
興致登臨高絕處,思前賢句汗如漿。

 

這首則以寫景寫實為主:
俯望晴明不染埃。行行鼓掌喚云回。
賞龝裝作老禪客,抱柱休聯(lián)土秀才。
誰許諸峰形入世,不堪轉(zhuǎn)角浪登臺。
天工一筆招飛隼,間在毫尖寫碧苔。

 

而這首則東扯西拉,說古論今,極富歷史主義玄幻色彩,顯然已經(jīng)很符合集名龝裝二字的本來面目了:
西江總?cè)鞘駥p。煙樹同流降此城。
問澤千年三楚擴,流觴有計一亭名。
詩文收拾龝裝去,經(jīng)緯編排曲擺平。
縱復(fù)東山知謝賞,武陵疑亦不周傾。

 

聚會結(jié)束之前,大家又在宜昌分了一回韻,我依然對著柴埠溪和那天吃飯放蕩形骸之態(tài)下手,好生雙關(guān)了一把:
藏山小筑分韻得端字記柴埠溪行
野店晴秋鄉(xiāng)土餐。平原督使故人歡。
因生壯氣驚浮夢,長覺清風(fēng)越攢巒。
碧蟻藏淵搜瓿底,紅峰如柱上眉端。
狂歌喚得閑鷹起,或是同游且細看。
(平原督郵是劣酒的代稱,《世說新語》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主簿還兼職桓系品酒師,極善辨酒好壞,但這人似乎也有些龝裝,不好好說話,非得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因為青州有個齊郡,齊與臍同音,好酒可以一直達到臍部;而劣酒則叫做平原督郵,因為平原郡有個鬲縣,鬲與膈同音,劣酒酒力只能到達胸腹之間。

 

 
圖片提供: 姜福森  王迎發(f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楚國王室都是羋姓熊氏,是不是意味著楚人是“熊”的傳人?
荊蠻與楚蠻
篳路藍縷的故事
誰是'南蠻'?一文讀懂中國古代 '南蠻'所指人群的變遷歷程
江林昌:出土文獻所見“老莊學(xué)派”與“黃老學(xué)派”
【中華有熊氏熊姓宗譜】(上古-至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汝阳县| 南开区| 莱西市| 井陉县| 恩平市| 大安市| 万荣县| 凤山县| 绥中县| 新郑市| 葵青区| 凤山县| 咸宁市| 青海省| 天津市| 洛川县| 天峻县| 阳新县| 西丰县| 绵竹市| 浏阳市| 泽州县| 固安县| 商城县| 淮安市| 南康市| 洱源县| 咸宁市| 天台县| 竹北市| 横山县| 阳新县| 双辽市| 云霄县| 门头沟区| 那曲县| 汤原县| 拉孜县| 内丘县|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