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文)
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
審辨的方法是以水源為定,故大干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干龍則大溪大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惟田源溝漁夾送。
觀水源長短而枝干大小見矣。
兩山之間必有一水,兩水之間必有一山。
龍的貴賤咸基于來龍祖山的遠近,龍之有祖,猶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源遠則流長,根深則葉茂。
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福亦短促。
一個山系的形成,要經過一個相當漫長的生長過程。
山系越大,山脈越長,形成的時間越長,其地質構造越穩定。
山系高華宏大,由其根基遮據,支持于下者厚重也。
根腳之大,必是老硬石骨作體,非石不能勝其大。
低小之山,必根枝(基)迫窄,土肉居多。
風水家還把山態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為圓直曲銳方諸象,稱為“五星形體”,認為五種山形按五行相生排列而來便是“生龍”。
“生龍”也就是指山巒起伏,行止有致,生動美觀。五星咸備,其實就是對變化豐富的山態的追求。
“生氣”還包含有“生態”良好的意思。
“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充滿生氣的巒體應該是:“紫氣如蓋,蒼煙若浮,云蒸鐳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列,土香而膩,石潤而明,氣方鐘;“臺唇帳蓋、“蘆鞭王字“飛龍入首”、“展翅飛蛾”、“金星寶蓋”等種種富貴格局。
《地理正宗》說道:“龍有支和垅兩個不同部分,葬在龍垅不如葬在龍支吉利;垅是龍身上(山)的骨頭,而支是龍身上的肉。
因此,葬在龍骨頭(巖石)上不如葬在龍肉(土)里吉利。”
這段話意思為人骨能凝聚生氣而山骨(巖石)不能,因為生氣只能在土中運行,巖石不易將生氣傳給死者。
骨意為巖石或帶石的山。支是指從龍的主體上延伸下來的山脈或山丘上的一條連綿不斷的脊線,而垅不必是龍的支脈,可以是任何高出周圍地形的地方。
因此,很明顯有土的山或者同時是龍肢的山丘是埋葬死者的吉穴。
該觀點反映了《葬書》中的一條古老的風水原則,即(寸草不生的石山)為兇山”。
按照風水標準,龍可分為很多種類。
1.生龍和死龍
不是所有的龍都有資格提供基地,只有生龍才行。
生龍指那些奔騰翻滾、蜿蜒起伏、東游西走、姿態萬千、形如嬌龍的山脈。
死龍則指那種僵直如尸、體態單調、形同死蛇的山脈。
2.主龍與支龍
根據他們的起源不同,所有的龍都可劃歸這兩種類型。
主龍和支龍的主要區別為:前者是一個地區的最高山脈,它構成其他小山的支柱;而后者是主山的一條小支脈。
昆侖山是天地的支柱。
它位于世界寰宇之中,好像是人的脊柱或房屋的大梁。
從此中心出發,四條蓬龍(四條山脈相當于動物的四肢)伸向世界四方,成為東西南北四部分。
北支和西支就是高大的崆峒山,東支一直延伸到朝鮮,只有南支進入中國。
風水龍的中心就是昆侖山,由此起始四條主龍之一奔行至朝鮮,形成了朝鮮的祖宗山-白頭山。
從白頭山起始,朝鮮的主龍一直向南延伸,產生了遍布朝鮮的大量次級支龍。
3.陰龍和陽龍
如果龍(山脈)由起點向左運行,并按順時針方向盤旋(如始于主山的青龍山),則稱為陽龍。
若與陽龍反方向運行(如始于主山的白虎山),即稱吝為陰龍。
陰陽二龍,不管怎樣。在運行時普遍微偏向左或右。
因此,陰陽二龍建通常總有些細微的陰、陽因素。
4.順逆龍
主龍某些部分或其支龍偶而與主龍反方向運行,則稱其為逆龍。
順龍自然是和主龍的運行方向一致。
吉祥地通常位于順逆龍保持平衡狀態的地方,如果只有順龍,眾所周知山就無法把生氣集聚到某一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