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精華,10分鐘的干貨
作者:古典
類別:個人成長 思維認知
古典說,作為職業(yè)規(guī)劃師,一直有一個困惑,為什么人們的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不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個體不重要,選擇什么方向、站在什么風口、處在什么趨勢,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何做選擇,就更重要。
這個時代的高手,會通過利用新趨勢、新技術、新手段,放大個人努力,實現(xiàn)非線性的指數(shù)級增長和躍遷式上升。
1
高手的暗箱
1、知道知識在哪兒,比知道知識是什么更重要
古典對這個時代特質(zhì)的評價是:信息變多、思考變淺;機會變多、競爭跨界;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信息太多,無法管控自己注意力和無法找到重點的人,就會沉溺在信息海洋中。
不會聯(lián)機的人無法與人協(xié)作,不會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技術進步會顛覆傳統(tǒng)技能,你可以被技術顛覆,也可以利用新技術成為新人類。
這個時代,我們最應該學會的,就是外包大腦。
人類從學會講故事,到發(fā)明文字,不斷把知識、經(jīng)驗外包,釋放了人類大腦。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記憶也被外包,大腦只需觀察、思考和創(chuàng)造。
所以要改變認知方式,調(diào)用知識而非記憶知識。
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里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聯(lián)機獲取信息,獨立思考實踐,成為一個聯(lián)機的獨立思考者。
2、躍遷是一種跨越式發(fā)展
刻意練習帶來的進步是自我迭代,而利用科技和社會系統(tǒng)的能量,實現(xiàn)跨越式升級,是自我躍遷。
持續(xù)的學習,突然的頓悟,打開天眼,過去的困擾迎刃而解,這是認知躍遷。
按照新的頓悟,持續(xù)的努力并沒有多大變化,但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個新臺階,這是能力躍遷。
通過長期積累和爬坡,做出幾個重大選擇,換了幾個平臺之后,身份、能力和水平突然上升一個新的層級,看問題做事情的力道完全不同,這是能級躍遷。
心智模式的轉(zhuǎn)變,對內(nèi)提升潛能,對外發(fā)現(xiàn)可能,這就是一個人認知躍遷的關鍵。
能力躍遷的關鍵,是吸取能量,利用趨勢和規(guī)律。
就像長江商學院的校訓說的:取勢、明道、優(yōu)術。識別規(guī)律、抓住趨勢,這是最重要的。
2
高手戰(zhàn)略
如果你要指點四周風景,你先要自己爬上屋頂。——歌德
今天是一個機會遍地的時代。也正因為機會遍地都是,所以在單一領域成功的概率更小了,競爭更激烈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就像巴菲特說的,只在“甜蜜區(qū)”擊球,只做高價值的事情。
古典以新東方的名師為例,講了他們?nèi)绾卫脵C遇快速崛起。一般新東方的名師,都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課程設計、呈現(xiàn)能力、個人魅力、積極心態(tài)這五項能力。
第一次躍遷:先投入20%的精力,把單項技能提高到80分,然后快速切換到下一項能力。五項能力都拿到80分的老師,和單項100分的老師,就有了4倍的差距。
第二次躍遷:內(nèi)部看打分,外部看名氣。打分多的老師,排課會多,有更多鍛煉機會,學生反饋會多,老師名氣會大,這又會帶來更多的排課,形成正循環(huán)。
第三次躍遷:新東方開始開設大班,都在郊區(qū),就給老師發(fā)通勤車。結(jié)果排課多的老師就能在車上頻繁碰面,這些頂級的大腦就開始互聯(lián),形成了新的圈層。
1、頭部效應: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世界是不公平的,不是正態(tài)分布,而是偏向冪律分布,也就是富者越富。這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更加明顯,資源會越來越多的向頭部節(jié)點集中。
對于個人來說,就是接受現(xiàn)實,利用杠桿,選準站位。
一旦成為某一個系統(tǒng)的頭部,系統(tǒng)就會產(chǎn)生正反饋。(系統(tǒng)思維4:小成功靠聰明才智,大成就靠增強回路)
頭部,就是自己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并且具有優(yōu)勢的領域。
這里尤其需要注意,不要從自己現(xiàn)有的優(yōu)勢出發(fā),因為這會被自己現(xiàn)有的能力所框定。古典的建議是,先確定高價值,再思考自己的差異化優(yōu)勢,從身邊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2、迭代:聰明人的笨功夫
李昌鎬不求妙手,只追求51%的勝率,每次就勝對方半子。因為妙手需要靈感,而靈感不可復制,不可迭代。
曾國藩,結(jié)硬寨,打呆仗,也是同理。
所以巴菲特說,跨越那些1尺的欄桿,而不是7尺的欄桿。買那些獲勝概率大的投資,而不是那些概率小收益大的投資。
小的成功具有可復制性,可以不斷地積累。
新手看勝負,高手看概率。
3
聯(lián)機學習
1、功利學習法:
一是要識別知識源頭,不要被三、四手的傳播誤讀誤解了。
二是提升認知效率,要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要“功利性”的閱讀,設定目標,分配資源。
三是建立知識晶體。知識晶體就是把散裝的知識點,通過體系化的架構(gòu)搭建起來。有四種:關聯(lián),樹狀,序列,數(shù)據(jù)。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結(jié)構(gòu)化的知識體系,把所有的知識串起來。自己沒有知識體系,看過多少書、聽過多少課,都是沒用的。
2、聯(lián)機學習者:
古典講了一個“學渣”如何申請國外大牛導師的研究生的傳奇經(jīng)歷。這個就不劇透了,很有趣。
他又講到李小龍,大二就開始教授詠春拳,結(jié)合學習的哲學和心理學,搭建自己的武術哲學體系,然后也學習弟子的武術,整合入跆拳道。
聯(lián)機學習,就是通過分享和交流,加快認知速度,最終整合自己的體系,實現(xiàn)知識躍遷。
從自己思考“該怎么辦”,到“誰會知道答案”?個體知識會變成群體智慧。
古典寫這本書的過程,就是召集了一些牛人組成了一個躍遷群,按照多元、高頻、提問、結(jié)構(gòu)、匯聚等原則,實現(xiàn)了整體認知躍遷。用一位伙伴的話來說:“你能聽到快速進化時,耳邊的風聲”。
古典又提到了一種思想夜宴。細節(jié)不描述,談點我的感受。
躍遷群和思想夜宴的前提,是每個人都足夠有思想,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多元異質(zhì),有利于思想碰撞;第三條,牛人會結(jié)識牛人,所以人家的知識結(jié)構(gòu)、信息密度、資源網(wǎng)絡,都是指數(shù)級增長。
普通的人,先提升自己,再加入圈子,別一門心的只是琢磨圈子了。
3、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如果一個知識不能被用來解決問題,那就不值得學習。
以問題為中心,才能有效的把知識體系串起來,為我們服務。提問即創(chuàng)造。
做一名真正的終身提問者,比終身學習者更有效。終身提問者的學習目標更清晰,更不會在知識樹里迷路,問題就是他的明燈。
別列書單,列問題單。
知識IPO,把知識變?yōu)閮r值,把問題變?yōu)榇鸢浮L岢龊脝栴},解決問題,用輸出倒逼輸入。
這一點對我的觸動真的很大。以前我們總說,自己是終身學習者。我認為以后這個名字應該改一下,我希望成為一個終身提問者。
終身提問者,以好奇心為驅(qū)使,以問題為出發(fā)點,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實踐,學習效率高、實踐有反饋。不是知識自嗨,而是學以致用。
4
破局思維
很多時候,人們是在低水平的不斷重復,找不到出路,就像落入一個困局之中。這時候無論采取什么改變,都是第一序列改變,都不能解決問題。
如何破局?必須跳出原有框架,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看待問題,進行第二序列改變。就是要認知升維,能力升維。如何做?
人生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多層系統(tǒng),我們沒法直接跳過下面一步登頂。兩點之間,最近的不一定是直線,而是阻力最小,控制點最多的線。
多層布點,單點可控,把宏偉的大目標,分解為精確的小目標,一步步實現(xiàn)小目標,接近大目標。
破局不要期待靈光乍現(xiàn),應該眼望北極星、心中有標尺、腳下有方向,日拱一卒,厚積薄發(fā),通過行動的量變達到思考的質(zhì)變。
5
內(nèi)在修煉
只有連接,才有價值。在這個時代的,分享創(chuàng)造價值,互通有無是一種智慧。
只有開放,才能專注。放眼世界,有了更大的格局,才能更好的做好眼前事。
《稀缺》這本門書提到“思維帶寬”。窮人貧窮,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解決溫飽問題上,沒有精力思考長遠發(fā)展。同理,就像老喻說的,窮人是放棄了時間權和概率權。
這個時代,看似海量免費信息,但是人最缺乏的是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
《貧窮的本質(zhì)》里也提到,窮人由于自控力和心智資源的缺失,使得本該用在健康、教育上的投資,都去花在消費品和奢侈品上。
寫到最后,古典用高手戰(zhàn)略的選擇思路來做選擇,哪些是“高價值、高優(yōu)勢”的關系?
親人
價值觀和夢想與你一致的人,幫他們就是幫自己
能和你一起成長的人
能理解你、支持你情感的人
有實力、主動幫過你的人
查理·芒格說,要想得到一樣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最后
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這本書可能注定是一本大眾又小眾的書。
說這本書大眾,是因為這本書,符合古典作為年輕人職業(yè)選擇導師的定位,是幾乎面向所有有職業(yè)困惑、有成長選擇難題的人,應該細細品讀的一本書。我為什么看了幾遍,就是吸取精華,很多點甚至可以直接拿來就用了。
說這本書小眾,是因為真正能夠看懂并做到的一定是微乎其微。因為真正成功的高手一定是極少數(shù),薇婭一個人的帶貨能力超過很多家上市公司。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流量越來越向頭部集中。
古典把所有的事實、道理和方法都擺在所有人面前了,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難。
我的觀點是,你的榜樣不應該是馬云,甚至都不應該是古典,就是你身邊那些比你優(yōu)秀一點的人。學學你身邊能夠堅持運動的人,堅持讀書的人,堅持學習進化的人,你夠得著、做得到。
不要好高騖遠,只要腳踏實地。
如果你也想聽到“快速進化時耳邊的風聲”,歡迎你來,北山的人生算法,21天牛人訓練營,玩法多多,精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