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財富來源,主要有四個途徑:繼承、勞動、投資、意外之財。
我們不能決定人生拿到什么樣的牌,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打好這副牌。
0
巨富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安德魯·卡耐基(1835—1919)
1889年,在布拉多克圖書館的落成儀式上,時年54歲的安德魯·卡耐基,宣布自己“逐漸退出商業圈”。
當年6月,卡內基在《北美評論》上,發表了最著名的一篇文章“財富”,隨后又改名為“財富的福音”。
卡內基說,處理手上的巨大財富,有三種方式:
把它留給后代
去世之后捐贈給公益事業
巨富本人在有生之年妥善處理
對于第一種,用卡內基的話說“將全能的美元留給兒子,如同留下禍根”。
其次,死后捐錢,他的愿望和目標很難實現。而且,“花錢和賺錢一樣需要高超的才能”。
所以,卡內基認為,只有第三種方式才是合理的,巨富們要在活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財富用在對社會最有益的事業上。
這是富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為社會樹立一種簡樸的、不事張揚的人生樣板,適當地滿足家人合理的生活需求。完成這些之后,應該把所有的剩余收入簡單地看成是社會委托自己管理的信托基金,當仁不讓地承擔起管理職責,依據自己的判斷將錢財用于對社會最有益的事業。——《財富的福音》
這段故事,跟我有什么關系?
我們連1個億的小目標都無法實現,這有什么意義?有的。
連巨富都認為“留給孩子過多的財富是種下禍患”,你自己就不要天天做美夢,等著繼承巨額財富,或者是買彩票發意外之財。
先有格局和能力,財富會隨之而來。
如果一個人沒有駕馭財富的格局和能力,無論是繼承還是意外之財,不是福報,而是禍根。
財富只有靠智慧和雙手去創造,才最靠譜。
1
投資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沃倫·巴菲特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勞動才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為什么要從投資開始講起呢?
答案很簡單——
第一,一個不懂投資的人,不會積累財富;
第二,不懂投資,勞動賺來的錢,也會浪費掉。
投資,就是今天投入1元錢,明天能夠收回超過1元錢。
與投資對應的是消費,消費是把勞動掙來的錢換成商品或服務,用完就完了。
同樣的10萬元,存到銀行收利息,就是投資或儲蓄;而買了一輛車,就是消費。當然如果你開著這輛車跑滴滴,也算投資。
簡而言之,錢能生錢,就是投資;花了就完,就是消費。
投資什么?
只有一種方式,讓你的財富越來越多,就是收入大于支出。掙得多,花的少。
有了結余,你就可以去做投資,錢生錢。
沒有結余,你明天花的錢,只能等著今天掙,這樣的話,你永遠在疲于奔命。
很多窮人為何永遠跨越不了自己的圈層,就是因為他們永遠沒有時間和金錢,去投資那些面向未來的事情。
那投資什么?不僅僅是投資金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投資于自己。人行了,一切都行了。聰明的人都知道對于自己進行投資,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把自己變得優秀,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第二,投資于時間。你不花時間做重要的事情,你就永遠沒有時間做事情。你的時間和金錢流向到哪里,人生就會走向哪里?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第三,投資于資產。選擇那些你能夠理解的投資品種,待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相信專業的力量,讓自己的財富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應該投資哪些資產呢?
1、房產。
一二線城市的房產,是這些年唯一能夠實現大規模財富躍遷的最主要的投資方式。
對于普通人來說,多數家庭最主要的資產還是房產。汽車逐年貶值,名牌包包和奢侈品,在買入之后就迅速貶值。房產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是能夠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徑。
2、金融產品。
銀行存款、國債、保險等投資,收益率較低,至少能夠保證本金和微薄的利息。
股票、基金等高風險產品,收益率可觀,但是風險也非常大,業余選手到這里,基本都是分母,給別人做貢獻。
3、投資項目。
投資項目良莠不齊,普通人也很難分辨。現在經濟形勢變化莫測,尤其今年黑天鵝疫情影響,哪個行業能獨善其身?
這個時代最有錢的人,只有兩類,一是創業者,一是投資人。
職業投資人,就是那些掌握財富分配秘籍的人,他們占據了社會價值網絡的核心節點,他們會讓錢生錢,所以他們的身上會匯聚更多的錢。
創業者,承擔了最高的風險,把個人技能和投資All In到自己的事業之中,所以,一旦成功,就可以讓自己的個人財富實現幾何級數字增長。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有一種方式可以分享職業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成長紅利,就是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
當然,由于選股這個技術本身有難度,巴菲特推薦了一個最佳方案,就是購買“指數型基金”,相當于購買了一籃子股票的組合,能夠享受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
以2020年為例,今年市場遭遇黑天鵝,但是,上證綜合指數上漲10%,創業板指數甚至上漲超過50%。
2
勞動
人是最大的價值,大腦和雙手就是印鈔機。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靠自己,才有持續的賺錢能力。
所以終身學習,終身成長,是每個人成功人士的不二法門。
但是,這里有幾個誤區一定要避免:
1、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只用蠻力,行動上很勤奮,思想上很懶惰。看似很拼命,其實都是在低水平上重復。
老喻評價大多數考研的人,都是一種“積極上進的逃避策略”,貌似積極,實則逃避。對于一只早晚要下場游泳的鴨子來說,去學習飛行課就是浪費時間。
2、只囤積知識,從不實踐應用。
一直在收集信息,一直在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積極的學習,持續的輸入,從不輸出,很少實踐。
老喻說,要把知識穿過身體。穿過身體就是去實踐,去做。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要敢于行動,敢于閉環,敢于挑戰不完美。
3、固守現有經驗,不敢應對不確定性。
不敢跳出舒適區,沉浸在現有的安樂窩了。想舒舒服服的成長,那永遠也長不大。
成長就是蛻變,就是剝掉身上的繭殼,一定伴隨著痛苦、難受、迷茫、無助,就像把自己丟在了一個黑暗森林中,要獨自尋找走出的方向。
不確定性其實打破了成長的邊界,產生更大的可能。想讓自己更好的唯一方式,就是擁抱變化。
這幾條聽起來有點虛,但卻是最實在的干貨。尤其是走過來的人,才真正的知道這些都是成長路上的坑。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從坑里爬出來。
所以,坐井觀天的人,當然不知道井外的世界,也不知道我們說的井是什么樣,因為他身在此坑中,對于坑都沒有認知。
認知能力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
每個人都無法賺到超越自己認知的錢。即使一時僥幸,靠運氣獲得意外之財,也會靠自己的實力賠掉。
大腦才是印鈔機,而且印的都是“真鈔”。
所以,提升認知,修煉本領,躬身實踐,提高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讓自己的每一分付出越來越值錢。
這個時代,越來越多元,什么都可以做。但同時,也說明競爭的烈度越來越大,因為跨界競爭越來越多。
與其東張西望找答案,不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力出一孔,擊穿閾值。
如果你PPT做的好,就好好做PPT,如果你喜歡寫文章,就好好研究寫作……任何一個垂直領域做好了,都有機會。
當自我價值越來越專業以后,你就可以打造了自己這個最大的IP,把自己變成了一家創業公司。
3
創業
有的人因為看見所以相信,有的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馬云
創業,是唯一一個可以把投資和個人成長高度結合的事業。
相當于自己下場,親自干活。自己兼具老板和打工者的角色,自己給自己打工,自己是自己的投資人。
所以,創業一旦成功,收獲的將是巨大的回報。
幾乎所有財富排行榜的富豪,都是創業者,都是合伙人。
成功的創業者畢竟是極少數的,所以他們才能獲得最大的財富。
這是公平的,因為大多數人不愿意賭上身家去押注不確定的未來。
但如今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成為個人創業者,自己是自己的CEO,通過創業實踐去學習和成長,未嘗不是一種更好的成長方式。
從馬云的創業經歷中可見一二:
1988年,馬云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后馬云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1992年,成立海博翻譯社。為生存下去,馬云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還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藥,推銷對象上至大醫院,下至赤腳醫生。
1994年,海博翻譯社營收持平。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和馬云聊互聯網。
1995年年初,海博翻譯社開始賺錢。馬云作為翻譯來到洛杉磯溝通落實一起高速公路投資未果后。從洛杉磯飛到西雅圖找比爾,比爾領馬云去西雅圖第一個ISP公司VBN參觀。
1995年3月,馬云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準備創業。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云、馬云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
1995年7月,中國黃頁為浙江省外宣辦做了一個網站,在網上宣傳浙江的經濟文化,名曰“金鴿工程”。
1996年3月,由于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分食市場,馬云決定和杭州電信合并。中國黃頁作價60萬元,占30%股份,杭州電信投現金140萬人民幣,占70%股份。
1997年,在得到外經貿部進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邀請后,馬云決定放棄中國黃頁。他將自己所持的21%中國黃頁以每股2、3毛錢的價格賤賣給了公司,拿回10多萬元。之后馬云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網站。
1999年3月,馬云正式辭去公職,回到杭州,匯集15羅漢,湊夠50萬元人民幣創建阿里巴巴。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后,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云談了4天后,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從馬云的早期經歷可以看出:
1、英語基本功,使得他早早的接觸外貿、接觸世界,提前站在未來;
2、當老師的經歷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馬云吸引那么多學生、朋友和追隨者的重要素質;
3、創業家的素養是天生的。倒賣貨品的經歷,讓他有基層實戰經驗,也深知小企業痛點;
4、1995年第一時間接觸互聯網,讓他獲得了信息優勢,但要不是他有英語和外貿的經驗積累,他不會有認知優勢。就像俞敏洪自己說的,他也是1995年去了美國,也知道了互聯網,只是覺得好玩而已。
5、1995年3月辭職創業,建立中國黃頁,一年后,2萬元就變成價值60萬元股權。即使1997年進京賤賣股權也獲得了10多萬的現金。不到兩年投資翻了5倍。要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后來的阿里巴巴。
6、1997年從浙江省到中央對外經貿部,馬云已經實現了巨大的跨越,而且在北京就搭建了一系列的網站。這些基本功的訓練,其實就為之后的阿里巴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阿里巴巴從1995年中國黃頁就已經開始,要不何以1999年能夠快速起飛,能夠獲得蔡崇信的火線加盟。
所有偉大的開始都不是靈光一現,序幕往往在數年前就已經拉開。
你今天的積累,只是為了之后更好的騰飛。
創業不都是高光時刻,開始往往都是痛苦和掙扎。熬過來的就是先賢,沒熬過來的就是先烈。
不要想著一步到位,沒有那么好的機會留給你,你要不親自下場走一圈、體驗一下,你永遠不會抓住創業的紅利,風口來了你也不在這里。
成長最好的方式,就是躬身入局。
結語
錢從哪兒來?
做好主業,有飯吃
想干大事,去創業
想賺大錢,學投資
想找資源,進圈子
這個時代,不持續的提升自己的核心價值,就是辜負了時代給予每個人的機遇。不找到一個持續增值的睡后收入模式,就是浪費了時代的紅利。
這個時代,并不公平,不講苦勞,只看結果。
***未來春藤***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說,你要把你的戰略目標,聚焦到未來十年不會變化的事情上。
教育、健康、財富,這是未來十年的大藍海。
很多人覺得孩子的錢好掙,父母給孩子投資的錢不計成本。所以,轟轟烈烈的K12教育機構應運而生,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越來越低。但很少有專門針對家長的教育產品。即使有一些,也只是K12教育的輔助項目。
什么是好的創業項目?第一,風險低;第二,收益高;第三,有成長;第四,有意義。
最好的商業模式,是最具有反脆弱的商業模式,成本有限,收入無限。未來春藤,就是如此,這是少有的讓人既有成就感又有幸福感的事業。(辭掉鐵飯碗,加入未來春藤,余生只需做好這一件事)
未來春藤,是家長和優質教育資源的連接器,幫助中國家長掌握最小必要知識,幫助孩子做出更好的選擇,讓家庭和睦溫暖,未來春藤的理想使命值得尊敬,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滿滿的正能量。
未來春藤,是牛人匯聚的圈層,是厲害的人之間的連接器。加入其中,我接觸到全國各地優秀的合作伙伴。和厲害的人一起進化,共同成長,讓我的認知和能力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相當于上了一個實戰商學院。
未來春藤,其實就是一個鏈接器。通過未來春藤,鏈接了一批有教育初心的優秀伙伴,鏈接了一批在各行各業優秀的商業精英。未來春藤用家長教育這個千年不變的共同話題,可以鏈接各行各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異業聯盟。
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我更相信,你做一件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業,時代不會辜負你。
9月11日沈陽,12日長春,未來春藤項目說明會,和厲害的人一起進化。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