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容易復發是大多數腎友的感受,腎病特別難治也困擾了不少腎友。然而,最讓人擔心的是以后將會發展為尿毒癥。復發的腎病,通常指的是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如微小病變、膜性腎病與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或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的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狼瘡性腎炎等。它們中的部分患者特別容易復發,也可診斷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 而腎病朋友口中說的“難治”與醫學上的“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并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說,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包括頻繁復發型、激素依賴型及激素抵抗型等三種類型的腎病綜合征。即如下三種: 第一種,“頻繁復發型”,指的是經治療完全緩解后半年內復發超過2次或一年內復發超過3次者; 第二種,“激素依賴型”,指的是經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并已獲得完全緩解的腎病綜合征,在激素減量過程中或停藥后2周內復發者; 第三種,“激素抵抗型”,指的是規范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后完全無效者。 在如上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三種類型中,第三種屬于真正難治的腎病綜合征的類型,而前兩種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難治,而是容易復發的類型。 還有一種類型的腎病綜合征,往往也會被錯誤地認為屬于復發的腎病綜合征,即經首次治療后,雖然患者的水腫消退了,但其它指標并沒有明顯改善,一段時間之后即使再出現水腫,也不屬于腎病綜合征復發,因為之前的腎病綜合征根本沒有完全緩解,所以也就談不上復發。 腎病綜合征,指的是成人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并血漿白蛋白小于30g/L的腎臟疾病,稱之為腎病綜合征。 完全緩解的腎病綜合征,指的是經治療后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降至0.3克并血漿白蛋白恢復到35g/L以上。 復發的腎病綜合征,指的是腎病綜合征患者減藥或停藥后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再升至3.5克以上(成人)并血漿白蛋白再下降至30g/L以下。 當然了,腎病綜合征除了尿蛋白高與血漿白蛋白低之外,可能還有水腫與高脂血癥等表現。不同的腎臟疾病,可能還有其它表現及指標異常,比如高血壓、血肌酐升高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等,其中的血肌酐升高多由并發的急性腎損傷或急性腎衰竭引起,就算血肌酐高到“尿毒癥水平”的707μmol/L以上,也不能診斷為尿毒癥,即不是由腎病綜合征緩解發展而來的血肌酐升高。 因此,就會有人提出疑問:腎病綜合征復發多次就會變成尿毒癥了嗎?其實并不存在這樣的說法。這是因為,尿毒癥是各種腎臟疾病由尿蛋白持續升高及血壓未控制達標等多種原因逐漸傷害腎功能導致血肌酐逐漸升高達707μmol/L以上或慢性腎臟病(CKD)進展到CKD 5期。而對于腎病綜合征患者來說,則要讓尿蛋白長期不能控制下來,才會逐漸發展成尿毒癥。那些容易復發的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大多數時間是處于緩解狀態,即尿蛋白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只有很少時間患者的尿蛋白是處于未緩解狀態的(即尿蛋白超過正常)。因此,它一般不會對腎功能有太大的傷害,更不會變成尿毒癥。就算有的時候出現血肌酐明顯升高,也多由急性腎損傷或急性腎衰竭引起,經積極有效治療,大多可讓血肌酐恢復到完全正常,更不會變成尿毒癥。 但是,仍有極少數腎病綜合征患者經多次復發后,最終變成了尿毒癥,這就需要腎友記住如下四點。 盡快緩解病情就可以讓尿蛋白快速轉陰,這樣就可以減少持續蛋白尿對腎功能的傷害。這是因為,長時間升高的尿蛋白會損傷腎小球濾過膜屏障及腎小管管腔,引起腎小球硬化與小管間質纖維化,所以必須盡快讓腎病綜合征獲得緩解。 腎病綜合征容易并發急性腎損傷或特發性急性腎衰竭,尤其見于高度水腫及尿量明顯減少的患者,此時患者的血清肌酐會升高,甚至非常高,經及時治療,大多可以恢復正常。因此,就要在腎病復發時密切關注血清肌酐變化,否則易變成慢性腎功能不全,進而發展成尿毒癥。 對于多次復發的腎病綜合征,不能每次治療都使用之前的治療方案,而應更換或調整治療方案。如原來使用以“激素+環磷酰胺”為主的方案后仍復發者,復發后可更換成以“激素+他克莫司”為主的治療方案,如此等等,可在之前治療方案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調整,以盡可能解決復發問題。 當發現腎病綜合征反復復發時,除了更換或調整方案之外,還需注意并避免誘發因素,如感染、勞累及飲食方面的誘因。盡可能避免或減少誘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腎病的復發次數,甚至可以完全避免腎病復發,從而減少一次與尿毒癥靠近的風險。 因此,就算是復發多次的腎病綜合征,腎友只要記住如上四點,多數可以不用擔心尿毒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