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1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宣傳主題和去年一樣,依然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提高群眾口腔健康意識,建立自我口腔健康行為,是設立愛牙日的目的。齲齒,算得上是一種非常常見且普通的牙齒問題,尤其是兒童,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兒童齲齒的事。
齲齒俗稱“蟲牙”,是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現為牙齒硬組織破壞導致齲洞,乳牙患齲高峰多在5歲左右,恒牙患齲高峰在15歲左右。衛健委 2018 年調查顯示:我國 5 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 70.9%,平均齲齒數為 4.24 顆。農村兒童齲齒發病率高于城市,兒童患齲情況已呈上升姿態。
有的家長可能對齲齒不是特別重視,但其實齲齒的危害是比較大的:
所以一旦發生蛀牙,一定要做到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一般來說,齲齒的發生主要和下面三點有關:
細菌:細菌在齲齒發病中起主導作用,齲齒是細菌病,這已在國際上得到公認,常見細菌是乳酸桿菌和變形鏈桿菌。這些細菌與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殘渣混在一起形成粘合物——牙菌斑,這就是齲齒的“元兇”,牢固地附著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產生大量細菌產酸,使釉質表面脫鈣、溶解。
飲食:如果飲食中糖分過高,就為牙菌斑中的細菌提供了能量,糖酵解產生的有機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使釉質遭到破壞,形成齲洞。
牙齒和唾液因素:小兒乳牙和恒牙的鈣化程度不夠成熟,牙齒中氟含量偏低就會導致牙齒抗菌、抗酸能力下降從而容易患齲齒。再者,牙齒窩溝內滯留細菌和食物殘渣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唾液在口腔中具有抗菌和抑菌的作用,影響細菌的生活條件。
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的齲齒防治問題。目前關于兒童日常預防齲齒,強調的是做好口腔衛生,早晚刷牙,學會正確刷牙,同時定期進行專業的口腔潔治。很多家長對孩子刷牙并不十分重視,其實,刷牙對于預防齲齒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依靠孩子自己很難進行一次有效的刷牙,這就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幫助;其次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注意最大的威脅——糖,減少糖的攝入;再者,增加牙齒的抗齲力;并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總的來說,齲齒要做到“三級預防”:一級預防即口腔清潔;二級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并在去吃早期及時填充防止其并發癥;三級預防主要是保護乳牙:對于齲齒發展較為嚴重時,應及時保存乳牙恢復咀嚼功能。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