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tǒng)的補虛藥,人參的功效可以說非常之多,自然也有降糖作用。《本草綱目》對人參極為推崇。人參具有多種祛病養(yǎng)生功效,在中草藥中被稱為 “百草之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轉(zhuǎn)向人參降低血糖的作用。人參雖然不能代替胰島素,但是能夠緩解癥狀,起到相當有利的輔助作用。
現(xiàn)代醫(yī)藥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成分復(fù)雜,有降血糖功效的成分,包括人參提取物、人參皂苷、人參多糖、人參多肽等。
這些成分對正常及多種糖尿病動物模型的血糖濃度均有調(diào)整作用,能使紊亂的代謝過程正常化、從而達到改善糖尿病病情的效果。
人參皂苷是人參藥理活性最重要的成分,在人參的根莖、葉、果實中均有,且三種部位提取的人參皂苷作用基本相同。目前,從人參莖葉中分離出來的人參皂苷有近 60 余種 。而 人參多糖主要由人參淀粉和人參果膠組成,起藥理作用的主要是人參果膠。
人參治療糖尿病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我們的醫(yī)學古籍中就已經(jīng)有人參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記載。糖尿病屬于中醫(yī) “消渴病”范疇,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為主。中國是最早認識消渴病的國家之一,有關(guān)消渴病的記載上可追溯到秦漢,下可延展至近代,歷代醫(yī)家對消渴病的治療均有記載,并積累了大量醫(yī)案、方劑。
《普濟方·消渴門》集東漢至明清方書之大成,載方6萬余首,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部方書。其內(nèi)容取各家之長,匯歷代之精華,編選大量醫(yī)藥書籍,包含了許多后來流傳亡佚的書籍,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其中關(guān)于人參治療消渴的方子使用頻率大于100次,可見人參治療消渴病的應(yīng)用之廣泛。

關(guān)于人參降血糖治療糖尿病(消渴病)的機制也有很多研究,主要是人參皂苷的不同單體都能對抗不同糖尿病模型引起的高血糖,作用機制也不盡相同。比如,人參多肽主要通過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并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來降低血糖;人參皂苷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島素含量;人參皂苷能抑制腸道對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等。
人參消渴方劑已經(jīng)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該組方突出祖國中醫(yī)藥特色, 對消渴癥治療以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益氣固本為主要治療法則,其組方由人參 、知母 、三顆針、五味子 、干姜、人參莖葉皂苷組成 。
方中以人參知母為主藥, 人參益氣生津止消渴;知母滋陰潤燥;五味子、人參皂苷培補后天之本 ,三顆針消熱止渴,輔以干姜之辛增強知母潤燥之力 ,諸藥合用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益氣固本,止消渴之功效,達到標本兼治,相得益彰其病可愈。
當然,這個治愈只是消除了癥狀,并不是治愈了糖尿病。盡管如此,人參防治糖尿病的療效依然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確切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