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海軍軍醫大學 徒島
專家審核: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李晶 教授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健康新生兒的胎盤有一天可以用來減少生長受限嬰兒的腦損傷。這是昆蘭士大學科研人員發表在Nature Regenerative Medicine.雜志上新研究結果[1],他們使用胎盤來源的兩種干細胞——內皮集落形成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對生長受限新生兒進行組合治療,取得突破。
昆士蘭大學臨床研究中心的朱莉·威克西介紹道,“我們的研究發現,僅僅三天之后,聯合干細胞療法不僅減少了炎癥,而且重要的是,似乎修復了受損的大腦血管”。未來有望應用聯合干細胞療法,減輕生長受限新生兒的腦損傷和破壞性炎癥。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200萬生長受限的新生兒出生,這些新生兒多因無法從胎盤中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氧氣而導致在子宮內無法正常生長。從輕度學習和行為障礙、智力低下到腦癱,高達50%的新生兒有著長期問題。
目前對這種新生兒缺氧缺血導致的腦損傷尚有沒有效的藥物治療,即便是采用高壓氧治療、神經細胞營養藥物、物理康復等措施,對中重度的中樞神經功能障礙仍難以奏效。腦損傷可造成患兒終生的殘疾,新生兒低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高發病率、致殘率給患兒本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經濟負擔[3]。
圖片來自文獻[1]
隨著研究的開展,人們對胎盤來源的干細胞在腦損傷方面的治療有了一些認識,相繼發表的研究逐漸證實胎盤干細胞在治療生長受限的新生兒方面有著令人興奮的潛力[2]。目前該研究團隊研發的胎盤干細胞專利技術,正努力推動和擴大臨床前動物試驗,以促進當前研究階段向人體試驗的邁進。
胎盤干細胞具有抗炎及神經保護作用
炎癥反應機制促進腦損傷的發生、發展。研究發現,腦缺血損傷后炎性細胞可以滲入到腦實質并釋放多種神經毒性物質,各種細胞因子相互誘導、互相制約,可形成一個炎性細胞因子級聯網絡。炎癥因子如IL-1、IL-6、TNF-α的表達能加重腦損傷,相反,抗炎因子如IL-10則對腦損傷有保護作用[5]。
研究顯示,胎盤干細胞在HIBD損傷過程中能抑制促炎性細胞因子生成,促進抗炎因子釋放,這很可能就是胎盤干細胞在改善腦損傷和發揮腦保護作用的機制之一。且胎盤組織容易得到,易于處理,不需要侵入性操作,對其進行研究不會涉及倫理道德問題,因此這對胎盤干細胞治療生長受限的新生兒腦損傷更為有利。
圖片來自文獻[1]
我國研究人員在新生兒低氧缺血性腦病模型鼠中觀察到,利用胎盤干細胞治療HIBD模型鼠后,乳鼠腦萎縮程度減輕,運動功能明顯改善,體質量明顯增加,均表明胎盤干細胞治療具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而未經胎盤干細胞治療的HIBD模型鼠,則出現損傷側大腦明顯萎縮、神經行為嚴重障礙。
來自美國Ochsner-LSU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干細胞》(stem cell)上發表研究顯示,人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對減輕腦卒中后損傷和改善神經功能障礙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胎盤干細胞幫助成人患者恢復健康
近年來,胎盤來源干細胞不僅被應用到新生兒腦部損傷的臨床研究中,而且在成人腦部疾病的臨床研究中也被廣泛應用。在一項澳大利亞墨爾本公開的研究案例表明,一位67歲的患者在中風24小時內接受了胎盤羊膜干細胞注射,在第一階段治療后有了明顯的治療效果——病癥由治療前的上肢無力以及嚴重的言語障礙轉變為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手。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胎盤來源的干細胞在腦損傷治療中的潛力。不過未來仍然需要開展更多的臨床研究,為胎盤干細胞的臨床應用增添更多的佐證。與此同時,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使其在疑難雜癥臨床治療研究中取得成功,包括心臟缺血、肺結節、強直性脊柱炎和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輸出,給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