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財務報表講完了,你有沒有覺得少點兒啥,特別是涉及到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
是少了關于流動資金的計算,今天把這部分補充上,這樣關于財務報表的計算就完成了。
圖一 流動資金計算表
圖一中,關于流動資金的計算是分成了3部分:紅色標記的是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計算,綠色方框標記的是存貨的計算,黃色方框標記是關于鋪底流動資金的計算,黑色方框標記的是月數,是從假設條件表引用過來的數據(參見圖二)。
圖二 假設條件表-流動資金的假設條件
對于沒有會計基礎的人來說,用流動資金周轉率來解釋可能比較繞。若用通俗的話來說,在這個模型里,應收賬款(trade debtor)是說我這個月的電費收入要到1個月后才能收到,至于應付賬款(trade creditor)則是我當月的生產成本要在1個月后才實際支付。而原料存貨(feedstock inventory)則表示我要在生產現場準備夠用1個月的原料,其他的原料(other material inventory)只需要在生產現場備足0.5個月就夠了
我們來看圖三的具體計算:
圖三 應收、應付和存貨
第222行就是應收賬款的金額,用收入/12個月乘以在假設條件中設定的1個月,也就是說我在每年里總是有一個月的收入沒有收到,這個錢是不在公司帳上的,也就是說在現金流量表里是比營業收入少這么個金額的。我這里不貼利潤表的圖了,2008年的銷售收入(含增值稅)的金額是27,439。因為應付賬款的假設條件,實際上2008年是少收了15,793k元的現金。
第223的應付賬款,則是用所有的直接耗材成本/12個月乘以1個月的假設條件。相當于我每年都有1個月的成本是沒有付出去的,沒有付出的錢還是在自己帳上的。2008年的直接耗材成本是14,673,應付賬款的金額是7,337,即公司少支付了7337。則在現金流量表里,與利潤表的成本費用相比,現金就多出來7337。
第224行,應收賬款減應付賬款,是流動資金的當期余額。
第225行,是用當年的當期余額減掉上一年的期末月。如果計算結果是正值,說明應收賬款大于應付賬款,即公司需要的流動資金增加,占用了公司資金。如果計算結果是負值,則表示流動資金的需求減少了。
這種說法你若是還不理解的話,我以應收賬款為例說個極端的情況。假設沒有應付賬款,只有應收賬款。第1年的應收賬款是1000元,第2年的應收賬款是0元,也就是第2年時所有營業收入的款項都收到了。接著我們來計算流動資金的當期余額。由于沒有應付賬款,所以第1年流動資金余額是1000-0=1000元,第2年的流動資金余額是0元。那么第1年的變動額是1000元(表示少收了1000元,即別人占用了自己1000元的現金),第2年的變動額是-1000元(表示收回1000元)。你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琢磨一下應付賬款的情況。
第227行到234行的存貨計算方法跟應收應付的計算方法都是一樣的,我不再重復了。
簡單總結:
(1)應收賬款和存貨增加,是別人占用了自己的資金,應付賬款增加是占用了別人的資金。把這幾項想明白了,其他的流動資金和流動負債的原理是跟這幾項一樣的,再去看會計理論的周轉率就很容易理解了。
(2)這里的計算金額分別被引用到了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即變動金額是去了現金流量表,而期末余額就是資產負債表的期末余額。
圖四假設條件表-鋪底流動資金
還記得假設條件表中關于投資的部分嗎?圖四中紅色方框標記的是7100的鋪底流動資金金額,綠色方框是一段參考文字:在項目完工時,第一年的2個月運營成本和第一年3個月的還本付息,兩者的金額合計是34161。這部分的數據就是從下面的圖五計算來的。
圖五 鋪底流動資金-參考計算
圖五中237行,是根據假設條件,計算了2個月的運營成本(含增值稅),238行則是3個月的還本付息金額。這部分數據并不參與到任何的報表計算中,僅僅是為了填假設條件表中的鋪底流動資金的假設金額而做的輔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