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我的藏書庫里,其中有一本書是關于“如何寫信”的書,那時候,我覺得寫信是除面對面交談之外的一種很不錯的溝通方式,很多難以說出口的話,無論是思念,還是質疑,亦或是提問都可以在信中寫出來。
印象中,在我上中學時就曾有一次寫了一封信給老爸,希望他能改變對我的某種教育方式,而面對面卻說不出口,所以在周日下午即將要騎車回學校時寫下了一封一百多字的信,通過門縫扔進他們睡覺的房間里,就急急腳出門了。
帶著某種期待而又有點不安的心情度過了一周,到了周五下午放假回家時,卻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他們看過那封信后會怎樣,會不會直接當著我的面嘲笑我。然而,最后什么都沒發生,就如同我沒有寫過信一樣,生活還是原樣。
多年后,我豁然省悟,其實無論是寫信,還是面對面交談,都是表達自身想法,向他人傳遞觀點的一種方式,只不過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情境下選擇的方式不同而已。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連接的一個橋梁,如果缺少了溝通,那么在相處過程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在溝通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最初的一步,也即勇于表達。
很多內向的人,尤其需要這一步。我就屬于這類的人,所以我知道對于這類人來說,很多時候會出現這樣一種境地,在公眾場合,如開會、甚至朋友之間的聊天中,聊到某個話題時,明明內心想要表達一番,卻在猶豫一番后,覺得可說也可不說,最后選擇了沉默。
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生理上的缺陷導致的自卑,比如身材矮小、長的不好看、甚至聲音難聽等等,這些原因讓他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而這種心理上的自卑其實我們生來是沒有的,只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從自己與別人的比較、朋友或陌生人之間甚至親戚的貶低或嘲笑中產生了。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卑是不好的,不少的心理學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他就會表現出‘真’的比不上別人的各種行為,而且這種感覺無法掩飾或隱瞞”,所以我們都想極力去擺脫它,但卻少有人知道該怎樣去擺脫。
洛克菲勒告訴我們:“我們思想的大小決定我們成就的大小,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要看重自己,克服人類最大的弱點——自卑,千萬不要廉價出賣自己,絕對不要看輕自己。”
到底該如何克服人類最大的弱點?這位曾經的石油大王,并在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期,他的名字“洛克菲勒”就是“美國財富和權力”的同義詞的企業家,他在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告訴了我們答案。
你如何思考將決定你采取什么樣的行動,而你的行動方式將決定最后所得到的結果以及決定別人對你的看法。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書。
以下,enjoy:
洛克菲勒生于1839年,年輕時,他憑借自己獨有的魅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步地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石油帝國,可以說他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翁,他所創造的商業帝國一直延續到了至今,目前的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書收納了他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些信不僅飽含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殷切的希望,更是道出了洛克菲勒的人生智慧以及成功之道。
他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主要包括信念和實踐、態度和堅持、膽識和好勝之心這三方面,里面的道理很簡單,甚至聽起來會覺得是雞湯,但正所謂大道至簡,這看似簡單的道理,才顯得真實可靠。
正如常言所道,一個人的思考方式決定了他的行動方式,有的人因為看見而相信,有的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還有的人即便看見了也不會相信。
信念和實踐是這本書中常提到的一方面,這也是洛克菲勒所希望兒子擁有并且堅信的東西。
筆者將這方面的內容歸納為:堅定的信念+策略性思考+實踐!
1.起點不決定終點,相信自己是重要人物!
“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不盡相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人生的最后結果就被出身定型。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存在窮富世襲,也不存在成敗罔替,有的只是‘我奮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由我們自己的行動決定,而絕對不是完全由我們的出身決定。”這是洛克菲勒的座右銘之一。
事實上,洛克菲勒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剛上中學時所用的書本都是好心的鄰居買的。
后來,他經過不懈的努力奮斗,建立了一個令無數人艷羨的石油王國,這固然有時代的機遇存在,比如當時石油剛剛出現,又比如恰逢美國爆發南北戰爭以及鐵路運輸需求增加等給了洛克菲勒一次騰飛的機會。
但不可否認,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遇。
對于很多人來說,運氣很重要,但在洛克菲勒的人生信條里,運氣是可以策劃的,好的計劃會左右運氣。
這也是洛克菲勒用實踐換來的信念:起點可能會影響結果,但不會決定結果。
2.別讓精神破產!
每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甚至持續的打擊,而這些挫折或者失敗甚至會大到令人絕望,在絕望的時光了,焦慮和壓力會使人極度悲觀且目光短視,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所以無論如何都別讓自己的精神“破產”。
洛克菲勒的座右銘是:“人始終要保持活力,保持堅強,不論遭遇怎樣的失敗與挫折,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失敗,但也正因為這世界上有著太多太多無奈的失敗,所以追求卓越才變得魅力十足。然而,一旦避免失敗變成你做事的動機,你就走上了怠惰無力之路。這非常可怕,甚至是種災難。因為這預示著你可能會喪失原本可能有的機會。”
對于悲觀者而言,即便苦難中蘊含著機會,但他也只能看到苦難,而樂觀者即便身處苦難中,也會看到機會,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正如去年上映的創業記實電影《燃點》,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羅永浩、也不是papi醬這些有名的人,而是一個最不顯眼,也是最落魄的一個草根創業者安傳東,無疑他的連續創業失敗了,但在電影上映之后,我去搜索關于他的信息時,我看到的是他又再次投身了創業大潮之中,這一次他換了一個賽道重新開始。
古語有云:“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棄者天棄”,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3.擺脫對知識、學問的依賴!
“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一生”這是網上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對此,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你需要知道,學問本身并不代表能力。你需要將你所具備的學問巧妙地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發揮學問的作用。要成為能夠活用學問的人,你必須首先成為具有實行能力的人。”
是的,知道,甚至懂了并不意味著真正有用,無論學到多少知識,如果沒有用于實踐中,那么什么事都不會發生。
知識只是知曉,技能才是力量!不要成為知識的搬運工,而應該成為知識的運用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思考能力,并且知行合一。
態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看重自己的態度,另一個就是工作的態度。
前者是相信自己,堅信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失敗、挫折或者與別人比較,可能會令我們產生“我是個沒用的人,我一文不值”這樣的想法,但如此貶低自己的話,只會繼續消磨著僅剩的意志,讓你變得更加自暴自棄。
相反,相信自己是一個“重要的人”,是取而代之的心靈的復活,也是思維和行為方式的積極改變。
任何時候都不要貶低自己。比自暴自棄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優點,并且要專注自己的長處,把目光注視到更遠的未來,對自己充滿期待。
而工作的態度,具體來說就是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中學畢業后,洛克菲勒決定不上大學,到商界謀生,他對工作的要求卻頗高,他一開始就打算要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堅決不去小店小鋪。
為此,他把知名度高的公司列出來,按照名單去應聘,然而誰都不想雇個孩子,所以洛克菲勒遭到了多次的拒絕,但他還是沒有灰心喪氣,當他把名單上的公司都走了一遍之后,又重頭開始,有些公司甚至去了兩三次。
就這樣,每個星期有6天去面試,連續堅持了6個星期后,他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記賬員。
對于這份工作,洛克菲勒付出了十二分努力,整天埋頭在賬本中,對工作的態度更是一絲不茍,對于賬本上出現的幾分錢小差錯,他都不能忍受。
而這種盡職盡責的態度讓他得到了老板的看重,不僅升職為主任記賬員,所獲得的薪水也在不斷提升,讓他擁有了創業的起步資金。
很多時候,我們總希望看到收獲,才愿意全心全意地付出,比如學習某一技能,總學到一半就放棄了,原因是枯燥或者感覺不能為自己帶來金錢的收益。
但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顛倒了過程和目的。因為正確的順序是用心做好一件事,或者用心學透了一項技能,才會得到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比如金錢,簡單來說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該有的都會有”。
1858年,年僅19歲的洛克菲勒創立了一家經營農產品的公司,事實上,這家公司所帶來利潤已經足夠讓洛克菲勒過上不錯的生活了,而且他的公司還在持續盈利。
但在當時,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發現了石油,無數懷揣著發財夢想的人都蜂擁而至。洛克菲勒同樣對石油抱有極大的熱忱,不過,他沒有盲目跟風,而是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最后才決定涉足石油行業。
后來,也正如洛克菲勒所預料的那樣,打先鋒的人都虧了錢,也正是他的沉著冷靜以及忍耐讓他逐步建立起了一個石油帝國。
洛克菲勒曾就此告誡說“要想創造一份事業,必須學會忍耐”。
學會忍耐是洛克菲勒的一個人生標簽,而另一方面,他也是一個果敢的人。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洛克菲勒迅速辦理了高額貸款,大量囤積戰時必需物品,這給他帶來了極為可觀的利潤,并且戰爭的爆發導致當時鐵路迅速興起,而石油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洛克菲勒也正是從這時起建立了這樣的信念“煉油是從這個行業中獲得最大利益的關鍵”,于是果斷投資新建煉油公司。
后來,直到19世紀80年代初,自從在賓夕法尼亞州發現油田后,持續25年在美國境內再也沒有發現大型油田,不少人對石油工業產生了悲觀的看法,包括洛克菲勒所建立的公司里的內部高層,更是建議他退出石油工業,轉向其他更為穩定的行業。
但洛克菲勒選擇了堅持。一直到1885年5月,出現了轉機,一支勘探隊在俄亥俄州西北部的萊瑪鎮尋找天然氣時,意外地鉆探出一片大油田。然而,這些原油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這些原油燃燒時會在燈上形成一層薄膜、硫化物太高會腐蝕機器等。
這些問題令不少人覺得這片油田沒什么價值。洛克菲勒卻拿出了背水一戰的勇氣和決定,立刻買下了油田,并且請來一名知名的化學家去解決這些原油的問題。
當時,這一決定遭到了董事會的一致反對,因為這存在極大的風險,誰也不知道是否能真正解決油田的問題,洛克菲勒最終提出用自己的錢進行投資,并承擔兩年風險,如果成功了,公司再把錢還給他,如果失敗的話,風險就由他一個人承擔,也因此他說服了董事會的成員。
事實證明,洛克菲勒“賭贏”了,這一決策讓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壟斷了全球的石油。
這就是洛克菲勒的膽識,當斷則斷。當然,這并不是無腦地做出決定,事實上,洛克菲勒他所做的決定背后不僅有著足夠的信息支撐,還有著他對石油工業的深度認知,這也是保證成功率的要素之一。
信念和實踐、態度和堅持、膽識和好勝之心這是洛克菲勒的人生智慧的一部分,也是他親身實踐后所總結的經驗,當然,在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這并不是全部。如何與人合作,如何將別人的辱罵轉為奮斗的動力、如何策劃運氣、以及如何從競爭中獲勝等等都在《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書中都有詳細的講述。
洛克菲勒的這38封信里,內容很豐富,既有激勵性的話語(或者將其看成雞湯亦可),也有可行性的建議,但對于讀者的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記住這本書的所有內容,而是摘取適合自己當前階段的內容,去理解,并化知識為實際行動,不斷地讓自己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付諸行動,否則什么事都不會發生。